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隔夜美股开盘重挫,三大股指持续下行,美股大盘在融断15分钟后恢复交易,道琼斯指数跌幅旋即扩大至2000点,为有史以来所首见;美股石油股跌势不止;国际油价一度跌逾30%,全球市场呈现金融危机以来未见之景:
22:45: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短线跳水后再度转涨0.74%,此前跌逾1%。
22:34:澳元兑美元收复日内跌幅,现报0.6639,日内一度跌超4%。
22:18:美银行股遭受重创,截至发稿,花旗集团跌超10,摩根大通下跌9,高盛下跌8,美国银行下跌8。
22:12: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反弹翻红,现涨0.21%,此前一度跌逾1%。
22:03:巴西股指恢复交易,此前跌超10%,触发熔断机制;
22:03:VIX恐慌指数大涨超40%,现报59;
22:01: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拉升,跌幅均收窄至6%。美股三大指数快速拉升 标普500、道指、纳指跌幅均收窄至6%。美股邮轮股大幅下挫,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跌超17%、挪威邮轮控股跌超14%、嘉年华邮轮公司跌超9%。知名中概股跌势有所缓和,蔚来汽车跌近14%,瑞幸咖啡跌近7%,京东、百度跌近6%,阿里巴巴跌近4.3%。
21:58:现货黄金跌破1670美元/盎司,回吐日内全部涨幅;现货白银跌3.35%,现报16.74美元/盎司。
21:54:美股石油股跌势不止,截至发稿,西方石油跌超43%,哈利伯顿跌超30%,斯伦贝谢跌超40%,康菲石油跌26%,英国石油跌22%,雪佛龙跌超15%;
21:51:美股三大股指持续下行,道指跌近2000点,跌7.8%,标普500指数恢复交易后跌超8%,纳指现跌逾7%,跌618点;
21:47:巴西基准股指下跌10%,触发熔断;
21:48:富时中国A50期指跌幅扩大,现跌逾1%,此前一度涨超1.6%。欧股持续下挫,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扩大至8%,德国DAX指数、法国CAC40指数现跌超8%。
21:44:欧洲主要股指跌幅集体扩大,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扩大至8%,德国DAX指数、法国CAC40指数跌超8%,英国富时100指数跌7.8%,意大利富时MIB指数再度跌逾11%。
如何解读此次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盘古智库专家的观点汇编如下。”

易鹏:这次狂跌的影响不低于08年金融危机

这次全球股市历史性狂跌是疫情和石油以及各种不确定性汇聚的恐慌式结果,对未来的影响不会低于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冲击将是巨大的,有些国家可能还会触及社会危机,乃至地缘政治危机。尤其对于一些小国经济冲击会更大。
建议最近召开个G20峰会,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方面举行,共同协调出台刺激维稳政策,对冲下降风险,稳定资本市场信心。
管清友:须从长计议,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沙特石油价格战的连锁反应和启示
沙特的石油价格战是典型的以邻为壑、不负责任,无异于往已经四处爆雷的国际金融市场扔进了一颗原子弹。在需求前景明显断崖下滑的背景下,其行为体现了一贯的“追涨杀跌”,供给端的崩塌速度大大超过需求端。
价格战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雪上加霜,伤口撒盐,连锁反应:石油类公司盈利前景恶化、石油类基金减值、行业杠杆崩塌、石油美元收缩、市场大动荡。这已经是一波不小的商品市场危机和金融危机了。
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下一轮信用、行业和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这种影响对身处其中的公司、行业和投资者几乎不可逆。
低油价对中国有利有弊,我们要做好低价收储的准备,同时更要防范油价崩塌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也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
目前看,金融市场对于此次各国宽松政策拉动经济并没有信心,前车之鉴已经被市场预期和消化。
中国也是如此,单纯靠投资拉动,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可能都无济于事,无法打消金融市场的担忧,也很难起到前几次的作用。
看来,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务实地接受这个现实,实事求是看待今年以及后面几年的增长目标,从体制改革入手,做大手术,利用好我们的空间、韧性和潜力,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全球金融风暴之下,A股会被美股“熔断”吗?
原油暴跌30%,美股1997年以来首次触发熔断,10年美债跌破0.5%,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金融危机再度来袭?对国内有何影响?A股牛市会终结吗?投资者如何应对?
