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面临的问题 创业三大问题

今天,公司解散已经一个月了。今年年初以来,公司一直在挣扎,最后还是分手了,没有意外,没有希望,也没有运气。很不甘心,但没有法律的力量。现实是残酷的,因为你无知或粗心,你不会再有机会。现实也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一个机会,并抓住它。也许你下一步会成功。如果你没有抓住它,你的生活将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将消失。我接住了,但是没有完全接住,以至于掉到了这个地步。无数个日日夜夜,失眠是懊恼中常见的事。自责几乎是每天必上的一课,有时清醒,有时迷茫。

-

吐出来就好,没别的。附上我以前的产品。

-

先说说我的经历。我是16年开始从业,见证了亚马逊在过去六年的变化。从10月16日亚马逊改变换码审核的政策,到17-18日黑科技层出不穷,VE时代,单一系统,批量直评,合并僵尸,无限秒杀,还有一些灰色产品(当然我只听说过,没涉及过)。这期间做了很多品类,比如主流户外作业、家庭厨房、宠物用品、汽车用品、工具、服装配饰等等,覆盖面很广。不用说,几乎每个品类都有几款爆款。至于推广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当然也可能有朋友和有疑惑的朋友。如何在如此大的范围内生产产品?必须杂而不精。我不想解释这一点。毕竟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划,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也不一样,所以这种事情一直都是见仁见智。我们做的是垂直精品,以破面的方式寻找各个品类的单品。我们的产品定位很简单,市场容量足够,毛利足够,产品有突破点,所以我们会立项,落地产品。

最早的时候,我做女装,没有意外。当初其他卖家(老板的朋友),美欧,基本都是自己发货,一天几百几千的订单,打单打的时候真的很软。而我们去精品店模式,放在货架上,随便刷点订单,起床非常快。同时,服装的通病也暴露出来了——尺寸和材质的问题,而退换货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问题造成的。做衣服真的很磨人,很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衣服容易爆炸。后来,我辞职了,原因很简单。老板把他画的蛋糕给了自己。这也是踩社会的第一课,来自社会的第一顿毒打。

- .这叫配送货物。当时建议老板走精品路线。第一步是优化产品,一次操作就把多余的产品全部砍掉。得益于第一家公司的经验,前期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首先,我们的库存是和其他平台共享的,所以我很难送出大货。其次,我们的产品更新速度慢,没有创新能力。这就是工厂公司和贸易公司的区别。从那以后,它一直依赖几种主要产品

慢慢混着,之所以说混,是因为此时我还没毕业。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混着,小日子也还不错,以致于我日渐肥胖。现在想想,其实在那里混着真是浪费时间,安逸的日子过久了,人就会丧失追求,丧失斗志。在这家公司前后待了一年时间,最后还是离职了,回学校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享受最后的大学时光。其中还有个小插曲,由于买的票只能买到最早的一班,结果没赶上,同学都定好桌了,结果就我没到。 其实现在回顾起来,当时转精品的路线其实是走错了,这一类的产品还是更适合精铺。但是当时做这样的决策,也是出于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只是每家公司自身的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所以好与不好,这也只是马后炮了,毕竟当时我们发工资从未准时过,由此可见公司资金的紧张程度。


前两家公司的经历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这说明我还需要沉淀,还需要磨炼,毕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推广逻辑,期间虽然也跟很多同行交流,但其实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东西,大家都是道听途说,出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唯有自己去思考,并亲身去实践过,才能算是有收获。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很坚定,就是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之后的创业做准备,所以我的计划还在执行,所以我开始尝试准创业。所谓的准创业,其实就是开荒。期间去的第一家,自己选品,自己找供应商询价还价谈交期,自己联系货代,自己找美工,自己上架推广等等。这期间很苦逼,很累,特别是打包贴标发货,由于仓库比较密闭,热得像桑拿房一样。对腰和脖子的负担也很重,经常是累到直不起腰,不过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已经了解了前端和后端的整个流程。在这家公司待的时间不长,只有一个半月。之所以没有继续待下去,是因为老板是日企高管出身,公司重点是日本站,美国站被暂时搁置了,所以就没我什么事了。不过好在我想要的东西我已经得到了。


