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屏幕很热闹。有打着冯小刚第一部网剧旗号的《北辙南辕》,有刘涛再次饰演职业女性的《我是真的爱你》,还有网络上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不依靠大明星出演,却有热门话题。在同样的《三个女人的生活》中,主角都是三四个女人,她们也关注女性的成长,关注性别冲突。女性群体形象似乎是热门话题。
聚焦各种女性压力
国内女团剧的繁荣可以追溯到五年前的《欢乐颂》。这部电视剧,不聚焦男女感情,聚焦女性群体,成为年度话题,也让剧中的四位女演员成为国内影视圈著名的头部女演员。两年过去了,《欢乐颂2》的势头依然强劲,只有强大的广告招商带货能力,才让这个题材成为当代都市剧的宠儿。
去年,根据女性群体形象题材量身打造的《三十而已》 《二十不惑》系列陆续上线,其中《三十而已》在国产剧话题榜中占据首位,女性题材的市场魅力再次得到验证。从去年到今年,从翻拍到原创,推出了《谁说我结不了婚》 《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 《流金岁月》 《涩女郎》 《北辙南辕》等几部剧。
虽然有题材优势,但如何最大化这个题材的社会价值,国产剧的表现喜忧参半。以最近播出的三部剧为例,虽然剧中无一例外地触及了全职妈妈的身份焦虑、女性创业的天花板、单身未婚女性的社会压力,但实际上却不同程度地触及了社会现实。
《我是真的爱你》被虚构的现实太悬,人物设定缺乏基本的生活逻辑;《我在他乡挺好的》虽然火力更集中在职场女性的一系列危机上,但主角是从丁克家庭的角度出发,居高临下的金手指模式也是表面吐槽;《欢乐颂》,唯一一个获得完全正面评价的,真正暴露问题,寻求答案,提供同理心,在职场中用完整的接地气和现实的逻辑表达出来。
人物设定多有套路
从《欢乐颂》开始,国内女团剧的构成几乎没有逃脱过固定的模式:职场果断的霸道女总裁(安迪),初出茅庐的懵懂白人(),陌生渐变的职场少女(关月儿或范),中间穿插着一两个职场外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不需要自己努力的富婆(。如果整体反映的话题比较大,照顾宝宝的全职妈妈也是一个必要的“配置”。这个角色负责提供家庭育儿话题,提出性别话题,讨论女性的社会取向。
在这些角色中,主角或定影针的角色往往是一个特别独立的职业女性,负责解决小白在女性群体剧中的工作困境,帮助家庭主妇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几乎无所不能。在《我是真的爱你》中饰演女霸安迪的演员刘涛,也从那以后开始了自己的新设计,在新剧《三十而已》中也是如此。她奉行“女孩帮女孩”的理念,为剧中女性扫除一切障碍。《北辙南辕》年的家庭主妇顾佳也异常坚强勇敢,后来走上了创业独立的道路;《我在他乡挺好的》的游珊珊出道的时候自带金手指。当她看到几个陌生人时,她可以拉几个女人一起开餐馆;就连相对接地气的《欢乐颂2》,也有一个表妹纪南佳,负责设定剧中的“职场大女人”。
触及现实力度不一
组一组女性角色,然后把各种社会问题塞进剧里,讲职场性别歧视后哺乳妈妈的艰辛,帮助全职妈妈理清带宝宝的角色,处理出轨老公的问题。乍看之下,女团剧的故事几乎都是一样的,女性的成长也只是由各种大小事件驱动的。从无知到觉醒,从依赖他人到独立,似乎很容易拍出一部女团剧。
但从《北辙南辕》开始,观众对女团剧的要求逐渐提高。骨瘦如柴的人物形象是否贴近现实,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是否真实存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真正遵循现实逻辑还是取决于主角的金手指模式,都会被观众精心挑选。从故事和人物的精彩程度来看,《三十而已》几位女性开餐厅的模式本身就很新鲜,游珊珊展现的生活方式也让人大开眼界。然而这种不被普通观众熟知的性格和生活,却无法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共鸣。
甚至在去年火爆的《欢乐颂》中,该系列的后半部分也聚焦于撕女主的快感,对女性创业做了简单的介绍,用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的气场解释一切,一度得到了观众的反应。后续其他女团剧几乎都是种在类似人的设计和情节的漏洞上。如果现实题材不切实际,题材的加成就会变得不那么好吃。这也导致了0103010在过去五年的出现。虽然新剧接连播出,但能达到同样口碑和市场知名度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直到今年的《我在他乡挺好的》,才以真正体察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真切感,俘获了观众们的挑剔,得到了正向的反馈。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网剧,全部主角并没有什么大明星,人物设定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恰恰在于真实反映城市年轻人的奋斗现实,没有动辄大平层和豪华公寓的住房条件,也没有人人奢侈品穿搭的不协调。职场上的主角们历经真实的困境,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是凭借外来的金手指空降拯救。不少观众夸赞编剧有过真实的上班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忠实还原才符合现实题材的定义。这也是女性群像剧真正的突破点所在,女性和群像往往只是外在的形式,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才是触动人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