1、为何全球暴跌?根本症结是过去十年全球大放水,估值高估,基本面跟不上。导火索是全球疫情+原油暴跌。催化剂是程序化交易。
2、何时能稳住?短期不乐观,导火索还在蔓延。一是全球疫情还在无序扩散,底线还不清楚;二是原油价格战一时半会谈不拢,沙特俄罗斯都在扛。
3、全球经济会重演2008金融危机?不太一样,2008是经济出问题导致市场暴跌,这次是市场出问题拖累经济。经济没2008危险,但市场可能比2008更动荡。
4、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利空,但影响不会太大,2008年遭重创是因太依赖外需,出口占比30%+,顺差10%+,现在出口17%,顺差3%。现在下行压力主要在国内。
5、对国内政策影响?全球危机倒逼美联储等央行加速放水,国内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打开,但目前看,总体基调较为克制,宽松不会超过前几轮。
6、对A股影响?短期有情绪影响,但估计很快会被消化,A50今天甚至还涨了,市场主逻辑还是在国内。中长期不影响慢牛格局,无风险利率下行+居民资产重配+改革转型+科技创新继续,全球动荡和负利率甚至会进一步凸显A股的配置价值,说避险不准确,A股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地方,而且主要资金还是国内。
7、对债市及类固收产品影响?利好。危机利空经济,倒逼宽松,利率会再下行。不过要注意规避信用违约风险,海航不是最后一个,很多企业可能撑不住。
8、对黄金影响?利好。利率下行,零/负利率更明确,而且动荡加剧避险情绪,不过空间不会太大,黄金不是用来赚钱的,是用来对冲的。
9、对企业影响?影响分化,大部分受损,少部分受益。受损的是对外需、线下过于依赖的传统产业,尤其是现金流吃紧的。受益的是线上经济(疫情加速线上发展)、新基建(危机时政策发力对冲)、生物医药(疫情)等。
10、对投资者影响?大部分最后会亏,因为这不是雨露均沾的总量机会,结构分化会更严重。少部分赚的人会赚翻,大波动也意味着大机会,但操作难度极大。
程实:主要资产面临调整,宜就低追稳

一、新冠疫情演化引发金融动荡,新增确诊破“百”成为市场相对表现指示剂
1月中下旬以来,受到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差带来市场调整压力,而风险溢价急剧变化更成为短期波动的根源。从1月中旬至2月中旬,新冠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新增确诊人数经历了初期急剧攀升,到有效隔离和其他相关政策大力介入后稳步下滑。但2月中旬之后,海外的疫情开始恶化,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新增确诊人数开始跃升。2月最后一周,亚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疫情开始呈现出全球扩散的态势,除南极洲外全球各大洲均出现感染病例,中国以外共5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000例,世卫组织将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详见附图)。在此期间,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呈现出“局部爆发-外溢扩散-共振回溢”的三阶段演化,疫情所涉区域的边际变化是市场大范围动荡的关键,每日新增确诊破”百“似乎成为了市场相对表现的指示剂(详见附图):
第一阶段,A股和MSCI中国指数相对承压。由于疫情集中爆发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在1月19日-2月7日的三个交易周内,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涟漪效应,沪深300指数相对MSCI中国、MSCI亚洲、MSCI全球指数分别累计下跌1.0%、3.5%、5.3%,其中A股在2月3日重新开市后出现了显著的单日补跌。
第二阶段,A股相对MSCI亚洲指数出现显著反弹。在2月10日-2月21日的两个交易周内,随着全国性防控措施的开展,湖北以外疫情得到明显控制,但疫情在亚洲其他主要国家出现蔓延迹象。其中,2月17日是关键的疫情变化拐点,中国除湖北之外每日新增确诊首次降至100以下,而除中国之外的MSCI亚洲指数包含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升至100以上,这也引起亚洲股市整体回调,两周内沪深300指数相对MSCI亚洲指数从累计下跌-3.5%到上涨5.0%。
第三阶段,欧美股市相对亚洲股市出现重挫。2月最后一周,亚洲之外的疫情开始爆发,全球除MSCI亚洲指数包含国家外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升至100以上并持续上行,美欧股市开始出现显著回调。尽管主要指数均创下了新冠疫情以来最大的单周跌幅,但欧美股市的暴跌使得沪深300指数相对MSCI全球指数的累计涨幅扩大到5.0%。
二、结构和周期变量爆发性叠加,在主要资产面临调整压力下宜就低追稳
201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情绪经过了阴晴转换的若干轮回。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其动向不仅主导了短期市场走向,也令部分投资者因误判或投机而遭受损失。尽管在历时近22个月的谈判后,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但市场情绪的回暖短期还将经历疫情演化、美国大选等不确定性考验,更叠加全球化重新洗牌、贫富差距撕裂社会共识、超低利率驶入未知区域、指数化投资孕育踩踏隐患等结构性变量的压力。从过去两年市场的波动轨迹看,受贸易摩擦主导的行情在初期令A股遭受冲击相对较大,但自2019年以来,贸易冲突对A股市场的负向影响边际转弱,相反美股开始遭受关税制裁的反噬,贸易谈判阶段性缓和对指数走势的提振弱化。
