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 黄靖斯)讯,第1000家公司上市,总市值13.6万亿元。今天,创业板又一次站上了新起点。
8月4日,Bijet和深水规划院两家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000家。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成果,创业板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数据显示,创业板1000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9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586家,占比分别为92%和59%。
同时,新技术、新产业对创业板的集聚效应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企业,如CATL(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爱尔眼科、汇川科技等,其中市值超1万亿元上市公司1家,市值超千亿元公司18家。
创业板总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和电气设备/电子行业,分别有8家和6家上市公司。Top20中只有东方财富来自金融行业,总市值3469.72亿元,排名第四。
如今,已进入注册制时代的创业板,正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全力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
8月4日,Bijet和深水规划院两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000家,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22.61%。截至今日收盘,这10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3.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4.73%。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年创业板IPO市场势头强劲。据记者统计,年初以来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08家,超过了去年的总数。
创业板作为创新资本的引擎,自2009年正式开放以来,一直是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阵地。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体上市,这也标志着创业板正式启动。今年,只有35家公司登陆创业板。
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5家,同比增长近4倍。也是在这一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家。2011年,创业板IPO发行热度不减,125家公司成功敲钟。
自2012年10月以来,a股IPO已暂停一年多。基于此,2013年创业板IPO并未获得任何收益。
2014年1月,a股IPO重启后,创业板普遍保持稳定有序的发行节奏;截至2016年5月,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500家。
家;2017年创业板IPO数量更是达到历年峰值141家。经历2018至2019连续两年的低迷后,2020年,伴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IPO发行再次迸发新活力,2020年和2021年挂牌上市公司双双突破100家。
宁德时代为创业板“市值一哥”,东方财富排第四
创业板新技术、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涌现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爱尔眼科、汇川技术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企业,其中市值超万亿的上市公司有1家,超千亿的有18家。
截至最新收盘日,创业板市值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为宁德时代,总市值达到1.33万亿,也是创业板唯一一家市值过万亿的上市公司,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四。

市值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依次为:迈瑞医疗(4623.40亿元)、金龙鱼(3906.80亿元)、东方财富(3469.72亿元)、爱尔眼科(3137.36亿元)、智飞生物(2806.40亿元)、汇川技术(2294.96亿元)、亿纬锂能(2256.33亿元)、阳光电源(2233.27亿元)、康龙化成(1804.45亿元)。
从行业来看,总市值Top20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和电气设备/电子行业,上榜家数分别为8家和6家。Top20中仅有东方财富一家来自金融行业,其总市值达到3469.72亿元,排名第四。
作为唯一一只登陆创业板的券商股,东方财富近期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备受瞩目。今年来,东方财富总市值一举突破3000亿元,超过中信证券成为券业新的“市值一哥”。
值得一提的是,7月29日,创业板指收盘点数首次赶超上证综指,历史数据显示,当上证综指被另一个重要指数反超时,反超的指数所代表的标的,大概率成为接下来行情上涨的主升浪。
扬帆十二载,创业板的发展与变迁
10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3.6万亿、千亿市值公司18家、创业板指数超过3500点……一串串数据背后无不透视着创业板12年来的成长历程。
十年磨一剑,早在2000年,筹办创业板的工作就已经被提上日程。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明确了创业板退市的相关规定,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一个能够“吐故纳新、动态纠错”的创业板市场初步形成。
2013年1月,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有效性,创业板在市场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根据新兴产业特点,先后制定了影视、医药、节能环保、互联网游戏、视频、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结合监管实践和市场情况,持续对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进行梳理修订。
2014年5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是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新规适当放宽财务准入指标,简化其他发行条件但强化信息披露约束,另一方面全面落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的要求。
2019年10月,A股重组新规正式落地,市场关注的核心内容为:简化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取消“净利润”等指标,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这意味着创业板允许借壳上市。
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
仅用时119天,深交所即完成全部准备工作,2020年8月24日,注册制下的首批18家公司顺利登陆创业板。
步入注册制时代的创业板,正在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全力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包括设置了多元丰富的上市条件,完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以及同步推进“增量+存量”改革,在制度适配、新旧衔接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