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开书店计划书怎么写 书屋创业

今年的上海书展因疫情延期,但上海各个角落的独立书店依然有各种有趣的书籍、展览和话题。在徐汇区文鼎路218号画家街二楼的乐凯书店,一场名为“土地越美丽”的地方出版物展览正在举行。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刊物,就像是当地人写给这片土地的情书,为读者提供了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所谓“地方出版物”,是指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讲述当地故事的出版物。纽约有《NEW YORK》,洛杉矶有《Los Angels》,香港有《号外》。本次展览由乐凯书店和五月文创联合打造。从各地收集的120余种地方刊物中,精选出40余种地方刊物,展示了近年来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高质量的地方杂志和刊物。

越在地越美丽

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王先生在豆瓣上了解到展览信息后前来参观。

“我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当我读到一本名为《SHANGHAIREN》的杂志时。它的插画风格让我想起了《纽约客》,里面介绍了很多石库门等上海建筑,或者一些特色小吃。虽然我是上海人,但是很多事情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会让人觉得亮堂。”王先生认为,不同的词有不同的目标读者。“杂志有一种延续性,可以给读者一种对本土文化的全景式、连续性的感受。我觉得可能比微信或者那种短词更深刻。”

这个《新华录》,由大鱼创造发起,当地居民共同创作,已经发布到第三期了。作为当地的生活杂志,有店铺,有故事。从发现地方魅力到团结邻里共同行动,这本年度刊物见证了一个街区的成长生态。

“那些图片和故事瞬间就可以替代你,然后你特别想亲自去了解和体验。这不像在网上告诉你什么好吃,他们基本都是网络名人。它用当地居民的真情告诉你,这里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东西,你可以看着体验。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召唤。”张小姐告诉记者。

乐凯书店老板蜗牛也开始参加《新华录》的发布会,关注“地方出版物”这个阅读品类。今年5月,“地方出版物展”首展在浙江临海举行,蜗牛萌生了将本次展览搬到上海,在乐凯书店举办第二次巡展的想法。

“它们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优秀的地方出版物,进而与这些地方文化有更多的联系。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纸媒的力量。”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喜欢的事更有价值。抱着这种想法的蜗牛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把这些从各地收集和打捞上来的纸质文本带到了上海和乐凯书店。

在内容编排和展览过程中,蜗牛还发现了不少来自福建的地方刊物,其中,2005年创刊的《福建地方城市文化》杂志《家园》,16年来一直保存着城市和地方变化的记录,如《陪伴植物》《山上的年轻人》《给老人找乐子》。近年来,几乎每一个话题都可以被解读为一部关于微观导向的城市生活的专著。

与一般的旅游指南不同,地方出版物除了生动、接地气的文字信息外,还提供了一个不熟悉、切中要害的真实场景,让更多人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荣小姐是一个

idate-entity-word" data-gid="3059864" qid="6595523245326210311" mention-index="0">景观设计师,办公室就在书店楼上,遇到思路卡壳,她会来乐开书店找找灵感。


“我感觉很多时候小红书或者是一些网红,他们可能比较在意的是一个地方的颜值,但其实随着人的成长,你去到一个地方需要的是这个地方留下的记忆,很具体的、让你觉得你跟这个地方发生关系的一些事情。这个展里面给我的感觉就是会有一些特殊的信息,它的情感的浓度或者是温度感是不一样的,要很热爱这个地方,才可以给你输出那种信息,我觉得这些小本本里面有这种温度感,虽然是隔着纸片,但是它都是能传递各行各业去做这个事情的人,他对那个地方很浓烈的爱,然后再去传播,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难做到的。”


张小姐表示,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精彩故事,等着你去慢慢发掘,现在因为疫情,束缚了大家的脚步,但是从这些刊物里感受到创作者的真情实感之后,也会萌发以后要去看一看、走一走的想法,“我觉得这点就特别棒。”


小贴士


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每天11点-21点开放,所有在地刊物都可以在店内打开阅读,也有少量可以购买。感兴趣的读者可持绿色随申码、行程码,佩戴口罩,测温正常后进入免费观展。


地址:徐汇区文定路218号画家街二楼乐开书店。


- END -


记者:张文菁、陈文卿


编辑:叶芳芳、宁平英、曹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