国内饮料企业引进的第一条进口易拉罐生产线在佛山三水重新安装。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八年来,饮料文化节将于9月30日至10月2日在三水区水都镇再次举办。活动期间,主办方将展示一条伴随三水饮料发展壮大的饮料生产线。该生产线是国内饮料企业引进的第一条进口易拉罐生产线。它生产了第一批投放市场的健力宝饮料,第一批进入国宴的pop-top啤酒,中国第一款果汁饮料,三水本土饮料企业银雪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的第一款产品。
一罐生产线斩获多项“第一”,串联三水酒厂、健力宝、李强、品源、银雪等三水本土饮料品牌。从1984年开始,从西德跨越数千公里到达三水。这条生产线日夜忙碌,一直闲置在积满灰尘的厂房里。然而,得益于三水一批“老酒客”推动三水本土饮料品牌的传承发展,这条“功勋生产线”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复出”。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来自西德的“东方魔水”
1984年8月的一天,第一批面向市场的健力宝橙蜜饮料罐头在三水酒厂下线。如果这批健力宝饮料的生产时间能提前一个月左右,就能跟随中国奥运代表团前往洛杉矶,在当年的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没门,追不上。”三水银雪食品有限公司69岁的董事长邱景华,从三水农机三厂派来支援三水酒厂,见证了三水饮料产业的腾飞。回忆过去,他遗憾地说。
很多三水人都很熟悉健力宝传奇故事的开始:广东体育学院研究员欧阳晓燕赠送了一种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可以让运动员快速恢复体力。得知这一情况后,时任三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联系欧阳晓,邀请他与三水酒厂的技术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尝试生产这种饮料。经过数百次试验,这种橙红色的橙蜂蜜饮料终于研制成功。
邱景华表示,在产品研发成功后,李经纬参考了当时在港销售的一款名为“保健”的日本饮料,并将新产品命名为“健力宝”。同时,他请县广告公司设计了一个商标,并请喜爱书法的哥哥写下“健力宝”二字,进行工商登记,几天之内一切都完成了。
说到生产,考虑到罐头是当时高档饮料的象征,李经纬决定用罐头来灌装。邱景华还记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7月28日开幕,留给三水酒厂的准备时间很少。以李经纬为首的三水酒厂领导先是决定斥资110万美元从西德引进国内企业第一条易拉罐饮料生产线,但最终还是跟不上进度。后来,李经纬干脆继续找深圳百事可乐公司进行处理,确保健力宝饮料能如期随中国奥运代表团前往洛杉矶。
一切准备就绪后,作为“中国体育营销之父”的李经纬开了个好头。1984年4月7日,亚足联大会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召开。会议桌上的饮料是健力宝。同年6月,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第一杯饮料。
1984年8月,三水酒厂采购的罐装饮料生产线终于到了三水,生产出第一批面向市场的健力宝橙蜜饮料罐头。
见证强大群体的生存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健力宝以“东方魔水”的美誉一炮而红,市场对健力宝的需求与日俱增。据记载,1984年,健力宝的销售额达到345万元,第二年达到1650万元,第三年达到1.3亿元。在接下来的15年里,它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三水酒厂1981年成功酿造的浓啤,经过几年的推广销售,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看到劲啤和健力宝发展势头良好,县经委下属的轻工公司决定将其从三水酒厂分离出来,重点发展。后来,广东健力宝饮料厂搬到健力宝南路与广海大道交汇处,成立了
" mention-index="0">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强力啤酒厂还留在了三水酒厂原厂址。”丘敬华说,得益于健力宝带动三水饮料产业起飞,“三水农机三厂”改为“三水制罐厂”,他在1988年开始在三水制罐厂担任副厂长。上世纪80年代末,原强力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广东强力啤酒厂,成立于1987年)经营出现问题。曾经红极一时的强力集团债务缠身,危机四伏。同年,丘敬华被三水经委起用,成为原三水县派驻强力啤酒厂工作组成员。两年后的1991年,他被三水经委委以重任,担任广东强力啤酒厂厂长。
回想当时厂里的经营状况,丘敬华只说了一个字——穷!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为啤酒厂创收。他首先盯上仓库一批价值超千万元、用来生产碳酸汽水的果汁原料。丘敬华算过账,如果按照原来汽水配方2‰的添加量,这批原料20年也用不完。思前想后,他认定唯一可以将这批原料变现的方法是生产果汁。