-------------------------------------------------------------------------------------------------------------------------
时间来到了2017年中旬,我再次入职了另一家公司,这次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入职的,搭建新团队,新账号,新的产品线。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团队负责人去进行亚马逊的工作,这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台阶。一开始,我选定了两个方向--家居和宠物,并且一个月内,这两个品类的产品我各敲定了六款。其实我更倾向做家居的产品,家居产品的市场稳定,毛利率高,投入少,而且产品方面的差异化更有优势。但是家居产品的痛点也显而易见,太薄或太重,只适合空运,周期会拉长到两个月以上。作为一个初创的团队,首先要考虑的是团队生存的问题,所以我优先选择了,周期短盈利能力更强的宠物产品。好在结局是好的,正如我的预期,最终落地的五款产品,推起来了三款,最好的一款是大类200+,日均170。从结果来说,我们算是成功了。很快,团队开始扩大到5人,只可惜很快这个团队就与我无关了。由于老板的过河拆桥,我频繁被请喝茶,然后离职。也是这一次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打工是没有前途的,只有自己创业,你的努力才会有回报。画饼不充饥,望梅不解渴,这样的许诺只是梦幻空花。
-------------------------------------------------------------------------------------------------------------------------
2018年1月,我去了另一家公司,业内大厂,副总直招,当时就允诺我过去带团队,做品牌,最终达到团队裂变,从公司分离出来,独立运营,独立核算。起初我也干劲满满,想着发挥我的长处,从产品端开始着手。但是很快问题就来了,这里的机制是运营+开发绑定的形式,而且产品需要录入erp,提交需求,完成审核,才能落地。甚至连编写SKU,都要由开发来进行,但是我的专属开发都还没招到人。所以我当时的窘境是我开发了产品,但是没有开发跟我对接,导致我的产品没法做。不得已,我只能选择公司产品库的产品了。这时我就遇到另一个问题了,基本上好点的产品,库存都被抢光了,剩下的都是滞销库存,本地仓,海外仓,FBA,都有,很零散,但是也没办法,只能垃圾堆里淘宝贝了。最终我还是选出来一款产品了,中规中矩,库存千把个。不过好在我还是把这个产品推起来了,售价33.99,日出30+,毛利12刀,正如我前面说的,中规中矩。


其实在这里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招我进来的领导,不久后就因为高层洗牌,被调岗了,她自顾不暇,更谈不上给我匹配资源和团队了。所以我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再一次选择了离职。大公司跟中小型企业的区别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厂的流程一环扣一环,相对繁琐,但是受限于他的体量,无法做到像中小型企业那样灵活机动。一款新品的流程,从开发到落地,他的周期至少一个月,私模定制产品更甚。也不要觉得在大公司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在中小型企业你获得的好处更大,因为你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实践出真知。
--------------------------------------------------------------------------------------------------------------------
时间来到2019年,终于来到我创业的时候了。得益于前公司的准创业经历,我又重新开始了选品环节。思来想去,还是回归到老本行--家居和宠物产品。可能也有知友会认为我是不是偷公司好卖的产品来做,这里我还是要声明一下,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这叫窃(小声bb)。当然啦,这不过是玩笑话,我做的品类从来都不会跟上家公司的沾边,从前面的叙述上也可以体现出来这一点。选品的角度回归到家居和宠物的原因很简单,家居品类涵盖的范围很大,细分到各个节点足够满足我开发的需求,而且家居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复购率高,产品溢价高。选择宠物用品的理由更加简单,狗比人还过得好,有吃有喝,有人陪玩,有玩具,有床,不用上班,包分配对象,唯一的烦恼是乱拉屎撒尿会挨打。总之选品方向大致已经定下来了,只等待选出具体的产品来做对比,做最终的筛选了。


---------------------------------------------------题外话-------------------------------------------------------------
我还是回答一下知友的问题吧。首先,公司已经散了,产品还没挂,半死不活的状态。其次,7.99这款不是主力款,但是算是奠基款,至于知友担心爆发隐患也好,被大麦压爆浆也好,多虑了,产品活了两年一直到现在,不开广告,不做促销,不做秒杀,照样日出百单。再次,我不是写知乎,也不是写小说的,文笔堪堪过得去。没做亚麻跌之前,我的规划还是做广告策划相关的工作,因为我个人喜欢读读写写,算是小半个闷骚文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