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田甜基金的正式邀请,晚上和应永基金的王卓洲分享了组合建设的想法。邱周先生是天天基金机构黑马组合“快乐天天”的经理,农民工是天天基金机构牛人组合的经理。我们就组合结构交换了一些认识。从邱周先生那里,我也学到了机构组合配置的思想(包括退出的归因),确实更具工具性和量化,值得学习。
我个人分享的记录如下(其中很多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到过,我将再次分享):
目前我管理着田甜基金的五个投资组合,其中三个投资组合被选为官方牛组合,这三个投资组合也是我个人关注度最高的推荐投资组合。
先说说“长跑老司基”组合。这是我第一个被选为牛人组合的组合。我是在它成立六个月后被选中的。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一些巧妙的想法。实际上,最初版本选择的基金都是市场上著名老基金经理的产品。成立之初,抱团市场蓬勃发展,管理规模较大的老基金经理业绩表现良好,逐渐形成正向循环,可以说赢得了时代的贝塔。与其他组合相比,老四基更倾向于保持低波动和低回撤,这与我的另一个组合“小钢枪”的思路相反。当市场大幅下跌时,老四基会选择防守,而“小钢炮”会选择逆势出击,这也是为什么两个组合的波动性差异很大,仓位调整的频率也不同。
在今年的市场中,其实你可能会发现交易越频繁收益率越好,而大规模的头部基金经理却跑不动,只能躺着。所以今年我调整了几乎所有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产品。我就不具体点名了。可以看到减仓的记录。但二季报披露后,仍有持仓超百亿元的产品。只能说市场真的很聪明。我不太喜欢频繁换仓,但是今年很多明星基金都很受限制,所以只能转出,这也是今年投资组合不好的原因之一。在预测市场波动可能加大时,我会做一些自上而下的择时,增加一些权益类和债务类平衡基金的持仓,并进行动态调整,但不会刻意与债券型基金或部分债务混合,组合风格依然稳定,以主动权益为主。
我对长跑运动员的要求是,做均衡的风格,严格控制回撤,上涨时努力跟上行情,下跌时跌破行情。事实上,过去一年的行动确实取得了成效。过去一年最大回撤仅为15.62%,同期沪深300最大回撤为21.36%。而且,今年以来,老四基相比沪深300也有7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如果你看看同期25% ~ 30%的最大回撤,你就知道这个相对回报有多难了。
我的签名是“不要把时代的贝塔当成自己的阿尔法”。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获得自己的阿尔法是非常困难的,但获得时代的贝塔是不容易的。希望这个组合足够均衡稳定,收益曲线平滑,持有人是。
验足够好,能让大家稳稳拿到时代的贝塔,并且还有一些超额收益。第二个入选牛人组合的是“精选中生代”,是近两个月跟投数量最多的组合,目前保有量最大,也是我最推荐年轻人关注的组合,我对于这个组合的要求是,寻找一些管理产品年限在4~7年左右的基金经理,均衡偏成长风格,力求涨的时候超越大盘,跌的时候不比大盘跌得多。
中生代今年相对于沪深300有约10个点多的超额收益。这个组合的构建思路就有些像公募经常说的“核心+卫星”策略了,用一些均衡型产品做底仓,然后暴露一定的特定行业风险敞口博取超额收益。
我为什么最推荐年轻人买均衡偏成长风格的基金或者组合?
首先,大部分年轻人资金不会太多,能够承受比较大的波动,做成长风格,如果拿得住,三五年下来看能获得不错的超额收益。年轻人的风险偏好可以稍微高一些。波动大,回撤大,如果选择产品得当,收益也会高。
其次,大部分时间,市场都处于成长风格中,价值风格主导的时间比较短(夏普比率很低),核心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源源不断的新生事物,不断有企业成长起来,这就是时代的贝塔。
最后,年轻人多接触高波动的产品,可以锻炼投资中的心态,更迅速成长,如果你一直持有债券基金或者理财,其实对于自身而言没有太大的心理影响。当然,前提是你持有的需要是风险收益比较匹配的成长风格产品,而不是暴露风险敞口太大的产品。
最后来说一下风险偏好最低的组合“稳得亿币”。
2020年1月,我想把之前做过访谈的基金经理的产品放在一起,看看各家公募基金力推的明星是否长期有超额收益。一家公司可能有很多个基金经理,但栏目访谈的基本上都是部门领导以上的基金经理(其中不乏投资总监和分管投研的副总),理论上来说,既是领导,又能够出来讲,那肯定是公司比较捧的优秀基金经理。
我很好奇,他们的产品如果做一个组合,真的能有超额收益吗?不过,由于基金经理众多,我不可能把他们全部产品都做一个大杂烩组合,于是我分了两组,一组是主动权益,一组是债券,其他类型的基金经理就忽略了(比如指数、QDII等)。
“稳得亿币”组合最初就是把很多个债券投资总监的基金集合在一起,然后构建的组合,再根据短期业绩不断剔除低收益产品,留下高收益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动量策略),最终把组合产品减少到了10个左右。
由于早年纯债基金才是主流,那时候没有太多“固收+”,很多类似“固收+”的产品都被归为偏债混合打新基金一类,所以早期组合的配置几乎全部是纯债基金。我到去年下半年,认识到信用风险以后,才慢慢开始把组合的纯债基金转成固收+,这也解释了为何组合近一年收益和评分其实并不高,但近半年的数据则非常优秀,但由于组合展示的是年化收益率,所以看上去收益不是特别好,因为组合拿着纯债基金抗过了去年4月底开始的债券大熊市。
但是现在可能固收+的性价比更高,且在这个领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所以我后来完全抛弃了纯债,转向固收+的怀抱。
我对于这个组合的定义是现金管理,你们也可以看到,里面的产品都是C类,只要你持有超过一个月,赎回没有任何费用,且申购也没有费用,这个就是拿来做理财替代的,这个可能是我这个组合跟市面上大多数固收组合不同的地方。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天天组合,希望能带你一起稳稳拿到时代的贝塔。
我总结一下基金组合的构建注意事项:
1、如果你要做纯深度价值风格,那么短期的市场可能不一定能跑赢,况且价值风格里面的坑也很多,选错产品就会降低组合的夏普比率;
2、过度押行业赛道是不可取的,也许有时候能把组合净值迅速搞上去,但胜率不高,收益曲线不平滑,我见过那种把所有热门赛道都布局一遍的,不太容易跑出超额;
3、热门行业的风险敞口可以暴露,但多个行业占比最好不要超过40%,否则风险敞口就可能失控,所谓的“核心+卫星”策略,核心选稳定超越沪深300的均衡型或者成长型,卫星可以选医药等长牛行业;
4、通过配置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比例的方式做股债平衡组合是非常难的,不论是股2债8还是股3债7,这需要主理人有真正的大类资产配置宏观视野,比如像公募基金这样非常专业的机构,本身有比较强大的投研团队,有定量的模型和策略,否则你不如找一些本身就是股债平衡的混合产品去配置,去拿公募行业该分类产品的贝塔,这样也省力;
5、如果你认为做基金组合就是单纯选几个基金然后持有不动,偶尔追热门行业,那就错了,主理人需要长期高频跟踪成分基金的表现,并对基金做定量和主观的动态评估,寻求胜率和赔率的最优解,也就是说找每种风格下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