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我国首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其意义在于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特点是:“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
问: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例。
三、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综合功能。
五、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可持续利用。
问: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具体要求是:
一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相关规定。
二、水资源有保障,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标准,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不存在潜在的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三是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
四、具备必要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基础设施建设。
五、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很高。
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电科学规划,复垦整治撂荒地,建设田面平整、方格网、绿线、配套排灌设施、土壤肥力水平高的高标准农田,实现经济、经济、土地复垦、改良。解决了农田不平整、农田环境混乱、农田排灌系统不完善、抗灾能力低等问题,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面积,还有效增加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民收入。
我省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95万亩。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十二五”期间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十三五”期间建设4亿亩,力争全国高标准农田达到10亿亩,能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所以要立法保护耕地质量,通过法律法规让大家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