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朋友约去谈萨达姆,那就谈吧。
如何评价萨达姆的一生?他曾经热血沸腾,为梦想奋斗,变得疯狂、独裁,最终以惨淡收场。这一切都围绕着中东。可以说,萨达姆一个人,导致了中东历史的一半。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横跨亚非欧的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世界被迫将注意力转向广阔的海洋。三百年后,中东最初由奥斯曼帝国统治。17世纪工业革命爆发时,奥斯曼帝国正在被欧洲列强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站错了队,战败后被肢解。沙特、伊朗、叙利亚和土耳其相继诞生。伊拉克(1921年8月独立)诞生。像其他中东国家一样,它是一个由国王统治的王国。只不过这个伊拉克王国是英国代理人,实权掌握在亲英政客和将军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殖民体系瓦解,对代理人的控制减弱。1956年,英法联军远征埃及失败,英国无法照顾伊拉克。这时,一位名叫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西姆的将军站出来,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伊拉克王国,并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1958年7月14日凌晨,士兵杀死了国王和所有王室成员)。首相上台,历史剧《伊拉克》开播。
伊拉克名义上是一个共和国,但它一点也不和平。卡西姆通过政变上台,成为伊拉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拉拜总统授勋),实行高压统治。这是一个典型的军政府,但是打着共和国的旗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政变让卡西姆成为了伊拉克的缔造者,可悲的是,他最终变成了一个独裁者。
这和萨达姆有什么关系?因为那是萨达姆的生活环境,他的祖国,他的家乡。
独裁者卡西姆不仅制造了伊拉克局势,还展示了萨达姆的命运。
有传言说韩国总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事实上,伊拉克领导人的危险性不亚于韩国。无论是国王、总理还是总统,伊拉克的最高领导人很少会有好下场。
热血与梦想
萨达姆出生于1937年,当时伊拉克是英国特工。父亲早逝,母亲出身贫寒,童年路漫漫,对旧时光没有一丝留恋。
在卡西姆政变期间,21岁的萨达姆侯赛因非常尊重他。因为当时的卡西姆不仅声称开创了新时代,还与阿拉伯复兴党合作,看起来像是一代英雄。
阿拉伯复兴党成立于叙利亚,总部设在大马士革,在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其目的是追求整个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和“自由”,重新获得阿拉伯国家的荣耀。当时,他们还追求社会主义一段时间,试图实现世俗化和统一阿拉伯。
萨达姆出生的提克里特是伊拉克复兴党的势力范围。他的叔叔、表兄弟和堂兄弟大多是复兴党成员,所以他也成为了复兴党
人。年轻时代萨达姆的梦想,就是追求阿拉伯世界的复兴与统一,并且付出实践。理解了这些,才明白萨达姆为何不满足在伊拉克当土霸王,而是不停地打东打西打男打北。卡塞姆上台时和复兴党保持表面和谐,但骨子里讨厌复兴党。因为卡塞姆觉得在伊拉克当土霸王很爽,对复兴阿拉伯世界没什么兴趣,和复兴党翻脸,也就是和萨达姆家族与萨达姆本人翻脸。于是复兴党决定刺杀卡塞姆。
1959年10月7日,27岁的萨达姆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袭击卡塞姆的车队,结果打死了卡塞姆的司机;他本人腿部中弹,逃到叙利亚,一举成名。
大家或许很纳闷,复兴党为什么要追求世俗化的阿拉伯?因为该党创始人是一位基督徒。所以美国最初是复兴党的朋友,自然也是萨达姆的朋友。
卡塞姆为报复复兴党,疑神疑鬼,把很多人弄得无所适从;而且在外部又得罪了苏联和美国。作为一个小国家的土霸王,日子混到这个程度也算到头了。于是1963年2月8日,伊拉克军人再度发动政变,逮捕卡塞姆,一天后的2月9日把他杀掉。
乱世历史剧,伊拉克风云第一集,演完。

此时萨达姆虽然有些许名气,但身上还没有后来那种霸气,更像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生活还算不错。
走向巅峰
伊拉克风云第二集的主角叫阿里夫,曾是卡塞姆的亲信,副总理兼内政部长。他上台之后改变了伊拉克的政体,把总理负责制改为总统制,成为伊拉克第一位有实权的总统。
阿里夫知道复兴党人的厉害,采取又拉又打的手腕,最终还是为了权力和复兴党翻脸。萨达姆因此被捕入狱,但最终却越狱出逃!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阿里夫原本想继续展示精彩的演技,不料撞上意外:1966年4月13日,坠机身亡。3天后,伊拉克军方推举阿里夫的哥哥、时任伊拉克陆军参谋长的拉赫曼·阿里夫继任伊拉克总统。这位总统在军中威望明显比不上弟弟,震不住场子,只好依赖复兴党人,让军人不满、同时也让复兴党人不满,遭遇政变(他在1968年7月16日的夜里,被军方一通电话吵醒,得知自己不再是总统,没做任何反抗,收拾行囊细软到土耳其流亡去也)下台,再三证明伊拉克领导不好干。
拉赫曼·阿里夫虽然就当了两年多总统,没来得及展示演技。但他的下台,理论上意味着军政府的结束,复兴党控制了伊拉克局面。为什么说理论上呢?因为复兴党实际上是一群更为狂热的人。如果说军政府是一群土霸,复兴党就是一群狂热的土霸。
新总统叫哈桑·穆罕默德·贝克尔,既是军人也是复兴党人。当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萨达姆堂哥。自然而然,萨达姆走上伊拉克权力中枢。
1968年贝克尔刚上台,萨达姆就成了安全部长。
1969年,萨达姆成为伊拉克复兴党副领导人,二把手。