结合新冠疫情下各类资产的相对表现,建议投资者在短期情绪和宏观环境变动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市场的敏感性,而非贸然押注短期的单边行情:一方面宜“就低不就高”,警惕估值过高的市场回调风险,关注不同资产表现的相关性变化;另一方面宜“追稳不追险”,对于外向敞口相对较大的行业/领域保有审慎,应对全球产业链可能的短期冲击和长期重构。
三、大动荡伴随大拐点,在硬核崛起的浪潮中升维投资于科技赛道已成趋势
2020承上启下,全球经济正穿越宏观乱纪元的至暗时刻,在疫情的冲击下供需两弱的现实或进一步下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速。但站在20年代的新起点,经济、金融、治理能力接受全方位检验,创造性毁灭的力量将锻造升维竞争的新赛道。
第一,从制成品的供需争夺,到分配结构、制度环境、产业形态的全面升级;第二,从技术进步对人力的简单替代,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奠基,硬核科技崛起;第三,从“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到价值链深度重塑,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区域化和全球化。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亚太地区经济总量的一半,是区域和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枢纽,并且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日益成为全球供给-需求的双中心。
在疫情蔓延和防控的攻守之间,线上场景的打开和科技应用的加速落地引领科技股开始走强,合力战疫凸显出的经济和社会韧性也使近期大中华地区金融市场相对稳定。展望未来,植根于亚太、辐射全球的中国科技崛起是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投资主线,而提速的金融开放也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推进器。
可以预见,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全球化互惠红利将更多映射为中国与全球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唇齿相依,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将大大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从短期来看,中国多措并举的应对经验对全球性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鉴,也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恐慌;从长期而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依旧向好,也将继续扮演全球经济增长压舱石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仍会进一步凸显。
张明:各国政府需警惕金融危机

一、2020年3月以来,全球市场出现了新一轮动荡
表现之一是美国股市大跌。截至2020年3月6日,与2020年的年内高点相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经分别下跌了12.5%、12.2%与12.6%。即使美联储在3月3日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也仅在3月4日这一天有限提振了股市。3月6日,美国三大股市指数均重新低于3月3日。除了美国股市之外,全球股市也是哀鸿遍野、满目皆绿(中国股市迄今为止似乎有些例外)。
表现之二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急跌。截至2020年3月6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跌至0.74%,这是美国历史上长期国债的最低水平。与2019年底相比,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跌了118个基点。仅在2020年3月份前6天,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就下跌了39个基点。如此陡峭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跌,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表现之三是黄金价格再度显著上涨。截至2020年3月6日,伦敦黄金现货价格涨至每盎司1684美元,与2019年底相比上涨了10.5%。
表现之四是原油价格暴跌。截至2020年3月6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跌至每桶45.6美元,与2019年底相比下跌了32.0%。而在3月9日亚太市场开盘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大幅跳空低开,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短短数秒之内下跌了31%,由每桶45美元左右暴跌至31美元上下。如此迅疾的原油价格下跌绝对是有史以来罕见的。原油价格快速下跌带动美国股指期货进一步下跌,甚至触发了熔断交易机制。
风险资产(美国股市与原油)价格大跌、避险资产(国债与黄金)价格上涨,这意味着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上升。这一现象本来并不奇怪,但2020年3月初全球市场的这一轮表现,至少有两点非常诡异之处,一是导致全球市场剧烈动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二是为何全球市场的反应为何如此强烈,不同资产涨跌幅度为何如此之大?
