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人生艰难百战多什么意思 创业艰难百战多对联

诗歌说:

青少年远赴法国学习,

拿着笔拿着剑跨过战马。

文韬武略惠及全民。

元帅诗人外交官。

陈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他是四川乐至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陈毅的家乡位于乐至县老东镇旧村,距乐至县城15公里。

“陈毅故居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东起雪宝镇,西至陈嘉寺,南至庙子坡,北至关茅山。它是一个供人们参观和免费参观的红色景点。

我们经G5国道到乐至,下午2点到达陈毅的家乡。

镇年大道

在停车场停车后,沿着纪念大道看。

陈毅的家乡开辟了这条观景大道,纪念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

纪念大道从青石广场开始,但不知道广场的名字。姑且称之为“未知广场”。

广场前,“陈毅故里”牌坊巍峨壮丽,著名书法家钟石手书“陈毅故里”雄浑、方正、辉煌。

广场后面,大理石高台上,矗立着一座厚重的“黄桥决战浮雕”,犹如一座摩崖石刻,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

1940年10月,在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陈毅率领新四军7000多人,历时4天。陈毅以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击败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钦率领的1.5万政府军的进攻,击伤敌人1.1万余人,俘虏敌人4000余人,取得了黄桥战役的伟大胜利。黄桥战役为建立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华中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黄桥之战发生在日本侵华时期,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并没有团结一切力量抗日,而是想“先内定后外忙”,为蒋家王朝带来耻辱埋下隐患,实属可惜。

诗歌说:

不拒绝外来侵略,不打内耗,

在同一个房间里对抗黄桥。

强大军队的枪生锈了,

凶猛战士的剑出鞘了。

血液浸泡在河里,


战旗猎猎迎风飘。


德勤昏庸取自辱,


仲弘智珠镇天曹。


广场左侧毗邻“品味亭”,右侧毗邻“四维亭”,二亭典雅别致、颇有韵味。




“黄桥战役”浮雕之侧有曲折对称的石梯,我们拾级而上,踏上“书剑广场”。


广场右侧有一座较高的山峰——“翼然峰”,广场便修建在此峰延伸下来的山坳上。


广场中央的大理石基座上伫立着陈毅元帅雕像,雕像呈神采奕奕、风尘仆仆、健步而行之态。


广场前鲜花怒放,左右两侧是“国防林”、“忠诚苑”等人工园林。


广场左邻“风骨廊”,以追忆革命前辈高风亮节、铁骨铮铮的崇高品质;右邻“自由化广场”,以缅怀革命前辈追求自由、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


广场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由青石砌成的缅怀大道,始于“陈毅故里”牌坊,然后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跌宕起伏,直达“陈毅故居”所对山坳。


前行,大道左侧有清风苑和淮海战役浮雕,右侧有孟良崮战役浮雕,向游客展示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历史画卷:


孟良崮战役。1947年,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徐州司令部整编74师、83师19旅57团展开进攻作战。此役,国民党军参战45万人,解放军参战27万人。国民党军伤亡3.2万余人,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解放军伤亡1.2余万人。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对国民党军发动决战战役。此战,国民党军参战约80万人、出动飞机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约60万人;国民党军伤亡和被俘计55万余人,解放军伤亡和失踪计13万余人。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战役,也是伤亡最大的战役。


陈毅是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之一。


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是陈毅戎马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三大战役代表作。


诗曰:


华夏风云涌苍黄,


国共亮剑斗疆场。


八千雷霆震淮海,


十万旌旗斩孟良。


黄土埋骨兵弁死,


马革裹尸将军亡。


沙场铁血开新宇,


烈士英灵祭沧桑。




继续前行,经过“丹心广场”,再至“友谊广场”,来到“陈毅诗艺苑”。


在共和国10大元帅中,陈毅颇具儒将风范,一生创作大量诗词,有的被选入现行中小学教材,如《梅岭三章》:


1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2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


投生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也是唯一没有经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共和国元帅。其时,陈毅因伤病率领新四军留在苏区敌后抗战,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梅岭三章》。诗言志,笔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展露无遗,令世人景仰,为后世传颂!


