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后,销售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市地区,销售烟台苹果14.6万公斤,销售额高达78.2万元,农民直接收入21.9万元.
这是山东烟台首届大学生公益助农微营销大赛的成果。
2016年10月,共青团烟台市委联合烟草七大高校团委,创造性开展助农公益活动,打造“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大学生创业”模式,吸引了701支大学生团队积极参与,以精彩的创意和创业的热情飞扬。
在这个以盛产苹果而闻名的海滨城市,共青团烟台市委就如何激发扶贫格局,给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交出了一份独特的答卷。
“在青年扶贫、青年创业的关键时刻,我们利用微营销最大限度发挥全国各地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果农资源整合,巧妙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用无穷无尽的好点子,为果农们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卖苹果的好方法,带动了烟台苹果的全国口碑传播。”烟台市委书记李政说。
玩转微营销:“互联网苹果”引领创业风潮
21岁的严新是“鲁东五号”队的副队长。严新和他的团队成员凭借“我为苹果代言”的理念,获得了“公益助农”微信营销大赛银奖。从前期的不知所措,到烛光之夜的侃侃而谈,再到花样百出,销量大增。严新说,这段经历让她和她的团队成员找到了创业的信心和方向。
新媒体营销,渠道为王。比赛一开始,严新团队就确定了“南北卖水果”线上差异化营销策略,利用团队现有社区资源开展“我为苹果代言”活动,推动烟台苹果面向全国大学生销售。正是这种思路,直接将团队的销售范围推广到全国8个省份的30多所高校。
营销过程也很有创意。“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在营销情怀上下功夫,打破线上单一的五斤模式,重新包装成普通斤苹果、研究生加油水果、宿舍福利水果、情侣水果等。”严新介绍,这给了苹果一定的意义,让营销“有了感觉”。
距离考研还有多少天,有多少苹果被列入“考研加油果”,光是这一项就占了它们销量的32%。“只是比赛时间短,不然我们的战绩会更突出。”严新仍有一些小小的遗憾。
不仅仅是严新的团队。大赛期间,参赛的年轻人利用熟悉的新媒体,研究微时代微营销的方法和模式,挖掘烟台苹果品牌的微营销创意,以烟台苹果为载体,提升其互联网品牌形象。
这些年轻人还结合烟台苹果的品牌文化、地域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特色等。利用HTML5页面、小视频、海报、微信等形式进行推广,通过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宣传,利用微店、Zan等微信业务平台开展营销,采用三级分销的营销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探索和实践精准营销.
经过两个月的奋斗,选手们已经经过了宣传、营销、客服、物流等环节的考验。参赛选手整理收集了29条烟台苹果产业化发展经典建议,提交了16份烟台苹果电商销售方案。
“大写的使命”:助贫扶贫勇挑重担
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烟台年轻人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公益精神。
“当代青年需要有这样的家国情怀,有大局意识,有大胸怀。”李政感慨地说,“在整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烟台青年,都是立足产业发展、扶贫帮扶
413978" qid="6527567482037736712" mention-index="0">山东工商学院的胡倪郗,赛后将自己的4177.8元奖金和收入全部捐给家乡的弱势群体,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温暖,多一份爱心的传递。“我最早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到了比赛的信息,觉得与自己专业相关,还可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肯定很锻炼人,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胡倪郗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更多奖金,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心系果农、助贫扶贫,是不少参赛青年共同的初衷。
烟台大学鲸鱼王舰队的队员齐嘉曼说:“我们的初心,就是尽自己一份力帮助果农解决实际问题,把烟台苹果的味道全国。”
为了助农,为了扶贫,为了理想,他们通宵讨论,凌晨出发;他们在田垄边、在大街上,不懂就学,不会就练,大家共同珍惜着这样的平台,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正如参赛选手于振英所言,“这是一次量的比赛,却是一次质的收获”。而这分“质的收获”,恰与团烟台市委举办此次大赛的初衷不谋而合。
据此次大赛负责人、团烟台市委办公室主任王军智介绍,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土著”,移动电商是他们天然的舞台,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利用当代青年的这种天然优势,做好他们的同盟军,引导大学生们承担社会责任,燃起公益之心,在创业的路上积累经验。
“他们终将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力军、踏实创业的实干家。”王军智对此充满信心。
模式的魅力:创业与扶贫深度融合
除了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团烟台市委首创的“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大学生创业”模式,成为本次比赛切实取得成效的基础保障。
具体而言,这一模式以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我为烟台代言”的形式,将实体经济、电商经济、新媒体微营销融进校园,加快产学研结合,带动烟台苹果产业的课题研究,提升产业特产知名度,对接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系统挖掘微商市场,解决果农销售的新媒体壁垒,以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担当公益责任。
据介绍,团烟台市委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总结经验开展“我为烟台代言”系列活动,将大学生创业与公益助农紧密结合,将新媒体营销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根据季节时令和市场状况,陆续开展莱阳梨、大樱桃、红薯、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的集中宣传、推广和销售,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烟台特产美誉度。
这场颇富创意的营销大赛可谓团烟台市委参与青春扶贫的生动写照。
自2016年以来,团烟台市委创新形式,主动作为,把青春创业与青春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为创业青年提供贷款5500多万元;通过希望工程募集发放物款367万多元,形成帮扶留守贫困儿童常态化机制,资助困难学生近2000人;烟台青企协与德州青企协签订友好共建协议,搭建扶贫协作桥梁,实现两地扶贫资源、扶贫项目等信息的合作共享。
按照工作规划,团烟台市委将继续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青年力量,着力开展多样扶贫工作,重点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农村贫困学子资助工程、青年志愿乡村扶贫行动、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工程等工作项目,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通讯员 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