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在北京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暨创业联盟成立大会上,柳传志表示,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学会如何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书本,还要懂得如何重复,随时重复,不断总结提高。
这不是柳传志第一次谈复盘,甚至也不是第二次、第三次,而是柳传志多次谈复盘的一次。“复盘”是柳传志这些年提得最多的关键词。
在获得里昂商学院和毕马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商业企业家论坛”2010年度企业家奖后,在接受柳传志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情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新华社采访时
在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商务大会上,柳传志强调自己说话的时候是无情的,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对,哪里幸运,哪里有才华。
柳传志在接受yomi王利芬关于联想《M&A评论》的采访时表示,目前联想欧洲高管中没有中国人,但他们的思维都是联想的,也会说“普潘”。
其实从2009年刘传志接受新浪、《创业邦》、《成都商报》、《新智囊》等媒体采访开始,他几乎每次都在谈复盘。
柳传志不仅口头上谈了复盘,2011年还在所有联想公司推动复盘:形成了专门的培训教材,需要专门的时间进行复盘培训,学习复盘方法。
为什么柳传志重视复牌?
复盘对联想的价值,可以说体现在联想的每一件大事上。
2003年前后,戴尔在中国的表现异常激烈,不仅市场份额的增长率高于联想,商业客户的市场份额也高于联想。当时市场认为戴尔的营销模式代表了一种先进的销售方式,联想在这场竞争中怕输。此外,柳传志曾在员工大会上表示,戴尔应该知道联想是谁,杨是谁。而竞争的结果,自然是有点惨烈。然而,联想并没有因此倒下。通过复牌,联想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不是直销或分销体系,真正的竞争在于谁的流程更好,谁的效率更高,谁能掌握更多的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联想调整了竞争模式,并于2004年翻身。从此,戴尔再也无法对联想构成威胁。
2009年,联想以2亿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此前出售的手机业务,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出售手机业务是2005年恢复“多元化、国际化”战略的结果,而回购手机业务也是苹果等企业行为的恢复,也是行业的恢复。
事实上,联想的每一个重大举动都可以看到东山再起的影子。复牌对联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联想的战略调整,比如收购IBM的PC部门,扩大投资领域,成立新公司,可以说联想的任何重大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复盘的作用。
复盘被联想总结提炼为联想方法论,有三个特点:一是目的性强;二是分阶段实施;第三,它在复工中成长。东山再起也被认为是联想最重要的方法论。
2001年,柳传志将复工引入联想工作。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有必要恢复复工,以便发现问题,找出方法,提高对后续工作的指导。但在此之前,联想一直按照“再销售”的方法做事,但不叫“再销售”。
在联想,有一套标准化的再销售程序。首先在全公司重新组建了项目组,按照公司内的项目进行梳理;回到好的开始。有详细的文件,团队会根据所有项目的历史情况和成果,以及团队的反思和总结,撰写评审报告。在过去的10年里,联想已经总结了240多个重复的文档。
复牌帮助联想击败了每一个对手,在联想成为中国第一家收购IBM PC、全球最大电脑制造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复杂交易不仅仅在联想使用。冯仑在万通有一个反思日,被认为是万通的生存密码。李东生在反思收购汤姆逊后,写了《鹰的重生》,广为流传。继周抄3721错误之后,
通过免费杀毒重新建立潮头。孙陶然认为,他的“创业36条军规”和管理思想大多是通过重新上市的方式获得的。有更多的人,他们在使用“重复”的方法,尽管他们没有使用“重复”这个词。
复盘不仅仅是对企业强化组织有用、提升业绩有用,对于个人来说,复盘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