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从一个打工女孩到公司老板,从一个普通的傈僳族妇女到一个致富带头人,再到成立合作社,成为劳动模范,这六年来,李实现了自己勤劳智慧创业的初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几年前,李想给她的小女儿买一套民族服装。虽然最后选了一套500多元的,但是她觉得价格太高了,上身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是上面的图案比较统一,不够新。李决定开一家民族服装加工厂,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能穿上质优价廉的民族服装。
就这样,欧乐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了。凭借勤奋和努力,公司的民族服装款式从最初的十几种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因为不断更新技术,批量购买原材料,销售价格也有所下降。
在李实现创业初衷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就业。目前,李的公司有50多名员工,其中45户已经建卡的贫困户就是在她的带动下脱贫增收的。
盛夏的怒江岸边,奥莱服饰有限公司7楼的加工车间人声鼎沸。来自福贡县大浦罗村的娜于梅刚刚帮一位怒族老乡换完裙子上的花边,就匆匆走出了车间。她去了福贡县最大的安置点江西安置点,向搬迁群众传授缝纫技能。
2015年,娜于梅来到奥莱服饰有限公司,不到6年的时间,她就从一个新手裁缝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裁缝,并以培训讲师的身份参加了福贡县总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
“我不指望在公司工作。现在我每天有300元。”一边走,娜于梅一边说,2015年,她的父亲中风了,一家四口靠种田养猪生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在福贡一中上学的弟弟不得不辍学。
针对这一情况,福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允许辍学的那弟弟返校,并安排那到奥莱服饰有限公司当学徒.
就这样,娜来到了服装加工车间工作。李淑玲不仅免除了她的住宿费,还安排了最好的老师教她,工资从2000多元涨到现在的4000多元。
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像那这样的穷人来到车间,摆脱了贫困。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李在福贡县县成立了民族服装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的经营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更多的人稳步增收。
近年来,李荣获云南省第八届“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云南省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典型、“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身份证: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