毋庸置疑,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扩散,是本次全球市场调整最直接的原因。这次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在中国武汉爆发后,目前已经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全球范围内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显著超过了2003年非典时期。虽然肺炎疫情在中国国内已经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但肺炎疫情的国际扩散速度惊人,目前意大利、韩国、伊朗等国家疫情最为严重,病毒在日本与美国等国家的扩散也不容小觑。由于新冠病毒的最初来源、传播机理等机制尚未彻底搞清楚,目前尚未研发出有效疫苗,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恐慌,这是导致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即使考虑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最近全球市场如此动荡似乎仍然比较奇怪。毕竟迄今为止,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仍是可控的。此外,各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肺炎疫情的潜在冲击,并采取系列措施进行应对。中国政府成功应对肺炎疫情的一系列举措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参考经验。
既然如此,为何全球市场上投资者似乎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且反应愈演愈烈呢?
二、导致全球市场反常的要素
导致近期全球市场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的,除了肺炎疫情这一外生不确定性冲击之外,还包括其他要素。
一是全球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非常忧虑。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9%,显著低于2018年的3.6%。国际经贸冲突上升、美国经济增速高位回落、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英国脱欧拖累欧盟与英国短期经济增长,这些因素本来就让投资者非常忧虑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是雪上加霜。至少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都将保持疲弱态势。目前来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甚至可能低于2.5%。如果这一现象发生,这就意味着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二是目前发达国家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经过3月初这次降息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仅为1.0-1.25%,这意味着美国只剩下100个基点的常规降息空间了,这也是为何美联储降息后美国股市不涨反跌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经济增速强劲时仍在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使得美国政府实施逆周期财政政策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发达国家纷纷出现负利率状态,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有限,除非各国央行重新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各国国内民粹主义的抬头,使得各国政府进行结构性改革的空间也日益狭窄。
三是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仍在以新的形式加剧。这次全球原油价格暴跌,直接原因是俄罗斯与OPEC在减产协议上谈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的地缘政治博弈。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扑朔迷离。只不过诡异的是,通常在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时,全球原油价格将会飙升。而这次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却是以双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进行的。除了博弈双方都会受损外,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中国的石油三巨头也都会纷纷中枪。
三、各国政府需警惕金融危机
综上所述,低迷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益狭窄的逆周期宏观政策空间、仍在升级的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再加上本轮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是造成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的主要原因。
金融市场上的危机是可以自我实现的,这一点值得各国政府警惕。
此外,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必将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显著冲击,近日国内所谓的“中国A股市场是全球新的避风港”的说法恐怕过于乐观了。
梁启东:实体经济在美国能不能支撑金融拓展?

油价被称作是全球经济晴雨表之一。沙特开启的油价战,立即在中东和全球股市掀起滔天巨浪。欧洲市场油价崩盘,直接冲击了欧洲和亚洲股市的全线下跌,冲击波最后登陆美国,上演了美股成为“熔断”大戏。
人们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波及全世界,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确诊病例持续上升,疫情对贸易、金融和制造业的冲击日益显现。
对此,许多人担心: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会不会出现?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领头羊”,全球经济会不会出问题,要看美国的抗风险能力怎么样,主要看美国的股市、债市、楼市情况,看美国“制造业回归”和实体经济的状况。
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也有力地推动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衍生品等组成的虚拟经济的扩张并非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2008年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虚拟经济盲目扩张的恶果。
美国在20世纪后期特别是克林顿政府时期,随着知识经济逐渐到来,开始有一个制造业外移的过程。2000年,IT业泡沫破裂,美国股市大跌,美国经济自此结束了自1991年以来长达10年的号称“克林顿奇迹”的高速增长期,开始步入了低速增长阶段。2001年突如其来的“9·11事件”雪上加霜,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为拯救美国经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此举目地是为流动性松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美国证券市场,但也催生了美国的楼市泡沫,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投机楼市的队伍中。但是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全美房价出现下跌,伴随美国经济疲软,年跌幅从2007年一季度的1.73%快速扩大至2008年上半年的15.38%。楼价一跌,此前被掩盖起来的按揭信用危机便爆发了。所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虚拟经济盲目扩张的恶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达到严重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纵观后金融危机十多年的历史,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实际是用虚拟经济的办法制止虚拟经济、用泡沫化的办法应对经济泡沫。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搞到钱,拯救金融市场,美联储再次祭起了印钞机的法宝。从2008年至2014年,6年时间,美联储推出了4轮量化宽松政策,共计增发4万亿美元。与正常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不同,面对经济低迷,量化宽松更多地用于经济危机时的经济刺激计划。
