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沪深两市建立以来,上市制度主要采用审批制。在审批制下,拟上市公司需向证监会提交上市材料,证监会经审核后作出是否允许上市的决定。
2019年6月,科创板在中国成立,科创板采用注册制上市。注册制是国际市场的主流上市制度。拟上市公司将向市场投资者发布招股说明书和上市材料。证监会将检查这些材料是否符合信息披露标准,而不是关注上市公司的质量。投资者将决定是否投资,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2020年6月,科创板实行一年注册制,取得良好效果。创业板也开始实行注册制,标志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国内市场已经从审批制转变为注册制和审批制。但注册制和审批制齐头并进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昨天出台政策,研究在整个证券市场推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
注册制比核准制的先进之处
审批制是证监会的审查。既然考核要求有明确的标准,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就成为最重要的指标。在科技创新板成立之前,无利可图的公司几乎不可能上市。这导致两种现象:第一,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因为不符合上市要求而走向海外。优秀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国外上市,因为在快速发展期不断扩张,比实现盈利要好,但是扩张的代价非常大,所以财务报表不符合审批制下的上市要求。然而,这些互联网或科技企业前途光明,在海外备受追捧。
第二,以净利润为核心审计指标,会有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需要几年时间对公司进行包装。利用各种财务技巧盈利,然后用24倍的净利润上市融资,所以很多上市一年后业绩下滑的公司被过度包装。
注册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R&D投资高的科技公司和暂时亏损但前景好的公司可以上市。目前的核心是做好信息披露,不需要小心包装。只要做好投资者沟通,只要投资者乐观,也能获得估值更高的融资。
全面注册制的影响
科创50指数始于2020年初,基点为1000。现在指数一年半达到1560点,一年半增长了56%。创业板在去年6月尝试了注册制,自去年6月底以来已经增长了45%。
实行注册制的两个板块成为市场最热的板块,成交量和阶段涨幅远超其他板块。因此,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和注册制在全市场的稳步实施,有望为全市场带来新鲜血液,激活市场。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不符合信息披露标准存在退市风险。与审批制相比,退市门槛大大降低,因此过度包装的公司更容易退市,良好的新陈代谢模式是“进得去,出得去”。在审批制下,由于上市是证监会背书,退市通常缓慢而谨慎。
注册制会在短时间内提高上市效率,充当发行中介的券商会因为发行数量的增加而获得更多的中介费,有利于券商的业绩;全面注册制之后,空壳就没有价值了,没有价值的小公司会被进一步边缘化、共享化。
#全面登记制度#
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