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中国证券报记者黄玲玲)创业板注册制的18名“新秀”24日集体上市。这意味着创业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今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8月24日首批企业集体上市。短短4个月,证监会、深交所、企业、中介机构等市场各方通力合作,推动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顺利落地。即将“11岁”的创业板成为创新创业企业的聚集地,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着眼于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增量改革和股市改革首次同时推进。探索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路径,积累经验,是贯彻新证券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步。对于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将谱写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深圳创投董事长倪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不仅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深度融合。实行注册制的创业板,将为更多企业创造发展机会,不仅在硬科技行业,在很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给公司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发展,强化产业报国之路,把握输入中国资本市场蓝海的机遇,全面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大宏利董事长甘德宏表示。随着新交易规则的正式实施,创业板首批注册新股在上市交易初期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博时基金股权投资整合投资研究总监曾鹏指出,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的认定难度加大,对投资者的专业要求也更高,投资者应避免追涨杀跌。证监会此前曾建议,投资者在参与交易前,应充分了解创业板交易规则的具体要求,充分了解新旧交易机制的差异化安排;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按照法律法规参与交易。同时,密切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面,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科学决策,理性投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