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浪潮。特别是中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这在“十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都有提及。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行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投入其中。
1. 行业概况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IBM在2008年提出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相关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技术也在逐步完善。世界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城市智能化进程。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城市还处于建设智慧城市的起步阶段;
2020年数据:目前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290个。如果把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纳入,国内95%以上的地级市(全国293个地级市)已经走上了城市智能化的道路。根据不同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进度的不同,这些城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智慧城市还处于技术驱动阶段,开始探索数据的价值,处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探索期;
第二类,智慧城市进入技术融合阶段。数据开放后,红利逐渐实现,城市治理开始走向数据模拟决策时代;
三是智慧城市开启科技重构阶段,智慧场景从点到点、城市进一步演化为多个智慧场景叠加的有机体。
(2)国家政策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各项法规逐步制定;
(3)一线城市智慧城市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对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发挥了示范作用。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智慧城市的投入;
(4)从2014-2018年政府智慧城市项目类型可以看出,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规划设计仍是地方政府委托数量最多的项目,说明智慧城市在大量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智慧城市项目数量普遍呈现出较高的增速;
2. 发展历史
2008年11月6日,IBM总裁兼CEO彭在纽约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2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级政策。次年1月,首批90个试点城市通过申请;
2013年7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此时,中国还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进行信息化建设。当时智慧城市的主要参与者是大运营
商和通信设备商,互联网企业未参与其中;2014年阿里基于云计算的先发优势,逐步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
2015年随着4G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慧城市建设变的迫切起来,大量互联网企业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2016年AI技术进一步成熟,城市的智慧化成为可能。各大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提出城市大脑的概念,当AI技术的发展还没完全成熟,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来完全替代人力或别家方案。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智慧城市的竞争焦点是在智慧交通和便民服务上。
截至2020年4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近800个,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国。
3. 国家政策
智慧城市属于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第四条要求加快国家数字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国家数字化发展的可行路径。而各省市在“十四五”期间的智慧城市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智慧园区、数字乡村、数字政府.......等等各个智慧城市分支建设也在全国铺展开来。
以下是IDC关于中国智慧城市投资的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投资在2020年达到259亿美元,未来几年将稳步增长,增长率在2022年达到顶点,未来几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峰期。
4.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智慧城市典型应用领域: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而当前企业和用户最关注的三个细分领域是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这也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领域。

5.市场玩家
智慧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涉及众多行业和企业,同时这会给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层次上可以将智慧城市产业划分为5个层次,顶层设计、感知与通信层、平台与基础设施层、城市级计算层、应用层,各个层次的企业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总体来讲智慧城市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这个巨量的市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投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