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如何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创业与时代创新精神

图:广东汕头海湾大桥。

图:福建厦门世茂海峡大厦。

图:中国国家自由贸易集团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

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

图:广东深圳前海一瞥。

个人资料图片

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80年,中国建立了经济特区。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大经济特区像五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祖国大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锐意进取,经济特区培育了“敢创业、敢尝试、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要勇于肩负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弘扬特区敢想敢试、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精神。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将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弘扬敢于尝试、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特区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拓荒者’。”

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立潮头、开拓进取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位老人沿着南海画了一个圈……”A 《春天的故事》桑松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的伟大创举。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设立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不如叫特区。中央可以给一些政策,你可以自己做,杀出一条血路。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时间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忠实的见证者。1979年7月8日,深圳蛇口一声炮响,拉开了招商蛇口工业区开发建设的序幕,也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枪”。

如今,蛇口已经从一个滩涂发展成为高楼林立、山海纵横的滨海新城。“有人问:‘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回答:‘是从人们观念的转变开始的。蛇口工业区原负责人袁庚说。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为人先,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特区的精神。

蛇口只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特写镜头。40多年来,深圳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大都市几百年的征程:从黄泥路到柏油路,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从“草棚”到摩天大楼,实现了100%城市化,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

珠海曾经只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经济特区建立后,珠海多次在全国氛围中创下第一名:开创了“奖励科技”的先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三比一补”企业,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如今,珠海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初具规模。

汕头经济特区原名“棕榈特区”。初建时,其面积仅在城东龙湖村西北1.6平方公里。如今,随着350万平方米龙湖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城区已初具规模。

厦门率先探索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中外合资银行,打造多元化招商引资格局.在“敢为天下先,爱战必胜”的带动下,全市生产总值从1981年的7.4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384.02亿元。

虽然海南经济特区明星

体制改革、“多规合一”改革、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航权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如今,海南全岛正在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发扬特区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创造一个个伟大奇迹


四十多载波澜壮阔。回首来时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经济特区不变的精神气质,激励一批又一批人砥砺奋进,成为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动力引擎。


——永葆“闯”的精神,改革开放迈大步。


海南洋浦港,巨轮停泊,岸桥伸缩,货物周转,热闹繁忙。


今年7月23日,洋浦港海关受理放行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500吨加工增值内销大豆油。“作为首家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征进口关税政策的企业,我们非常激动,期待更多好政策,让企业与海南共同发展。”公司董事长张慧表示。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锐意改革、全面开放,如今的海南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经济特区从一建立,血液里就流淌着“闯”的基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济特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


——永葆“创”的劲头,创新创业活力奔涌。


41个高性能伺服关节构成的灵巧四肢,多维力觉、多目立体视觉、全向听觉和惯性、测距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5年4次重大迭代升级,如今的优必选Walker X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已实现更快更稳更智能。


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个鼓励创新、成就梦想的舞台上,优必选一路奔跑。“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剑感慨地说。


从“世界工厂”到“创客之都”“创新之城”,“标签”变化折射深圳创新动能澎湃。如今的深圳正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


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一个个市场主体在创新浪潮中千帆竞渡、勇攀高峰……今天的经济特区,有足够大的舞台供企业去创新、创业,有足够宽容的环境让人才去探索、挑战。


——永葆“干”的作风,真抓实干创造奇迹。


30多个工作人员、600多万元启建资金,成立之初,汕头经济特区条件十分艰苦。但越是艰苦,特区“拓荒牛”们越是勇毅前行。如今的汕头,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昔日荒无人烟的海边滩涂变为一座现代化的滨海城市。


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深圳市委门口,“拓荒牛”雕塑昂然挺立,激励着千千万万特区建设者奋勇向前。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仍需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经济特区弘扬特区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鼓励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将继续书写改革发展的精彩篇章。”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江年认为,敢闯敢试关键在“闯”,就是聚焦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利益性藩篱,勇于闯关;敢为人先关键在“创”,就是勇于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善于创新;埋头苦干关键在“干”,就是求真务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奋进。


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珍视特区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红树林枝叶茂盛,深圳河绵延流淌。在横跨深圳和香港合计3.89平方公里区域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应运而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使命就是要开展制度创新,促进科创要素便捷高效流动。我们将继续发扬特区精神,强化深港协同,积极争取更多的改革试点,深港联手加快共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欧阳绘宇说。


在珠海横琴,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说:“不到1年时间,我们就有超过100位港澳建筑工程师和数十家港澳专业企业在横琴备案和执业。”机制的“软联通”加速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流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区精神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也必将推动经济特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30日 06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