量化宽松调控目标为长期低利率,国家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央行货币政策不是微调,而是猛药入口。非常规政策,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推高金融资产价格,实际上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甚微,因为多数企业主要是用钱来回购股票,而不是投资于产能。结果是虚拟经济以几何级数增长,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导致美国制造业进一步外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鉴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量化宽松,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剪全世界的“羊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欧美虚拟经济祸水的外溢,2008年金融危机何尝不是?美国金融衍生品等组成的虚拟经济的扩张并非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近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至1.0%-1.5%,以缓解新冠疫情带来的潜在经济影响,为2008年以来美联储最大规模的紧急降息。决定公布后,海外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美债、黄金等避险资产大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史上首次跌破了1.0%。而同时伴随的,是全球性降息潮。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打响全球主要央行降息的“第一枪”,随后马来西亚央行快速跟进降息。
目前,由于疫情这些“天灾”,同时又有“石油价格战”这些“人祸”的影响,世界经济仍然存于景气指数不高的状态。为了应对次贷危机,长期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目前的全球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高企,导致政府和市场的杠杆率都处于高位,而各国政府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没有提高。
金融危机“宿醉”未解,债务水平高企的危机再次袭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公告显示,2016年全球债务达16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25%;到2018年,这个数字是18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约2.3倍。由于美联储在过去十多年里通过“零利率”环境支撑美国的经济“繁荣”,最终债务水平进一步恶化,目前美国目前的债务水平是前所未有的。根据有关机构计算,目前美国的联邦债务从30年前的3万亿美元上升至今天的23万亿美元!2018年,美国每天支付的利息约为15亿美元,2019年平均每天支付20亿美元的利息。而美国家庭债务水平创2000年以来新高,已经超过2008年水平;企业的债务总额从2007年的近4.9万亿美元激增至如今10万亿美元。
应对金融危机,既要从金融角度找症结,更要从非金融视角找出路。金融危机十多年最大的启示在于,仅靠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一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石。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
当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的空间已经没有多少了。美股11年牛市的盛宴基本结束了,推动多年来美股上涨的多种因素正在悄悄地改变。从现实情况看,最近的这次紧急降息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但是并没有改变原来的预想,市场给出的反应却是接连的暴跌;疫情的扩散,美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叠加原油大跌的影响,更打击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情绪濒临崩溃,下一步体现在市场上的反应将更加显现。从基本面上讲,美股的崩塌是必然的事件。
现在看来,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价值实现过程曲折,既有“黑天鹅”的骚扰,也有“灰犀牛”的攻击,各类风险苗头很多。过度举债,货币放水,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世界各国高悬。这次全球“股灾”是疫情的恐慌和石油战的不确定性预期交织的结果,对未来的影响不会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
下一步是否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现在还不敢妄论;但全球性经济低迷,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衰退,是大概率的事件,因为无法承受的债务积累,无法激发实体经济内生动力,金融市场再次陷入大水漫灌——危机——放水——危机的死循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在不断积累、不断加大,也许美国正处于一场可能拖累全世界经济的重大货币危机的边缘。对此,世界各国要高度警觉。
潘向东:今年的资本市场表现仍将不错

3月9号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一方面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从中国往海外扩散,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让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开始担忧,面对这种不确定,投资者肯定会考虑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上周五欧佩克商议减产保价未果,随之沙特3月7号宣布4月份将大幅下调官方石油售价并提高产量,投资者认为沙特的这一措施将给石油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投资者表现出悲观情绪。
尽管目前因为新冠疫情演变成全球性大危机的概率还是比较低。但由于各种防控措施都会影响到经济活动,所以短期内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所以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预计投资者都会担忧,风险偏好会降低。
尽管中国的疫情在三月中下旬应该是会告一段落,但未来防止输入性疫情仍比较严峻。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看到,海外一些主要经济体都在受疫情冲击,必然会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发达经济体都面临疫情冲击,并且仍然充满不确定的时候,中国已告段落,也就是其他经济体都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相对确定,这自然会成为全球资本的短期避风港。所以我们看到近期全球股票市场暴跌的时候,富时A50期货指数还表现相对平稳。
尽管经济受到一些冲击,但未来流动性的相对充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今年的资本市场表现仍将不错。
熊鹏:从恐慌到危机,还有几步?
(本文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资深全球宏观交易员熊鹏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内容整理。)

记者:能不能给现在的情况定个性,到底是恐慌,还是已经危机了?是危机的话,有多严重?
熊鹏:恐慌。在走向危机的过程中,但是路还比较长。金融体系还比较稳健。CLOs(贷款抵押债券)的规模还不是那么大。
记者:走向危机?
