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多杰措这几天来到天津,一心要在这里学习如何做衣服,掌握做衣服的技术和标准化流程。
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到天津滨海新区新港街道妇女创业就业基地,跨越近2000公里。近日,随着天津市第一个东西部支持的服装加工生产培训项目——第一期“黄南尖扎女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的开班,多杰措顺利入班,成为了一名练习生,离她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当我遇到记者时,40岁的多杰措很害羞。“兴奋又紧张!我要珍惜这样的好机会!”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一字一句地跟记者分享了此行的初衷和计划。“去年,我们在泉州成立了第一家服装加工厂。我以为有出路能挣钱,就进了工厂。然而,工厂很小,没有人知道这项技术。衣服是根据想象裁剪的。这次来天津学习,一定要学好缝纫技术,回去多教人!”
有8名老乡将在天津接受15天30小时的培训,由滨海新区服装加工企业生产部的老师傅、老技师,以及天津科技大学的相关专业人员指导。负责实际操作的指导老师张秋菊说:“我们每天都计划升级,根据每个人的进度逐步走流程,比如亮线、面料挂钩,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合成衣服。”
“90后”小伙关认为服装制造业在黄南州大有可为,于是毅然放弃家乡的汽车销售工作,来到天津参加此次培训。记者采访时,他正在缝纫机前练习用布推直线。他和记者说:“我们这边缺少服装加工制造工厂。特别是学生的校服,长期以来都是由外省企业供应,质量和款式自己无法控制。这方面有市场需求。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改变现状,回去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一起过上好日子。"
作为领队,尖扎县妇联主席青厝坦言:“因为没有服装生产技术,本来想自费到外地学习,但是一个人需要几万元,太贵了!就在我们处境艰难的时候,新港街的‘人家’主动邀请我们去学技术,住宿和培训都是免费的。我太感动了!有技术,就有产业,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
“青海省黄南州是天津市对口支援地区。在得知黄南州尖扎县有学习服装生产的需求后,新港街道发起街道爱心联盟、巾帼创业就业基地、联合街道所属企业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服装生产培训计划,为尖扎县提供精准技能培训,引导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创业,夯实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成果。”滨海新区新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源告诉记者,培训结束后,他们还将带领相关企业负责人和服装生产技术人员回访尖扎县,给予现场指导,协调解决物资设备供应等问题。
作者:王睿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