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公司战略的制定方法 如何制定公司战略目标

继续研究麦肯锡的结构化思维。

前半部分结构化战略思维的主要思想、两个概念和四个原则。这两个概念包括“截”名词和“截”题,以及“截”题的四种方法:公式法、子目录枚举法、过程法和逻辑框架法;这四个原则指的是数字说话,洞察力优于表象,MECE原则和假设为前提。

第二部分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应用,主要围绕麦肯锡新思维的五个步骤:定义问题、结构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交付。

最近,我被要求根据麦肯锡的结构化思维准备公司战略研讨会。在学习过程中,有启发,有困惑,有误解。希望在学习和实践的互动下有更深的理解。

首先,最有启发的是在新麦肯锡思维五步法中的任何一步,MECE原则都贯串始终。可以用MECE原理来判断思维的正确性,无论是定义问题、结构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还是最终交付。

我非常同意这个原则,因为它可以减少混乱。它不仅用于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还可以应用于组织管理、产品管理甚至任何工作计划。比如组织内的责权利分配,组织成员的独立责任,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也可以实现工作的全面覆盖,这是最高效的合作方式。我最怕的是有些工作很多人负责,然后有些工作没人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和遗漏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我认为定义问题最困难,要刨根问底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比如书中钉钉的故事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公司无条件执行客户的要求,当客户要求钉钉子时,突出自己钉钉子的能力,这就是专家思维。表面上符合客户的需求,钉子可能钉得又快又好又牢,但实际上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会议室接待客户的环境,能让客户感觉良好。这是解决问题的短期主义,而不是创造接待客户环境的长期主义。

这种现象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供应商来介绍我们的产品,大部分都是讲他们的产品有多少功能,这些功能有多强大,性能有多高等等。这个时候,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有哪些问题为我们解决了,我们用在哪里?事实上,当我们编写产品手册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专家的思维,他们不是从解决用户的问题来思考的,所以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定义问题可以用两个疑问句:如何判断定义了正确的问题?如何判断正确地定义了问题?

如何判断和定义正确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所有相关的问题都解决了。

如何判断问题的正确定义,即在定义问题时是否考虑可度量的标准,即是否能够满足

word" data-gid="148199" qid="6579558598622319885" mention-index="0">SMART原则。下面是书中提到的问题定义工具箱,具体可以参考原书详细的解释。


对定义问题,至今为止我仍然有比较大的困惑。在制定公司战略的时候,如何定义问题才能够引出公司的战略?


第三,结构化分析实际就是“切”的方法,切名词或者切问题。切的核心是维度的选择,正确的维度选择才能够产生新的洞见。


要确保结构化分析的效果,也就是切的效果,最重要还是从客户视角来看问题,因为最终就是为了解决客户问题。当然解决客户问题是起点或者初衷,譬如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增长的问题,一定是要去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真正满意。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化和效率提升上,解决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可以促进增长,但不是本质。


所以在结构化分析进行切分的维度选择时,心中要有客户。而且,尝试多维度的切分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


第四,提出假设是以结构化分析为基础,是“假设为前提”这个核心原则的实战落地。


为理解的提出假设是应用场景的设想,譬如假设客户会这样使用,假设我们这样做之后带来的效果,然后通过假设验证(如调研等)进行调整和优化,逐步逼近需要达成的目标,最后“梦想成真”。


提出假设的关键举措是“头脑风暴”,它是内部讨论的主要一环,也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所以也杜绝专家过早参与,避免参与者有创意的想法被抑制。


第五,验证假设通过案头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提出假设的可行性论证或者假设迭代。


验证假设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基于已有的信息整理,也可以内部访谈高管和专家,以及用户或者客户调研等等。验证假设要注意沟通方法,要基于实际结果和数据,避免高位者或专家的主观判断。最终目的是让提出假设的梦想更接近。


第六,最后一步交付其实就是结果呈现,高效的商务展示可以让解决问题的逻辑和结果值得信任。


交付这个环节就是讲故事,把通过验证的假设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理有据有冲击也有洞见。


推荐SCP+I的方式来讲故事,尤其在一个企业增长停滞不全的时候,要获得快速增长,用老方法老思路是很难获得突破的。所以基于SCP基础上的I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采用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定企业战略,突然意识到这是错误的一种想法。解决任何问题都可以采用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去思考,战略只能代表问题的属性和高度,并不能代表采用了这种思维就可以制定公司战略。所以,制定公司战略其实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它可以采用麦肯锡思维去思考,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和手段。


另外,困惑也无处不在:使用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去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公司的战略问题时,不是通过几天研讨就可以达到目的。一般问题应该也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如几个月甚至一年;公司重大战略问题,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迭代的过程。这是自己给了肯定句的一个困惑,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能给自己肯定的答复。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是给深度思考的思辨者准备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者或不尽信者不一定是思辨者,但无书者多数是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