熊鹏:给你看一个我的日记吧。到第四点,就走到金融危机了。现在还是熟悉的市场恐慌。

记者:有研究者将现在类比为次贷危机。但次贷危机似乎更像是癌细胞长在骨头上,需要刮骨疗毒,疫情和原油的冲击,是不是更像一次骨折?这一次有“癌细胞”吗?
熊鹏:大家看到的癌细胞就是债务。其实,债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可以参考一下这一篇,就接近交易员的思路了。这些在我们这个圈子,是常识。

熊鹏:要理解,今天是原油,而不是疫情,击溃了市场。然后理解整个完整的传导机制是怎样的,大家的担心是什么。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这是美国经期权调整后的高息债利差,去掉能源行业后的。今天市场很多人看的是这个图。注意看,现在远低于2015年那波原油冲击的水平。

记者:但是现在上升的速度,似乎是空前的。
熊鹏:速度快,但是高息债融资市场并未枯竭。这是我们最关心的。2008年,是货币市场枯竭;1929年,是股票融资市场枯竭;1987年,是股指期货卖空保值导致的期货和现货争先卖出,实际上是所有股票买盘的枯竭。
记者:我记得2015年A股股灾的时候,你非常着急向监管建言献策,就是因为观察到流动性要枯竭。
熊鹏:关键就是要看到,是否有某个重要市场枯竭。比如今天,美股期权部分枯竭了,但是可以通过卖出个股或者股票期货来对冲,那么,就不用太担心。市场真正 担心的,是高息债引爆美国金融体系。而能源企业是高息债中比较活跃的部分。所以,原油暴跌引发全球金融资产暴跌。就是这么个很老套的爱情故事。
记者:高息债爆不爆取决于?
熊鹏:我从2016年开始跟踪高息债。然而,我现在认为,还不是爆的时候。爆不爆,取决于还款能力。目前还还得起。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银行的暴露,能源高息债占全球高息债占比是6%,其中很多还是亚洲的国有能源企业,当下并不存在债务违约风险。
记者:还款能力取决于?
熊鹏:现金流和再融资能力。跟踪达拉斯分行监控页岩气公司的研究网站,也是我们的基本功。可以看到每个月油气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以及再融资能力数据。更重要的是再融资能力,在当下的利率水平和追求收益率的大背景下,再融资还是不难的,借新还旧。
我就是从这些数据看到,泡沫还不会破。而次贷危机的时候,是的确还不起钱了,才引发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高扬
美国股市暴跌触发历史上第二次熔断。这样的历史是怎么创造的?
美国三大股指周一开盘暴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超过20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7.2%。大量抛售盘触发了早盘交易中的关键市场熔断机制,交易就一下子暂停了15分钟,直到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49才重新开放。这次熔断是美国股市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第一次熔断,其最大跌幅更是美国证券史上单一交易日的最大跌幅。
这次让人震惊的暴跌,起因固然有美国国内政策的原因,但最直接的导火索是欧佩克石油组织周五在关于减产石油以维护石油价格上没有达成共识。实际上就是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没有达成共识。俄罗斯的强硬立场让在石油能源领域的沙特感觉很没面子很受伤,也是怒火中烧。在上周五的谈判破裂后,沙特祭出了价格战的武器。沙特很快决定大幅降低售往多个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并声称将立即将现在的每天970万桶的产量增产至每天1000万桶,必要时甚至可增加至每天1200万桶的最高值。
赫赫有名的战斗民族服软的时候很少,更何况战斗民族从来都不是莽撞之徒,而是精于利益的算计。面对的着瘸腿“纸巨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更不会把沙特的威胁放在眼里。俄罗斯国有油企Rosneft PJSC表示,如果在4月1日OPEC 的限产协议到期结束后各方不能达成新的协议,公司将不再关注来自相关方面的影响,而会以提高石油日产量的方式来维护股东利益。俄罗斯财政部则称,如果油价在未来六至十年内跌至每桶25至30美元,俄罗斯国家石油财富储备基金的收益也足以弥补石油收入损失。
沙特的石油开采成本很低,平均每桶在10-20美元左右,打价格战对于沙特而言并不从根本上影响其石油市场份额。但是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开采成本在30-40美元每桶,打价格战处于不利位置。比俄罗斯更难的则是美国的页岩油气公司,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更高,一般在40-50美元左右。在当前石油价格已经接近于跌破30美元每桶的边缘,俄罗斯承受着巨大亏损压力,但美国的页岩油气公司则是承受着生存还是死亡的压力,甚至有人估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一个月,那么首先死掉的就是大多数美国的页岩油公司。可以说,俄罗斯和沙特两位石油能源领域的神仙打架,吃瓜落的却是美国公司。
沙特其实也不想真的将价格战打到底,归根到底打下去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搁谁谁都受不了。沙特的初心是想通过拉低原油价格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原油生产国施加压力,从而迫使他们回到谈判桌上,然后再协同减产提振油价。估计沙特也没有想到打起价格战来的影响这么猛, 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31.02美元/桶,WTI原油(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跌破28美元/桶。而沙特基准股指TASI开盘下跌超过9%,沙特阿美公司股票则开盘即遭跌停。石油巨无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价已经跌去了1.2倍的中国石油的市值。这真是狠起来连自己都打的节奏!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能继续持续下去,因为当前收到新冠病毒的影响,全球经济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如果这种局势持续上1-2周,不仅是一些巨型公司无法承受,甚至地缘政治格局也可能因应发生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个要面子的人,上台三年来一直将股市的上涨视为其卓越治国能力的标志。这一次竟然在其任内出现股市跌幅创历史和熔断的现象,叔可忍婶不可忍!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事情,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向相关各方施压,已显示特大统领的超然地位。听说特朗普不仅仅给沙特国王打了电话,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求尽快结束这该死的价格战,而且好像也要抛出几万亿的新基建计划以提振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和石油价格战打击的经济。
