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开放创新的概念最早由亨利切斯布鲁在《开放式创新:新的科技创造盈利方向》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一个企业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更好地利用外部思想和技术,允许一个企业将自己无用的思想和技术流向其他企业,用于其商业模式的现象”。2006年,他在《开放式创新:研究新范式》一书中,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强调了“有目的的知识流入流出”的重要性。2014年,在《开放式创新的新前沿》中,他将开放创新的概念修改为“一种分散的创新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通过使用符合组织内部商业模式的货币和非货币机制,知识有目的地跨组织边界流动”。
1.通过投资并购实现开放创新——美国硅谷
“小微企业”往往不具备商业化能力,影响未来发展;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小微企业实现开放创新。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一个完整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社会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企业家创建创新型企业,吸引天使投资人参与;当创新企业初具规模,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大企业觊觎收购,天使投资逐渐退出;各类新资源使创新型企业做大,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当在资本市场上市时,风险资本就会退出。思科、FACEBOOK等科技公司大多采用这种策略。
2.将客户和合作伙伴融入创新——苹果
苹果将客户、供应商、运营商等价值链实体融入创新,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供应商为支撑、运营商为联盟、竞争对手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R&D和苹果手机的生产来看,创新了触摸屏技术,中国台湾省工业化的洪辰和盛华,由中国深圳龙岗区横岗镇的柳玉本光学厂切割抛光,在韩国提供显示屏,由韩国三星生产芯片、闪存和电池。
3.通过——波士顿海港区的多元混合创建一个创新社区
波士顿创新区是一个真正的混合社区,其特点是混合多样性。波士顿社区的多样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的混合、功能的混合和角色的混合。波士顿政府对进驻的企业给予了充分的优惠政策。2010年以来,已有200多家企业进入创新区,涵盖孵化器、金融服务、生物医药、风险投资、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以创业闻名的巴布森学院也在创新区设立了校区,在这里教授研究生课程,举办活动。还推动了位于港区的区馆建设,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全球首个免费公共创新中心。它由几个会议厅、咖啡馆和公共大厅里的餐馆组成。
4.搭建开放创新平台或实验室——海尔希望与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
海尔的开放创新平台HOPE于2013年10月正式上线。海尔的智能家居产品,如海尔星盒、空气立方、无压缩机酒柜等都是开放式创新产品。比如Air Rubik魔方,就是基于海尔开放创新平台,由来自8个国家的128名内外部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与全球980多万不同类型的用户交流意见。运用大数据分析,最终筛选出81万粉丝最关心的122个具体产品痛点,成为Air Rubik魔方核心功能研发的初衷。
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由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主办
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5353989" qid="6595504153319970062" mention-index="0">创客大爆炸联合建设的国际创客开放平台和众创空间,是深圳首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比特与原子中心(CBA)正式合作授权认证的Fab Lab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也是MIT FabLab 2.0合作研发伙伴。5.公开竞赛征集方案——GE、NASA
(1)自建平台
通用电器公司(GE)在自己网站上建立了公开竞赛的征集平台,定期将需求向全球广泛征集解决方案。其中最新成功案例是成功征集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支架的设计方案,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设计者获得了第一名,GE公司付出的总奖金只有2万美元。
(2)中介平台
由于公开竞赛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网络平台,如OpenIDEO和InnoCentive,这些平台的运作模式简单清晰,将公开竞赛的需求方和解决方法提供者联系起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如InnoCentive、Yet2.com 和TopCoder等合作,将一些航天领域的研究需求发给国内外的潜在参与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多方合作——英特尔
英特尔赞助了五百多家大学,并且将其开放性合作实验室布局在相关领域的大学周围。这样的实验室一般有20个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和20个来自大学的研究员。尽管这种实验室是英特尔所有的,但是研究的环境非常开放,并且部分项目是公开的。
7.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联合投资模式——美国政府
2009年奥巴马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创新基金,由国家社区服务组织负责运营。基金申请对象是中介机构,而非实际从事创新的机构和个人,同时政府要求中介机构(一级中介可以再寻找二级中介)在获得基金后,要按照1:1比例提供配套资金,再向创新机构和个人提供资助;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只支持那些已经被证明成功的试点。
期待你的关注。我是公博,是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法学双学士,获法考证书,现为经济学博士在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些观察和思考,欢迎跟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