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发生火灾、燃烧事故的车辆,企业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隐瞒不报或不配合事故调查的将受到处罚;如有产品缺陷,生产企业应主动向主管部门提出召回。
《通知》指出,工信部将重点排查在售车辆和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盒、机械零部件和易损件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对于私家车,厂家要明确告知用户,当车辆触发什么情况时,应该回店维修。
根据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在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此外,针对近期新能源汽车火灾、燃烧事故频发的情况,《通知》明确企业要以安全第一为责任,及时开展事故调查,12小时内(如发生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6小时内)将事故基本情况和48小时内事故详细情况上报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领导部门和装备中心。
早在去年9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号文,督促生产企业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货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今年1月,工信部公示了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统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已超过13万辆,占总销量的13.5%。新能源汽车的故障主要包括三个原因:一是电池过热导致自燃;二是传播存在安全隐患;第三,制动助力器真空泵故障。其中,电池过热引起的自燃是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很多新能源汽车产品都经历了自燃。据统计,2019年4月以来,全国多个地方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在静止状态下的自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强委员会执行主任欧阳明曾公开表示,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自燃的主要原因。保障安全的核心是开发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电池过热会导致热失控,电池过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电池组本身温度不均匀,过充过放、外部短路、内部短路等电气原因会放热。有机械原因,如进水、密封不良、碰撞等。”高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造成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制造、验证和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一些车企正在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衰退赛跑,因此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此外,根据东兴证券发布的信息,在电动车已经发生的众多事故中,有一些是电动车过度充电导致的,充电因素导致的自燃事故约占31%,其中充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排名第一。充电安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关键。
塔菲尔新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龙惠金认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涉及不同层面,从材料到电池再到电池系统。“现在有人说材料不安全。有人说电池不安全。我们需要解决整个电动车的安全问题
d="6543379049400521998" mention-index="0">博世这些优势的世界级零部件企业。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般来说质量管控和适应能力较差。自主品牌逐渐强大也与用世界优秀的零部件有关,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没有国际零部件企业的大力支持,所以产品质量以及把控方面相对较弱。汽车设计也与质量有很大关系,新能源汽车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很多细节还没掌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和口碑会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整个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提升。不过,未来随着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此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且很快在国内突破了百万大关。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在不断退坡,加之外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具备先发优势的自主新能源车企即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杨认为,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新能源汽车安全特别是高比能量动力蓄电池的起火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可能会颠覆当前行业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的大好形势。
目前,由于补贴退坡和自然事故等因素,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失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10.44万辆,同比增长仅达1.8%。而此前,新能源汽车多个月的增长速度曾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