陈毅诗词由许多著名书法家手书,然后镌刻在形态各异的石头或墙上,构成了“陈毅诗艺苑”。诗词的字体,行、草、隶、篆、楷都有,各具特色,其中不乏书法艺术臻品。所以,在这里不仅能阅读陈毅一生创作的大量诗词,萃取精华、吸收素养、丰富内涵、陶冶情操,领略伟人胸襟与气魄,提升诗词创作能力,还能欣赏书法家的书法艺术,观瞻大师墨宝和书家风采。


离开“陈毅诗艺苑”,至“鹤鸣广场”,来到缅怀大道终点,与陈毅故居隔沟相望。绿竹掩映的“陈毅故居”和在田沟中的“七塘映月”映入眼帘。




缅怀大道,画龙点睛般将陈毅的戎马生涯展示给游人,让世人了解这位开国元勋,让红色基因传承绵延!


诗曰:


缅怀元勋行大道,


红色基因传今朝。


气壮山河凝诗词,


运筹帷幄灭敌枭。


率团联大扬国威,


领航浦江破海潮。


喜看故园展新颜,


伟人天国开怀笑。




七塘映月


陈毅故居前是一条较为开阔的田沟,蓄满清水的六口莲塘和一口水塘仿若梯次镶嵌的七块玉璧,取名“七塘映月”。


当地政府将田沟中的稻田改造成六口莲塘。每到夏季,这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目前初春时节,莲茎枯折,残叶倒垂,浅水微澜,清澈幽寂,正是淤泥之中的莲藕蕴含生命力最旺盛之时,不久将是一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机勃勃景象。


我想,如果仍保持种植水稻的原始风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如果陈毅元帅健在,他回到故里时是喜欢种水稻的大田?还是喜欢种观赏莲花的荷塘呢?


“七塘映月”中还有一方水塘,叫锁口塘,据说因其锁住奔流而下的山水气脉而得名,是少年陈毅游泳的水塘。




“七塘映月”是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以诗记之:


1


故居依旧地变样,


昔日农田今荷塘。


青莲高雅秧苗绿,


稻花荷花谁更香?


2


枯残茎叶清水扬,


蓬勃生机淤泥藏。


待到春暖寒尽时,


芙蓉出浴满沟香。


3


柳绿竹翠稻花香,


鸟啼蛙鸣鱼潜翔。


池映天光云徘徊,


幼童嬉戏锁口塘。


陈毅故居


从“鹤鸣广场”来到田沟中,横穿“七塘映月”,便来到“陈毅故居”前。


陈毅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初,为三重堂四合院,木质穿榫结构,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6间。


前大门有赵朴初撰写的楹联:


“直声满天下,殊勋满世间。”


门额“陈毅故居”为邓小平手书。




进入庭院,竹径幽深,松柏挺秀,丹桂含翠。


院坝内有一座陈毅和夫人在一起的汉白玉雕像,雕像人物如真人大小:陈毅衣著朴素、平易近人、姿态从容,没有元帅的磅礴威仪,坐在树下休息,外套搁在膝盖上,眼视前方。夫人张茜一身便装、仪态婉然,立于陈毅身旁。


雕像前面摆放数盆鲜花,雕像后是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枝条上挂了不少红布条。




故居的第一重堂为厅堂,是陈家会见客人的地方。客厅大门有联:


“飒爽想英姿北战南征指麾若定廻天地,光辉昭史册经文纬武翰墨犹留树典型。”


门额“文韬武略”。


客厅正中悬挂着陈毅元帅的巨幅画像,两侧陈列着朱德、董必武等人悼念陈毅元帅手书的挽诗,著名画家根据陈毅诗词意境创作的诗意画,以及书法家手书的陈毅诗词。


厅堂边的侧房是碾房,陈列着碾米、磨面所用的石碾、石磨。


故居的第二重堂,中间是露天天井,两边都配有厢房,原为陈家客房。现设有4间展室:展出陈毅青少年时代的照片、文物资料,如陈毅幼年读书时用过的课本、石砚等;展出陈毅从事革命工作的照片、文物和资料,如战争年代的军装,送给司机的毛毯、墨镜、烟盒等;还有写给家乡亲友的书信,其中有一封1951年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时写给母亲的长信,陈毅在信中指出:为人根本在于“学有专长,立身有道”。


故居的第三重堂,有正堂、卧室、书房、餐房、厨房、猪舍等。其中,书房、厨房和猪舍各2处,在其他伟人故居较少见,或许陈毅父辈有两弟兄之故吧,而且他们是同院分家而居的。


此外,四合院外还有一个独立且男女有别的厕所,这种厕所在明清时期的四川农村还是很少见的。


正堂有门联:


“继先辈辛勤创业,启后人耕读传家。”


正堂两侧分别陈毅祖辈、父辈们的卧室,陈毅兄弟们的卧室和在书房在两厢。


两间书房分别是陈毅和堂兄陈修和的,陈毅的书房在左厢,陈修和的书房在右厢。


陈毅亲兄弟3人,陈毅是老二。兄陈世禄字孟熙,弟陈世勋字季让,还有堂兄陈修和。他们这4弟兄人生道路颇为传奇,又殊途同归。


青年时期,陈毅加入共产党,后来为共产党的高官;陈孟熙和陈修和加入国民党,后来为国民党的高官。陈毅弟兄的人生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感情深厚,并且在1949年的历史转折路口又走到了一起,都成为新生共和国的高级官员,为新中国服务。


陈毅的童年时代是在故居度过的,留法勤工俭学后又回到故居住了半年。在这半年中,陈毅帮助村民在羊叉河上安装了水磨、水碾、水力轧花机和简易提水灌溉等机械,还写下了著名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难成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


参观了陈毅故居,我为陈毅弟兄的不平凡人生深深震撼。


陈毅耕读传家,他的父辈们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富裕殷实的财主了,但他们的子女个个不安于现状,不甘愿享受这种富足殷实而平凡平静的乡村生活,而是在风起云涌大时代,走去家门、走去国门,去接受先进的激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教育,去接受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战斗洗礼,然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建丰功伟业,成开国元勋,名垂青史!


从跟读传家的农民子弟到丰功伟业的开国元勋,是人生飞跃,让红尘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甚至不可望不可及!


诗曰:


1


青瓦木舍篱笆墙,


耕读传家育儿郎。


世道变革风云涌,


兄弟负囊出故乡。


2


少年非凡大理想,


青春励志中华强。


取义成仁革命路,


改天换地弘国光。


3


人在歧途不彷徨,


心有灵犀明方向。


风雨雷电任洗礼,


殊途同归迎辉煌。


陈氏祠堂


步入陈毅故里,我便注意到景区内还基本保持着农村原有的自然风貌,还仍然保留着零散的一家一户的村居格局。


在缅怀大道和陈毅故居附近,都有零散的村民院落,村民在自己的房屋里,有的开超市,有的卖土特产,有的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整个陈毅故里搞起旅游观光业。


陈毅的家乡父老及后辈们,他们并没有因凸显伟人故居的特殊性而被迁出,反而得伟人福荫安居乐业,这一点也让我们感动。


诗曰:


闲田怡神种莲花,


清塘净身浮白鸭。


邻里广安勤乐业,


伟人余萌佑老家。


春节期间,景区内张灯结彩,一派浓浓的节日氛围。




离开陈毅故居,我们来到陈氏祠堂。


陈氏祠堂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四合院,木质穿榫结构。公路挨近前门而过,门前没有广场和空地。


大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大门上方高挂“陈氏宗祠”牌匾,大门有联:


奉先思孝,聚族于斯。


跨进大门,四合院两侧厢房因山势呈梯级而建,石板铺就地面,条石垒砌阶梯,房屋甚是雄伟,院落颇有气势。




正堂位于最后方,地势最高,更彰显其威严、厚重。


正堂大门有联:


同祖同宗同心同德同源同堂,


一本一脉一姓一家一流一门。


正堂内,正中高挂“义门高风”牌匾,其下侧有联:


祖德宗功继世长,千古勋猷载史芳。


参观正堂时,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小孩走进来,听母亲嘱咐后,小孩便循规蹈矩地在祖宗牌位前跪拜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


“陈毅故里,家族家风的传承做得很不错啊!”我目睹此景,暗自赞叹。


两侧展厅里有陈氏家族的来历,他们祖辈也是在“湖广填四川”那个年代迁徙入川的。


回到前厅,我们遇到几位当地人,一位很有气质的中年男士告诉我们:“陈氏祠堂在解放后一度成为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还办起了初中。这所学校很出人才,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大都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在乐至县同级学生中都是出类拔萃的。”男士眼里满是骄傲和自豪,说自己也在这里读过书,还自谦“自己是最差的学生”。


听了男士的讲解,我便知道陈毅“学有专长,立身有道”的育人理念也在家乡得到传承。


诗曰:


湖广移民入蜀巴,


聚族于斯兴陈家。


奉先思孝宗祠地,


亦作学堂育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