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翟立新决定脱下军装创业时,已经接近了知天命的年纪。
对他来说,选择离开军队的初衷,是将自己研究多年的潜艇自主导航技术转化为可以应用于实践的产品,强化军队报国。
随着众多自主导航产品的成功研发,翟立新开始探索一条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的道路,服务军队,将产品推向千亿级民用市场。
导航技术的成果转化
翟立新的公司名字叫“汉兴航通”,他的创业理想是“导航星汉”,也就是说利用先进的导航技术,他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由航行。导航技术是翟立新创业的基础,也是公司的创新方向。团队创始人颜立新
在开始创业之旅之前,翟立新在潜艇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潜艇导航技术——与卫星导航技术完全不同。
“由于潜艇深入水下,水下卫星信号微弱甚至缺失,所以潜艇依靠的是不依赖卫星的自主导航技术。”翟立新表示,在军事领域,自主导航能力是成败的关键。“如果将来发生军事冲突,卫星信号会先被敌人破坏或干扰。在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定位的关键时刻,只有保证舰艇的自主导航能力,才能克敌制胜,赢得机会,创造机会。”
目前,翟立新团队已经研发出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e族导航设备”,包括电子六分仪、数字方位仪、多功能导航定位器、多惯性导航系统、电子罗盘等众多产品。翟立新表示,“e族导航设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度自主性和完全自主性”。它可以在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定位时,自动取代北斗及时、准确、可靠地提供导航信息,具有重大的军事和安全意义。经过两年的创业,公司已经成功申请了十项国家专利。
该团队研发的电子罗盘在今年的海军某型指点器全国大赛和评估中脱颖而出,在技术创新上名列前茅,在水上和水下应用上都具有领先优势。
一个大校的自主创业
潜艇学院的教学岗位,高级大学的军衔,26年的军旅生涯……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决定,意味着翟立新不得不放弃很多。五十岁是军规最后一次允许人们选择自己的工作。2015年,50岁的翟立新将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只能步步高升,等待退休或者跳槽。
“如果我们这样度过接下来的10年,想象的空间就太少了”。从事潜艇导航技术研究教学多年,他始终觉得“在创新创业、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的时代,有许多技术成果可以更快更好地转化应用,提升我军战斗力”。
所以,在和学院政委谈话时,闫立新说,他创业的决定是这样表达的:“我离开的冲动是国防和民用技术融合,创业报国,在当地找一个更大的平台,快速实现这些技术。”
正在准备创业的翟立新,已经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包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无锡、成都。在四川,翟立新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关于首次创业的选择,他表示,一方面四川德阳高新区为他提供了理想的孵化条件,另一方面他以明确的技术和方向创业。“不需要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尽快把学术成果变成现实”。
2016年,翟立新被评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今年,c
“国防和民用技术融合,创新创业,应该首先选择青岛”。在翟立新看来,青岛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青岛是海军船型最全的港口城市,是未来产品应用的好出口地。”因此,青岛的这家公司不
仅承担了产品的市场、培训、售后的服务,还将承载更多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任务。潜艇学院也是公司研发人才的来源,目前,青岛的技术团队中有3名都是老潜院人。翟立新的创业,恰逢部队裁军的大背景,“潜艇学院有很多教员都要脱下军装,能吸引更多好战友,好兄弟到公司一起创业、把多年的潜心研究变成产品,不仅是一种价值体现,更是一段创业佳话。”
目前,公司的首批产品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的定型阶段,预计年内将实现500万元产值。翟立新预计,明年,公司将有望实现2500万元的产值,而利润将达到500万元。
作为具备军民融合概念的技术,自主导航在民用市场上也有着良好的前景。“民用的船舶在大海上也难免遇到卫星失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主导航技术。”翟立新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自主导航设备对于民用船舶来说就像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虽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用到,但在关键的情况下可以保命。不仅是‘以防万一’时的标配设备,还需要定时演习演练使用过程。而这一民用市场,能够达到千亿级的规模。”
翟立新介绍,公司现在的市场战略是“先军后民”,即“军用保生存,民品图发展”。而未来,公司还将专注于其他方向的导航技术,比如天导系统、惯导系统。翟立新有信心,凭借军民融合的技术,汉星航通在能够迅速成长为为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