不知何故,现在俄罗斯卢布也受到严重冲击而出现新的大幅贬值趋势。与美国人动手有没有关系姑且不论,但是世界是平的,传导的效应还是很快的。不过迄今没有出现俄罗斯服软的迹象,这个战斗民族勇猛但在利益方面向来算计得清楚。面对卢布大跌的局面,俄罗斯央行表示,可能会动用其1500亿美元的财富基金来买入卢布,以支撑卢布币值。
国际金融动荡对于我等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行从未赚过钱,无论央行放水与否资产从未增过值(没有资产)的屁民而言,还真不太关心。不过,最关心的还是汽油会不会降价啊?我们小民的常识就是国际油价降那么多,那么汽油应该会越来越便宜。
不过,我查了查相关资料,这么一查心就凉了半截!你们期盼的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汽油价格会跟着持续降低的梦想,那还真就只是个梦想!因为根据我国现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挂靠油种价格低于40美元后,我国成品油价格将不再跟随国际油价进行下调!
高扬(译介):对冠状病毒的恐惧不应成为阻止增加投资组合的理由
(本文的原文是Nancy Tengler撰写的“Coronavirus fears shouldn't stop you from adding to your investment portfolio”,发表在“USA TODAY”网站,由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高扬翻译并推荐阅读)
过去几周,不确定性推动了股市的不可思议的过山车之旅,以及债券收益率的显著(以及历史性)下降。别指望这种现象很快消失。但请记住传奇投资者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的建议:"聪明的投资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向乐观主义者推销,向悲观主义者购买。"
格雷厄姆的学生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过一句名言:"作为投资者,普遍的恐惧是你的朋友,因为它有助于你廉价购买投资标的。"现在或许是一个好时机,可以投入一些现金,或者增加你对401k(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贡献。
近期内,没有人知道股价的走势。如果你一直盯着财经新闻网,那么许多权威人士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为什么股市在任何时候都会像现在这样波动。然而,我们知道,在短期内,股票价格受到计算机驱动的买卖程序和机构资金的影响,这些资金以闪电般的速度进出。短期波动反映的是资金流动,而不是基本面。
要看得更远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最终将再次变得重要。以科技领头羊微软为例。该股在2月10日达到最高点188.70美元。在2月26日警告称个人电脑部门的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35%)将低于预期后,该股一直像彩票一样在Powerball头奖之夜狂飙。多年来,公司的长期基本面仍可能令投资者感到高兴,当市场焦点回到基本面时,股价将相应地进行交易。巴菲特曾经说过:"……当一家伟大的公司陷入暂时的困境时……我们想在他们出现在面前时买下他们。"在本周末回顾投资时,请考虑一下这一点。
不要陷入恐慌
人性永远不会改变。恐慌引起恐慌。16世纪荷兰郁金香球茎泡沫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泡沫之一,它非常清楚地表明了猖獗的投机活动所造成的后果。在狂热的高峰期,稀有的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是普通人年薪的数倍。要保持冷静理性。
考虑投资多元化
多样化总是明智的。在这个话题上,应该遵循一个与你的风险偏好相一致的谨慎的多元化战略。股市可能下跌两位数,但债券上涨。这就是多样化的重点。
把钱放在一边
像当前这样的时候,当股市下跌时,场外资金派上用场。考虑在你持有的股票中增加现金,如果你持有的债券升值超过了你的目标,削减这些,并增加股票,以确保你的分配反映了你的目标。如此操作,连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会感到骄傲的。
度过爆发期
我们仍然不知道COVID-19病毒的全部作用。但我们确实知道,在最近的其他危机中,股票随后产生了正回报。
道琼斯市场数据记录了自1981年以来的12次流行病,并在6个月和12个月后测量了股票回报率。在两个时期,每种流行病的股票平均回报率都是两位数,只有三个时期是负的。
记住以上几点,今年的投资收益将不会太差。
(附原文)Nancy Tengler:Coronavirus Fears Shouldn't Stop You From Adding to Your Investment Portfolio
Uncertainty has powered the incredible roller coaster ride in stock prices these past weeks and the remarkable (as well as historic) drop in bond yields. Don’t expect that to go away anytime soon. But do keep in mind legendary investor Ben Graham's advice: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is a realist who sells to optimists and buys from pessimists.”
Translation: During market routs like the one happening now consider adding to your investment portfolio.
Graham’s student, Warren Buffett famously said, “Widespread fear is your friend as an investor because it serves up bargain purchases.” Translation: Now might be a good time to put some cash to work or increase your contribution to your 401(k).
