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制图:蔡华伟。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需要首先突破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快速实施,给京津冀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和续建重大项目62个,年投资约1300亿元。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有哪些亮点,如何继续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协同深化?记者在三个地方采访了他们。
北京——。
解除非资本职能。
优化结构布局。
低噪音车厢、障碍物检测报警、可杀菌消毒的空气净化装置……4月27日,一列“智慧”红白相间的地铁列车在京投正式启动,并配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将服务浙江绍兴首条地铁线路。
记者在总装车间看到,在高高搭起的黄色站台上,一列列车正以流线型运行。车间上方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进度显示屏,实时更新月订单、周工序完成率,水电能耗也一目了然。目前,作为保定市从北京引进的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河北精车各车间的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设备占比超过80%。
河北精车总经理杨丽君介绍,项目总投资45亿元,规划产能为城轨车辆1300辆。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以上。
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这样一个“香型物业”如何落户保定?
原本北京汽车项目需要占地1500亩,建设2.2公里长的试验线。对于这样一个“巨无霸”项目,发展深度广阔的河北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
“这里的布局既能实现北京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的辐射和输出,又能充分发挥河北在区位和空间上的承载优势。”北京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彦友河北京投投资人——表示,“河北京投天生就有着‘协同发展’的强大基因,它的诞生是京津冀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着力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
从2018年开工建设,到基地生产的第一列火车下线,总共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快速成长的河北京车项目,先后拿下绍兴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等大量生产订单。
“我们还开展了以北京汽车项目为中心的‘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据保定市满城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瞄准北京铁路上下游110余家配套企业进行精准招商,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落地生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三地步入产业解体、转移对接合作的快车道,区域产业链加快形成。“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是为了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更是为了充分发挥首都功能。同时,也让放心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发展升级。”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谭说:“我们把缓解非首都功能作为‘牛鼻子’,促进京津冀地区企业合理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远远矗立,这里是滨海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园,也是天津正在打造的“中国信创谷”。在飞腾、曙光等一批业内领军企业带动下,产业园形成了“IT基础设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信创 服务”的全链发展,更聚集了千余家信创产业的上下游企业。
“这也是企业总部选择这里的原因。”2020年3月,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落户产业园,副总裁、高级工程师李震宁说,天津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环境不同于硬件生产企业,它高度依赖于产业的上下游生态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入驻滨海新区,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信创产业生态,有开放的应用场景用于实践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我们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李震宁回忆,多年前刚开始做自主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时,人才团队主要是在北京汇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天津的人才加速集聚,也具备了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方便企业跨区域开展系列产业化工作。“出现了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融合、合力共赢的大好局面。”
如今,李震宁每月都要往返京津多次。“两地的布局是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资源适配。”比如飞腾总部在天津,就围绕麒麟操作系统 芯片生态体系组合进行研发和产业化,北京公司也根据当地信创产业布局特点,进行软件研发和生态布局。
3月,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在滨海新区高新区举行。项目建成后,将为信创龙头企业提速升级、动能转换提供载体和平台。截至目前,滨海新区信创产业整体规模近460亿元,已成为天津信创产业发展核心区域。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信创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加速产业谋划布局,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信创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说。
河北——
积极承接转移
助力转型升级
51秒,可以做什么?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满产状态下,每51秒就有一辆汽车驶出生产线。
步入车间,一排排明黄色的手臂式机器人正灵活运转。机械臂不停“挥舞”,不一会儿,一个完整的优质车身下线,被机械装置运往下一道工序。
高度信息化、高度自动化、高度网络化……“立足打造智能工厂,我们实现了100%冲压自动化、100%车身焊接和涂胶自动化、100%涂装喷涂自动化、100%总装柔性化生产。”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武兴介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省引进落地最高质量、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累计生产汽车超58万台,产值超440亿元,纳税超26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沧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丕禄说:“工厂的落户,对加速沧州产业转型和优化结构调整、拉动三产发展、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城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带动下,42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当地聚集发展,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
去年5月,随着沧州在全国首开主城区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路网,当地计划引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我们将加强与京津汽车产业合作,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也将实施重大技术研发专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兰丕禄说。
全省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6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11.8%提高到2020年的19.4%,数字经济规模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
“我们通过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利用北京科创资源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河北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重点承接平台建设,提升对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同时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巩固和优化一批上下游关联度高、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5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