从1970年起,中东地缘格局再度变化:复兴党领袖纳塞尔去世,埃及在新总统萨达特的领导下,倒向美国,与以色列谋和,这令阿拉伯世界大为吃惊。贝克尔和萨达姆决定接过纳塞尔的衣钵,打着泛阿拉伯旗号主导阿拉伯世界,甚至最终统一中东,完成伟大事业!
与此同时,苏联因为失去传统盟国埃及,转而支持伊拉克。
伊拉克领导人不好当,到贝克尔也一样。现代伊拉克并没有底蕴,内部由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三股势力拼凑而成,什叶派最强大,逊尼派次之,库尔德人最弱。而复兴党人大多是逊尼派。贝克尔代表的复兴党人很激进,但军方又想继续当土霸(打仗要送命)
贝克尔日渐应付不了这样的局面,而萨达姆羽翼渐丰。
1979年,贝克尔突然辞去总统,指定萨达姆为继承人。伊拉克由此而进入萨达姆时代!其实贝克尔突然辞职可以理解为一种隐形兵变。三年之后的1982年,贝克尔突然暴毙,死因成谜,延续了伊拉克掌权者难有善终的历史。
那么萨达姆用什么手段统治伊拉克呢?答案:更为铁血的手腕。
萨达姆第一次召开的革命委员会会议,直接将一位革命委员会秘书长枪毙,说其是叛徒。当时伊拉克200位高官,直接处决66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清洗,暂时站稳脚跟。
那么萨达姆要如何处理军方和复兴党人的关系?他很幸运,不需要处理。
同样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变成一个既有现代共和制,又追求政教合一的国家,和复兴党的追求相反。萨达姆看准机会,决定和伊朗开战。
两伊战争
开战理由之一,阿拉伯世界中逊尼派占多数的国家非常害怕,担心什叶派效法伊朗。萨达姆认为可以借此机会推广复兴党“世俗而统一的阿拉伯”的理想。
开战理由之二,霍梅尼政权“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和美国翻脸,清洗左派和苏联闹翻。萨达姆可以争取超级大国的支援。
开战理由之三,伊拉克内部大部分人是什叶派,和伊朗暗送秋波。可以利用开战机会清洗掉反对派。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然闪电进攻伊朗,两伊战争爆发。此时的萨达姆更像一个铁血放纵的军人,而不是国家领导。

战争开始,伊拉克占据优势。但伊朗用“人体扫雷”方法,为伊朗的装甲坦克部队开辟出一条血路,逐渐稳住局面,一度掌握主动权。
战争从闪电战打成漫无尽头的消耗战。一直打到1988年8月,双方筋疲力尽,在联合国干预下达成停火,各自恢复至战前边境。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其愚蠢不在于双方打了这么长时间,不不在于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而在于这是一场伊斯兰内部的内耗,相当于两派千年以来的仇恨在现代社会的延伸,而且被美苏等外部力量利用。
从现代意义上说,两伊战争也可以理解为传统的伊斯兰主义和复兴党追求的世俗派对决。这个角度再次说明伊斯兰世界被美苏利用,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文明。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18万人阵亡,25万人受伤,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但是所有的反对派都在战争中被消灭,萨达姆的地位彻底稳固了,成了彻头彻尾的独裁者,有人说他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有人说他是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
英雄或侩子手暂且不论,但他确实成了阿拉伯世界的铁血强人。
成为强人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也未必是好事。
能判断准国际局势,当好自己的小国土霸王,是好事,是聪明人;如果野心太大,必然引火烧身,则是愚蠢了。在讲述其愚蠢的行径之前,先说一些其他的事儿。伊拉克最高领导不好当,基本都是遭遇政变下台。但萨达姆前后统治伊拉克二十多年,一代枭雄强人的个人面孔是什么样?
性格与生活
大凡争夺权力,其实都是为了掌握资源。
大凡争夺资源,都免不了享受人生。走上统治者地位的萨达姆也不例外。
根据报道,萨达姆在伊拉克有20多处官邸,类似于行宫,加上绝对权力,其实和土皇帝差不多。官邸金碧辉煌自不必说,严密安保设施不必说,除此之外,还有完整的厨师、司机等。这事儿说明两点:
其一,萨达姆非常懂得享受生活。他喜欢吃海鲜,伊拉克每周会有2架飞机为萨达姆专门运送从沿海特供的海鲜。两性生活上,萨达姆也很懂得享受。有位美女15岁迷恋上他,和他秘密生活十年而无人知晓。
其二,行踪飘忽不定,这给刺杀或政变增加了难度。萨达姆本人生命力非常旺盛,每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而且非常喜欢游泳,据说每天游泳的时间固定在凌晨3点开始。

