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郑。
隆冬时节,从北方跋涉而来的天鹅如期抵达太湖,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将为它们提供充足的冬季食物。是洞庭东西两山最美的湖岸,近期被纳入苏州生态保护发展试验区主体范围。吴中区精心守护苏州人的“菜篮子”和“水缸”,区政府每年将可用财力的10%用于太湖生态改善,到2018年累计投入130亿元。
作为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吴中区于今年1月7日迎来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的综合考核。
在2018年实施地方和省级机关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江苏进一步扩大了考核范围。首次将72所省属高校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勤表示,实施综合考核是贯彻新思想新理念、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
综合评估实施一年来,江苏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制度保障。
短板补长弱项增强,从速度率先转向质量领先
“是不是因为你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就盲目乐观地认为自己可以轻松走在前列?”“江苏经济转型重组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全省教育动员大会上,娄勤勤提出“九有”“三问”,让全省党员干部深思。但综合考核细则实施一年来,将深思熟虑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行动指南,有效激发了新的决策导向和新的绩效导向。
围绕“六个高质量”目标,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四套高质量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江苏以全国1.1%的土地创造了10%以上的经济总量,单位土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和水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指标体系专门设置了空气质量好的天数、PM2.5年均浓度等常用指标;针对江苏经济总量较大,但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特设定“三新”经济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引领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动能转换,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另一方面,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苏南新增总部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等指标;苏北地区要加强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增加低收入人群脱贫攻坚、消除经济薄弱村等指标权重,增加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指标。
“对照新发展理念和综合评价规则,我们正在全面审视过去的惯性思维。”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表示,决不能回到单纯以GDP增速论英雄的老路,决不能回到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发展的做法,决不能回到粗放发展的模式。
在综合评估“指挥棒”的指引下,江苏拥有近10万亿经济总量和全国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民生红e
拿到地方高校综合评估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后,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刘红迫不及待地仔细阅读分析:“省属高校综合评估指标有20项,其中5项突出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分别是高水平的科研创造。
新平台、科研经费(增比和绝对值)、科研成果、科技服务、高水平科研获奖。这5个指标占量化指标28.1%,超过四分之一。指标体系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即强调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科研成果有没有实实在在地转化?能不能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推动作用?这些都将作为重点纳入考核。”“江苏拥有高校数量全国第一,高校理应发挥优势,扛起使命担当,全面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创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利民说。
翻阅新鲜出炉的《省属高校贯彻落实“科技改革30条”政策典型案例选编》,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告诉记者,案例选编从改革科研管理机制、扩大科研自主权、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等四个大类,总结了高校的69个典型案例,苏州大学的“规范结余经费管理简化经费预算编制”等四个案例入选。他认为,这些案例将对全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示范借鉴意义。
鲜明的导向和浓郁的创新氛围,让一线高校科研人员有了明确目标。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卫星说:“以前我们有一部分教授从论文中间找问题,然后进行研发,针对性不强。有了综合考核的导向和政策,我们与企业对接的意识更加强烈,和企业联合攻关技术难题,把科研成果直接进行产业转化。”
2018年度,江苏高校新增科技项目数增长22.05%,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4.42%,全省高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数跃居全国第一。省属高校负责人纷纷表示,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为“风向标”,江苏高校将会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不竭动力。
考得好也要用得好,激励干部“有为有位”
2018年,是江苏省党建工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统考”“大考”,不仅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等方面,更通过“乘数计分法”,把党建考核得分作为乘数与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得分相乘,得出年度考核综合得分,切实体现了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效应。
考核突出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推动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和问题难题解决。无锡市把基层党建“三项工程”列为考核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党支部星级化创建、党建品牌培育等一系列制度规范,2018年超过90%的基层党支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达标验收。盐城市将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纳入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出台村、“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激励考核办法,建立村党组织书记薪酬自然增长机制,2018年人均薪酬超5.5万元。
为了进一步引导激励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江苏各地把考核结果运用与落实“三项机制”结合起来,不断放大考核综合效应。无锡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崔荣国告诉记者:“在考用结合上,无锡2019年提拔使用的干部,70.9%是在上一年年终高质量考核获得‘优秀’的干部,体现了考得好也要用得好的用人导向。”
“通过综合考核,苏州干部负重奋进、敢为人先的基因被充分激发了出来。”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卫江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苏州对标找差距的意识更强了,比学赶超的劲头更足了,不单对标全省其他12个设区市,还和全国19个大中城市特别是15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对标,努力找出自身差距和短板,释放出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已成为苏州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和自觉追求。
综合考核在全省考出了好作风和新面貌。娄勤俭在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指出:“这一年,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路径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对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推动江苏转型发展、凤凰涅槃有了更大的决心和底气。‘强富美高’成为江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全省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