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杜威林场油茶产业示范区是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四星级核心示范区。高产油茶示范林配有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园区内油茶加工生产、油茶产品展示、油茶文化体验一应俱全。谢/图
2018年11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油茶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到2025年,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提高到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意见》的背景是什么,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全区将如何保障油茶“双千”计划的顺利实施?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扬专业解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的背景。
黄显扬: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扶贫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引导和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自治区先后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自治区林业厅也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专题调研的通知》的要求,自2018年5月起,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组织自治区林业局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关于做大做强广西油茶产业的专题调研。研究团队深入全区8个市、23个县、45个种植基地(企业)和湖南、江西等重点油茶产区,形成了总调研报告和8个专题分报告,由自治区林业局起草,作为调研活动成果之一。自治区林业局从2018年8月底开始牵头组织起草《意见》。期间,深入征求了15个厅局、14个市、7个重点县政府和22个重点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收集意见110条,基本采纳。9月25日,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组织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林业局、CDB广西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等部门,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资金筹集方式、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我局根据专题研究会议精神,反复修改意见后再次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意见》送审稿。
2018年11月8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号,于2018年11月23日正式发布实施。
油茶3年投产,5年盛产,低产林产量可从第二年起提高2-3倍。亩产茶油年产30公斤以上,亩产产值36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2017年全区油茶林面积达680万亩,约占全国的10%,年产油茶籽25万吨,油茶油6.5万吨。油茶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约180亿元,居全国第三。全区54个贫困县中有51个县种植油茶,面积595万亩,占全区油茶林总面积的87%。2016-2017年,通过油茶产业带动8.97万贫困人口脱贫。种植油茶已成为我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从发展油茶产业对农民增收脱贫和振兴农村产业的作用来看,发行《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问:《意见》定义了什么
经调查,全区油茶适生区可用于发展油茶的林地超过1800万亩,我们计划从2018年开始,用5年时间新造320万亩(每年40-80万亩),到2022年达到1000万亩。经测算,经过新造“双高”示范林和改造低产林,到2025年1000万亩油茶林全部盛产,年均亩产茶油60斤以上,年综合产值完全可以达到1000亿元。其次,《意见》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筹措渠道。经与财政厅、有关市县政府以及国开行广西分行、农发行广西分行协商,明确通过自治区和市县财政补助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种植户自筹一部分的方式解决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据测算,油茶新造林及低产林更新改造每亩成本约需3000元,拟定自治区、市县财政各补助1000元/亩;低产林抚育改造每亩成本约需800元,拟定自治区补助400元/亩,市县补助100元/亩。
第三,《意见》提出要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文件规定对油茶造林相对集中连片且面积20亩以上的实施主体给予补助等条款,鼓励农户将零星土地流转或入股,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 基地 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使油茶企业、合作社等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破解“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瓶颈问题,提高林农特别是贫困人口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增加收入。
第四,《意见》规定财政补助方式为先造后补,分2年兑现,改进补助方式助推产业发展。这种改进主要是考虑采用油茶大苗造林2-3年后才有收益,低产林改造要连续实施2年才有明显成效,分2年连续给予补助,既能解决造林当年的资金问题,也有利于后期的抚育管护、避免过去只给予一次性补助、后期无资金投入、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可缓解财政投入的资金压力,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绩效。
问:全区实施“双千”计划,从哪些方面着手重点推进?
黄显阳:我们重点从五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双千”计划。
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助推精准脱贫攻坚。大力培育油茶新型经营主体,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 基地 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破解“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瓶颈问题。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总结推广林地租赁、入股分红(分油)、长短期劳务用工、委托管护经营和油茶籽包销代销等群众增收模式,解决农户茶籽销售问题,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力争到2022年,培育油茶专业合作社1000个以上,培育50亩以上规模的油茶经营大户1万个以上。
二是加强“双高”示范,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巩固传统种植区的基础上,向桂南地区发展,拓展油茶发展空间。以贫困县、贫困村为重点,建设一批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和油茶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推广示范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到2020 年,在全区建设500个以上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或油茶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示范林总面积100万亩以上,每亩年产油量达30千克以上。对存量巨大的油茶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分类施策,每年改造100 万亩以上,同一地块连续实施2年,力争到2022年基本改造完毕,提高油茶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油茶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综合利用、休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实现油茶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做大做优第一产业,坚持适地适树,选良种、用大苗,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做实做强第二产业,鼓励现有油茶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壮大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化妆品用油、医药用油、洗护用品、茶皂素、茶粕蛋白等油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油茶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展油茶精深加工,打造广西油茶系列品牌。引导油茶加工企业与业内有实力、知名度较高的大型粮油企业合作,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做精做活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促进油茶与旅游、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到2025 年,培育油茶类国家级龙头企业10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0家,建立以油茶为主题的森林人家、森林小镇、森林公园100个,建立油茶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20个。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实现优质高效发展。依托林业科研院所和油茶龙头企业,加强油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以及油茶种植、采摘机械化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延伸油茶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全产业链条。加强油茶早实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创新简易高效低产林改造模式。加强油茶产业相关标准制定,推进油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布局油茶定点采穗圃和油茶保障性苗圃,加大优质大苗培育,保障油茶种苗供应。到2022年,新选育高产、稳产、多抗性油茶优良新品种2-3个,新建、改扩建油茶定点采穗圃22个、油茶保障性苗圃30个,年产油茶优质苗木8000万株以上。加强油茶科技人才培养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在生产一线开设油茶科技课堂,培养一批油茶“乡土专家”;在油茶主产区的每个行政村建立1个示范点,培养1名油茶“乡土专家”,做到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大力培育油茶造林、管护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提高油茶种植专业化水平。
五是统筹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坚持以品牌引领产业融合,统筹全社会品牌资源,进行品牌整合重塑,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广西山茶油品牌。采取“政府部门主推、行业协会主导、龙头企业主打”的品牌运营模式,自治区层面打响品牌,龙头企业做精产品,合作社做优基地。建立产业联盟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推动油茶产业种植生态化、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经营品牌化。鼓励广西山茶油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增加优质产品供给。积极举办招商推介会,开展“互联网 ”线上线下推广和体验活动,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打响“广西山茶油,健康长寿油”品牌,整体提升广西山茶油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张庆志 郭大涛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