丘敬华说,生产强力芒果汁的生产线便是当年从西德购入的那条易拉罐生产线。健力宝搬迁期间并没有带走这条生产线,后来强力啤酒厂用这条生产线专门生产罐装啤酒。从这条生产线下线的罐装强力啤酒还曾被摆放到国宴的餐桌上,成为首批进入国宴的罐装啤酒。
在生产出全国首罐果汁饮料后,强力集团再现强劲的上升势头。1992、1993年,强力集团的年销售额连续两年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四。1993年,强力全年的销售总额达5亿多元,强力天然芒果汁就占了4亿多元。
助力“老饮料人”再战江湖
强力集团登上新的高峰后,政府考虑推动该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力主啤酒和果汁饮料业务“分家”,果汁饮料业务与香港一家企业合资,不良资产仍保留在强力啤酒厂。
不过到1994年之后,国产饮料企业百花齐放,加上海外饮料企业抢滩发力,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三水年鉴》记载,健力宝从1996年开始,每年业绩都出现10%左右的下滑,进入2000年后又发生扰攘多时的转制风波,健力宝的业务开始急剧收缩。
另一边,同样日趋激烈的啤酒市场竞争,加上沉重的历史包袱,也使得强力啤酒成为强弩之末。1999年底,青岛啤酒集团斥资收购强力啤酒厂。2000年2月,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广东强力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转制。
1991年至2001年,丘敬华担任广东强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回忆说,在强力集团任职的最后几年,虽然身为集团公司总经理,但实际上公司只剩下原来那条易拉罐生产线,外加10多名职员。等到强力集团完成转制,不甘远离饮料行业的他带着自筹的30多万元,找来几名股东,凑到2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佛山市三水隐雪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当时看那条易拉罐生产线,工艺技术已经比较落后,但因为它的历史价值,我还是花了58万元将它买下来。”丘敬华说。
早在1995年,丘敬华就成功研发了一款纤维饮料。在2001年成立隐雪公司后,丘敬华利用上述生产线量产出首批“隐雪纤维饮料”,并重金投放广告,希望一炮而红。不过股东投资的资金用完了,市场并未有起色。第一批股东离开,第二批股东进来后依然坚持不下去,隐雪公司于是连忙调整经营思路。
“调整的契机出现在2002年,当年收购三水品源食品有限公司,让隐雪公司有了自己的生产厂房和更多的生产线。”丘敬华说,在这之后,隐雪公司开始一边生产销售自有品牌饮料产品,一边帮其他品牌饮料进行代加工,慢慢渡过了难关。
2001年,拥有一条生产线的隐雪年产能只有约1000吨;收购品源后,隐雪年产能提高到1万多吨;2013年6月20日,隐雪公司位于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的新厂正式投产,年产能从10万吨跃升至20多万吨。
2015年,获得过多个“第一”的功勋易拉罐生产线在隐雪公司退役。而在丘敬华看来,这条生产线在此次三水饮料文化节上“复出”,既是对三水饮料产业实力的一次展现,也是对这条生产线的一次特别嘉许。
■相关
时隔8年重启饮料文化节
三水西南水都小镇
秀出新实力
9月30日至10月2日,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将在水都小镇举办2020中国(三水)水都饮料文化节,进一步擦亮“中国饮料名镇”金字招牌。这也是时隔8年,三水重启饮料文化节这一特色节庆活动。
本届文化节共设有25个企业特色城市会馆,城市会馆将展出企业最新的特色产品、文创作品等,成为企业品牌展示的窗口。同时开启暖企“云直播”,在主会场设有BOSS直播间,由专业的KOL达人与企业现场互动直播带货,助力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对于许多三水人来说,曾经风靡一时的三水饮料文化节承载了很多的回忆。对于此次重启饮料文化节,西南街道党工委委员邓秋表示,西南街道将以创建国家特色小镇为牵引,推动水都小镇建设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依托小镇招商中心、百威、红牛、青岛啤酒、健力宝、隐雪、三全等企业展馆文化,串联乡村振兴岭南水乡南部片区水都小镇节点,结合特色工业旅游体验以及农业观光等活动,引入创意展示、文化体验等新型业态,着力打造高质量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2008年,西南街道在毗邻西江的金本片区建设水都小镇。时至今日,水都小镇已引入百威、红牛、可口可乐、健力宝、隐雪、益力多等87家优质企业,形成了全国聚集度最高的食品饮料专业园区之一。据统计,2008年至2019年,水都小镇产值增速达44%,税收平均增速达32.4%。2019年,水都小镇工业产值达363.5亿元,税收达17.04亿元,并获得“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