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于木雕,创业木雕故事

陈加剑,号陈宫,1977年生于南通如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木雕雕刻设计师、江苏工艺美术家,曾任南通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我从小就喜欢艺术。1993年向名师学习木雕,热衷于探索、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应用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因为它的材料。他的作品一直被称为孤品,为了弘扬工匠精神,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他特别擅长鸟、动物、花、鸟、鱼和昆虫。作品获省级以上金奖、银奖、铜奖。他创作了多达1000件作品,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他的作品遍布全国。

陈加剑从小就热爱绘画,他对雕刻的热爱源于他的祖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老木匠。他前后教过30多个学徒,深受尊敬。陈加剑与祖父关系密切,刻骨铭心。

早期,雕花花坛在南通一带盛行,被当作女孩一生的嫁妆。大花坛的图案里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总是活灵活现。是木匠和雕塑家相得益彰的结晶。那些生动的图案显示了他们精湛的工艺。小时候,陈加剑看着这些高超的雕刻师,对这门手艺深深着迷。为了养活儿子,1993年,陈加剑的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名声很好的老师,正式走上了这条路。时间过得真快,他已经经商27年了。这几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走遍全国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同时又得到老前辈的慷慨教导,受益匪浅。

2015年,陈加剑创办《陈公红木》陈宫精雕艺术博物馆;2016年5月,陈加剑作品首次在省雕塑比赛中获得人生第一个银奖。2017年后,他们先后获得了金、银、铜、入围等奖项。这些荣誉证书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他下定决心,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才能更有勇气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陈加剑大师作品欣赏

生活是勤奋的,你什么也得不到。正如歌中所唱,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陈加剑今天的成就与他自己不眠之夜和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无关系。所谓达则益天下。学有所成后,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誓将木雕工艺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他创办了陈宫红木雕馆,这正是他想要的。

《陈公红木》精雕馆,成立于2015年。陈红木使用的商标是“皇冠”,这是国家商标版权局颁发的版权证书,象征着人们心目中的标志、财富和至高无上。这个雕刻博物馆专注于雕刻花、鸟、鱼、虫、鸟和动物等艺术作品约30年。部分作品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设计专利证书。这家精雕博物馆主要经营世界珍贵木材:海南黄华丽、印度小叶紫檀和老挝红紫檀。我们图书馆有资深的专业团队成员,他们追求探索和不断创新,以弘扬巧妙的文化和精神。在陈加剑大师的带领下,我们努力为新老客户提供更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并承接量身定制和个人定制!

陈加剑大师作品欣赏

马上封侯:马上封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模式。这个设计由猴子和马组成。“猴”和“后”是同音。猴子骑在马上,“立即”的意思是马上和很快。侯是中国古代五大贵族头衔中的第二位,一般指达官显贵。这张图暗示着成名指日可待。很快就会被封为侯爵。立即封侯,意味着你将立即被封爵,成为大官。因此,放置这个吉祥物有利于官员、事业、财富等。这张图暗示着成名指日可待。

大师欣赏

span>的寓意是: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凋;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梅耐寒开花,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风亮节。“岁寒三友”是我国文化界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陈加建大师作品欣赏


木雕中也常以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来表现“喜上眉梢”主题。古人认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或报喜鸟,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喜报春先”。“喜鹊登梅”是中国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


陈加建大师作品欣赏


鲁班这个名字众所周知,他是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


陈加建大师作品欣赏


陈加建大师《紫气东来》作品正在参加《攀登—工艺美术创作作品展》,这是由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联合主办以“攀登”为主题的工艺美术创作作品展在汾阳路79号花园多功能厅开幕。此展是由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创意发起,其宗旨:聚行业同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扬华夏民族不屈不饶、不畏艰险、永不放弃和发奋向上勇于攀登精神组织的一次工艺美术主题创作活动。这也契合了陈加建大师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木雕技艺的初衷!


谈起多年来的从业之路,陈加建大师颇有感慨。他说这些年,他积累了很多宝贵的雕刻经验,一两句话很难概括全面,但是每次遇到雕刻上的难题,他都尝试使用多种雕刻技法去破解,他始终相信、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探索、专研等等,只要具备这些那你肯定会有收获,而且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