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两会召开后,“地摊经济”彻底火了,成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获得了巨大成功,各地竞相效仿,甚至出现城管特意电话通知小贩出来摆摊的有趣现象。本文就从古时候的摊贩说起,深度解析地摊经济的利弊和未来。
几度沉浮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中国的地摊经济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历代对商贩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不同,宋太祖颁布的“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s开明的商业政策类似于今天鼓励在中国传播经济。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繁华街道
汴梁(开封)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城”,群雄逐鹿。有关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和不绝”,的诗,那时的夜生活不比今天丰富。
经济的传播给了宋朝人民一条靠手艺和勤劳安居乐业的道路,也使宋朝的经济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
改革开放以来,“摊贩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家从小贩做起。李嘉诚、马云、刘、老干妈等大人物都曾在做过生意,在街头叫卖的过程中,他们积累经验和财富,寻找商机,最终以企业家的身份脱颖而出。
美好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2008年,为了选拔“引车卖浆”,全国各地下大力气整顿街边摊贩,直接把地摊经济从地上逼到了地上。
城管没收了摊主的物品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城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凶狠的形象,追着小贩满大街跑。除了在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摊点外,街头小贩已经成为一个岌岌可危、难以生存的行业。
今年5月27日,国家宣布“文明城市”.当“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访问山东烟台时,他说:
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就业的重要来源,是世界的烟火,是中国的活力,就像“高大上”。
地摊经济终于重见天日,全国各地掀起了地摊潮。各种“白领兼职摊天天进千”和“开奥迪卖冷面”的消息传遍网络。五菱宏观适时推出李克强总理,导致股价大幅上涨。阿里、腾讯、JD.COM、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部署,地摊经济成为热点。
五菱洪光的摆摊车
优势与难题
,在“摆摊车”街头摆摊对面开实体店 费;投入资金成本少:手上只要有1、2万元,进点货就能摆起来;船小好调头:如果经营失败了,重头再来损失也不大。这确实极大的激发了摆地摊赚钱的积极性,许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成为了其中一员。简单的交易方式,低廉的价格,自由的经营时间,地摊经济确实显著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也让疫情之后略显萧索的城市多了不少烟火气。
而弊端却也很明显:食品安全没保障、货物质量没保障、严重破坏环境卫生、阻塞交通、喧哗扰民、影响城市形象等。
后面4个问题其实都不算是问题,早在宋朝时候,官府就在街边设置“表木”,作为禁止侵街占道的红线,以解决摊贩阻塞交通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只要政府稍加管制,解决起来更加简单。
而食品安全、货物质量却是“老大难”,现在常规的处理方式是在后端追责处罚,很难在前端杜绝其发生。

地摊上放着成堆的LV包
这和电商购物平台遇到的问题很类似。众所周知,淘宝网刚推出的时候,被网友笑称为“假货网”,上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粗制滥造仿制品,比如各类“名品”服饰箱包统统只要100元。
后期淘宝加大打击力度,但也只限于消费者买到假货后到淘宝投诉,淘宝网对商户进行处罚,无法真正在前端解决问题。
而今,这个问题也发生在京东、拼多多等购物平台,想起一个很好笑的例子:
在一个节目上主持人问刘强东:怎么解决京东上假货泛滥的问题?
刘强东说:几十元的LV皮包,一看就是假货,我们可以直接判定予以禁止销售和处罚。
主持人又问:那如果假货都买到真货一样的2、3万元,那问题不是更严重吗?
问的刘强东一脸呆(mēng)滞(bī),哑口无言。
地摊经济和互联网个人商铺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更加难以处理。如果我在一个地摊买到了假货,第二天这个摊子就不在原来的地方了怎么办?即便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了这个商贩,商贩说交易时候我已经知情,才发生了购买行为,如何界定责任?

小朋友在街头摊贩买零食卫生问题引担忧
而食品卫生安全更是难以有效管控。作为摊贩,露天营业是其特点,很容易造成食材的不卫生。个别不良商贩更是使用不新鲜甚至变质的食材,执法部门怎么对其进行监管?如果消费者吃出了问题,可以有效的追责吗?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只能让摊贩在固定地点实名制经营,但这又要牺牲地摊经济的灵活性,这个天然矛盾怎么解决呢?
在笔者看来,灵活的地摊经济可以成为疫情过后带动社会消费复苏,稳定就业率的一剂良药,但不可持续。如果任其自由发展,短期是可以最大程度的爆发经济活力,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地摊文化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其本身是合理的,在经济生活和货物流通中不可或缺。但从古时的严格限制,违者杖责,到08年的大力整顿我们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社会秩序的维持者都对摊贩施以管制,但也没人严格禁止其存在。

井然有序的夜市一条街
所以,地摊经济要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摊贩实名制,摊点要安装定位系统,餐饮类型的摊贩需办理食品安全监督手续,接受卫生部门的抽查,完善消费者维权系统等等。
未来在哪里?
疫情之后推行地摊经济,激活了市场,消化了大量积压的产能,也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对国家来说不失为一招妙手。
但是除了原来摆摊的群体,新增的摊贩中有多少人是为了体验生活而来?有多少人只是想赚点快钱?又有几个人能以创业者的心态把摆地摊坚持3年、5年?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这位开着豪车卖帽子的帅哥,确定赚的钱够油钱吗?
可以断言,这次地摊经济的火热很难具有持续性。毕竟这也是一门生意,生意就会有竞争。国家的扶持补贴、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企业的助推一时间成就了地摊经济,短期可能很多人收获颇丰,但最终都会过去,剩下的就只有残酷的市场竞争,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呢?这个最后又是什么?
换一个角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摊贩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观点有所变化,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仍是如此。有几个人真正愿意把摆摊当做毕生的事业来做?如果有一份年薪50万元的工作,和年赚100万元的地摊生意让你选择,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还是会选前者。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摆摊创业的未来在哪里?
以前从摆地摊开始创业者,都计划着从摆摊升级到开店,从开店到开连锁店,再由连锁店做成企业。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经济和地摊经济的冲击,实体商铺生存空间越发狭窄。
也就是说,现在的地摊经济抢的是实体商铺的饭碗,如果是这样上述从地摊到商铺的逻辑就不成立,那摆摊者将如何发展?难不成还能发展为连锁地摊吗?

疫情后冷清的实体商铺
答案很简单:融合、共赢。
在十多年前,互联网经济兴起,很多人认为网上商铺杀死了实体商铺,现在我们再看呢?有效利用电商平台的商家并没有因此关门闭店,而是结合了互联网的高效、和实体商铺的体验性,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样,地摊、实体商铺、互联网电商三者如果能有效的融合,创造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为现在的摆摊者铺就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其具备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才是人们真正能把摆摊当做毕生事业的先决条件。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前文所述的货物质量、食品安全问题迎刃而解,摊贩们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国家也达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改善国计民生的根本目的,最终形成共赢的大好局面。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互联网新地摊经济的出现,以低门槛,低风险成为创业者们的首选。
这样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