也就是说,大家睡眠正香的时候,萨达姆在游泳。其实这是行踪隐蔽的表现。萨达姆基本不和人握手,无论是外国大使,还是外国元首,或者亲信,都不握。
另外为了保持硬汉形象,萨达姆从不远送客人。因为腿伤,不想让别人看到他走路不方便。他总是把头发染得乌黑,看起来神采奕奕,霸气十足。他眼睛不好,公开场合从来不戴眼镜。需要演讲时,演讲稿上只有几个关键词,写得又大又粗。
萨达姆认为自己是硬汉、是英雄,那就该一鼓作气、奔理想而去。他选择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这就很愚蠢了。
悲哀或愚蠢
8月2日,萨达姆命令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14小时后,伊拉克军队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军事上来说,非常成功;但政治上非常愚蠢。
1990年是世界巨变的年头,苏联摇摇欲坠,美国在中东一家独大。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是分而治之,决不能容忍有人试图统一中东。萨达姆的野心:统一逊尼派国家,拿下科威特,下一步还想拿下逊尼派的沙特,然后再和什叶派的伊朗对决,从而完成梦想。
当然萨达姆攻打科威特之前,曾亲自去接见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问询如果伊拉克对其发动战争美国的战略选择。当时美国大使清楚地表示这是中东事务,于是萨达姆就发兵了。他以为美国不会插手,或者没看懂他的目的,太愚蠢天真了。
当然这种愚蠢也可以理解为小国的悲哀。

沙特和科威特,那是石油美元的命根子。萨达姆力量再强大几倍,也干不成那事。归根结底,萨达姆的政治智慧只停留在军阀层面,野心却是世界级的。其实美国正好也在等一个机会,趁苏联病危而在中东立威,不知死活的萨达姆成了靶子。
随后的事情就比较明了:老布什发动海湾战争,以现代化的作战方式、摧枯拉朽般推进,三下五除二干掉伊拉克。萨达姆的雄心由此而终结。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军队这场战争中表现得现代化水平让人耳目一新,世界其它大国由此加速军事现代化速度。
此后虽然老布什在大选中输给克林顿,但美国一直制裁伊拉克。萨达姆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日渐衰弱。但萨达姆不甘心在伊拉克当一个土霸、就此退入历史,还想继续和美国斗。
萨达姆为报复美国,从联合国拿到“石油换食品”协议(2001年)之后,便火急火燎地把伊拉克与欧洲间的石油贸易结算货币改为欧元。这是在动摇石油美元的根基。小布什拉着布莱尔以莫须有的罪名(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后没找到,就说情报搞错了)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2003年),最终要了萨达姆的命。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绞死,延续了伊拉克最高掌权者难善终的悲剧。
命运和前途
为什么萨达姆一定要和美国斗?这种话题其实很老套。因为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斗争史,中东那一带尤其如此,从拜火教和犹太教斗,到后来基督教和摩尼教斗,再到后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斗。然后还有各种教派内部斗争,几千年来从没有停止。萨达姆引出的这半部中东现代史纷乱,也不过是那种斗争的延续而已。
原因之一,现实利益。1968年,萨达姆当上安全部长那会儿就仇恨美国,把外国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后来又收回了西方全部石油股份,搞得美国损失不少。尽管如此,两伊战争中,萨达姆和美国还可以眉来眼去做朋友。毕竟伊朗让美国损失更大。
原因之二,理念冲突。萨达姆一直想实现复兴党的理念,要统一中东。美国需要对中东分而治之。所以萨达姆不顾一切攻打科威特,所以美国要对萨达姆斩草除根。
其实复兴党的思路——推动阿拉伯世俗化建设,是对的。但是几十年以来,复兴党人在中东,虽然旗号打得漂亮;但终究只是搞政治和军事斗争,没见其任何完整的建设思路,更没见其建设实践。工业文明周期的基础是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中东地区,只有依附于石油资源的商业贸易,很少有工业生产。
能推动阿拉伯世俗化的道路,或者说阿拉伯复兴的道路,有且只有一条:
建设完整的工业产业链,遗憾的是没有人朝这方面实践。
中东的英雄或强人,和民国时代的军阀一样,只懂政治和军事斗争。他们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也就是想办法把外国石油公司的股份收归国有。没有工业建设思维,那些英雄或强人,最终都会陷入类似萨达姆一样的尴尬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