My tune will rarely change on this subject. Corrections, even bear market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patient investors. According to J.P. Morgan’s 2020 Guide to Retirement, from Jan. 3, 2000, to Dec. 31, 2019, $10,000 invested in the 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 grew to $32,421 for an annualized total return of 6.06%. By simply missing the ten best days, that same $10,000 investment grew by half as much, to $16,180 for an annualized return of 2.44%. Ouch.
In recent columns, we discussed how to prepare your 401(k) for a downturn and talked about sound investing principles in the face of violent sell-offs. Stock prices may still face selling pressure as the number of COVID-19 cases in the U.S. rise. So it is still a good time to review a few facts.
What's really moving the market
In the near term, no one has any idea what is moving stock prices. If you've been glued to the financial news networks you might be struck, as I have been, by how many pundits can tell you with certainty why stocks are trading as they are at any moment. Yet we know that in the short-term stock prices are influenced by computer-driven buy and sell programs and institutional money which moves in and out with lightning speed. Short-term moves then reflect money flows rather than fundamentals.
See beyond the moment
The underlying fundamentals of a company will eventually matter again. Take tech bellwether Microsoft. The stock peaked on February 10th at $188.70. After warning on February 26th that sales in the PC unit — about 35% of total sales — will come in below expectations, the stock has been hopping around like a lotto ball on Powerball jackpot night. The long-term fundamentals of the company will likely still delight investors for years and when the focus returns to fundamentals the stock price will trade accordingly. Buffett once said: “…when a great company gets into temporary trouble…we want to buy them when they’re on the operating table.“ Consider that as you review your investments this weekend.
Don't get sucked into the panic
Human nature never changes. Panic begets panic. The Dutch tulip bulb bubble in the 1600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bubbles of all time, demonstrates very clearly what rampant speculation wrought. At the height of the mania, rare tulip bulbs traded for multiples of the average person’s annual salary. Remain cool. And rational.
Think about your mix
Diversification is always smart. I can’t add much on this topic, except to say—you should follow a pruden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that aligns with your appetite for risk. Stocks may be down double- digits but bonds are up. That is the point of diversification.
Keep cash to the side
Keeping your powder dry is for times like these. Cash on the sidelines comes in handy when stocks decline. Consider adding cash to your stock holdings and if your bond holdings have appreciated above your target, trim those back and add to stocks to ensure your allocation reflects your goal. Graham and Buffett would be proud.
Past outbreaks
We still don’t know the full effects of the COVID-19 virus. But we do know that during other recent crises stocks have generated positive returns subsequently.
Dow Jones Market Data records twelve epidemics since 1981 and measures stock returns six and twelve months later. Stocks average double-digit returns in both periods for each epidemic and there were only three negative periods recorded.
Remember that and you will look back a year from now with a larger 401(k) balance and a sm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