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编辑|苏建勋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开源技术等风起云涌,数字经济不断为时代变革带来更多可能。根据知名分析师Forrester的预测,未来五年,大数据技术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2.8%。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数据云峰会上,Kyligence联合创始人兼CEO韩庆正式宣布全新的‘智能数据云’战略、Kyligence最新产品及一系列合作伙伴计划。
作为企业级的数据服务和管理平台,Kyligence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努力跟进云时代的技术发展趋势,解决企业在数据分析、管理和治理方面的痛点。
“云时代的数据仓库转型才刚刚开始,新的技术架构、新的使用方式、新的成本结构将深刻改变行业。未来,人类使用数据应该像今天使用云计算一样简单方便。只需要关注数据本身,不需要关注它在哪个平台上,真正实现数据的使用。”凯利根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庆在会上发言。
今天,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韩庆还总结了数据仓库行业假设的一些根本变化。
首先,数据仓库的建设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数据仓库的建设模式是集中的,可以解决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的问题。但是现在数据是自然分布的,不仅在不同的系统中,而且在多个云中,甚至在一个云中和多个数据库中。“数据量太大,无法集中,几十PB的数据只是一个‘起步价’。如此大的数据量使得数据传输,尤其是在云环境下,不再现实。”
随着《GDPR数据隐私法》的出台,企业不可能汇总所有数据。因此,整个数据仓库建设模式正在从“Collect”——向“Connect”——转变,将所有数据有机地连接起来。
第二,使用数据的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已经从过去只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服务发展到满足所有人的数据分析需求。过去,决策者和专家使用数据,或者有专门的团队,包括项目经理和各种工程师,他们在三个月和六个月后给出决策计划。今天,使用数据的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是一线工人,非技术或分析专业人员。
图片来源:kyligence官方
“我们发现,企业不可能为每个业务人员配备庞大的分析团队,整个数据IT建设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于它的人并不多,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赋能数据管理,要么用技术改变它。”
第三,数据的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从已知的问题中寻找已知的答案,现在我们需要从未知的问题中寻找未知的答案。今天的商务人士希望企业能够根据一些已知的数据、文化和能力,自动向有需要的人推荐。“比如我们服务平安银行的时候,工作人员看指标的时候,对方怎么知道现在存款指标很重要?这些应该由系统自动通知,而不是由工作人员自己通知。同时,人们习惯使用两样东西,一是手机,二是搜索。因此,市场必须降低整个数据的使用门槛,利用技术迭代帮助客户推送更有价值的数据。”
韩庆认为,随着数据和用户数量的增加,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数据可以是多方面的,考虑到并赋能每一个业务人员,导致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混乱。“现状是企业根本不知道有价值的数据在哪里。之前没有数据,所以企业希望IT收集所有数据;如今,数据和信息过载太多,企业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类型的数据。”
传统数据平台和分析
技术正面临赋能失灵,而大数据智能分析业务则日渐火热。因此,Kyligence 以云技术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为推动来解决所有的技术和数据的问题,因此“智能数据云”应运而生。据 Gartner 调研数据显示,74% 的用户选择使用云上“分析、BI 及数据科学”的相关服务,这表明云上构建企业数据服务与管理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面向这一趋势,Kyligence 也迭代了自身的产品:企业级并以公有云版本为主的 Kyligence 全新版本(v4.5) 。
值得一提的是,Kyligence 还正式推出玄武计划,加速下一代基于 Kubernetes及分布式对象存储等架构的私有云产品落地的进程,为大型企业级客户提供私有云环境运行 AI 增强数据服务与管理的能力。除玄武计划外,Kyligence也宣布 Kyligence Partner Network 合作伙伴计划,该计划将从培训认证、资源支持、推广合作等方面赋能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智能管理最有价值数据,支持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以下为Kyligence联合创始人兼 CEO 韩卿与36 氪等媒体的采访实录:
媒体:这两年大家都在讨论开源相关的话题,包括中美在开源环境上也有一些差距,您怎么看待国内的开源环境?
韩卿:从去年开始,不管是在基础社区还是基于开源做商业化,开源都被讨论的非常火热,Kyligence 从 2015 年开始走开源商业化道路,是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导,贡献到 Apache 软件基金会的顶级开源项目。我认为这是好事情,说明国内正在涌现越来越多开源的技术。通过大家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有利于开源技术的落地和发展,更甚者加速了技术的成熟发展周期,促进中国在底层技术上的提升。中美之间差距确实会有,不过可以看到国内非常不错的一些开源社区包括我们 Apache Kylin 等等都在走向全球化,为全球开源社区做更多的贡献,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媒体:Kyligence 出云原生的产品也有两年左右了,云原生从去年到现在成为一个非常火的概念,Kyligence 做云原生是不是可以称之为转型?我想听您聊一聊 Kyligence 做这个云原生的转型都做了哪些事,或者云原生没有那么火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云原生这个方向?
韩卿:云原生是我们的一个战略转型,Kyligence 最早出来创业的时候是作为 Apache Kylin 的开源项目,这个开源项目最早的定位是基于 Hadoop 技术帮助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但在2018年我们决定往云原生方向转型,Kyligence 真正的云原生版本是在2020年初的时候推向市场,整个技术架构里面没有任何对 Hadoop 的依赖,在云上只依赖云的存储和技术资源,目前已有众多客户案例,例如瑞士银行等都在使用。
Kyligence 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通过服务全球客户,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较早之前,我们就会被国外的客户问到是否有云版产品,这时我们发现市场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做了调整。不过我们最开始第一个在云上版本还是以Hadoop为基础,客户反馈也不错,但是后续发现 Hadoop 带来的挑战甚至会被放大,这个时候 Kyligence 发现可能需要做一些新的转型,所以就把整个体系架构从底层全部做了更改。可以说,基于对全球市场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及时洞察,我们做了相应及时的调整,现在看来,我们做对了。
媒体:Kyligence 发布玄武计划时提到了国产化,为什么会把国产化列到其中?在国产化上,Kyligence未来的愿景是什么样的?
韩卿:Kyligence 一直面向全球客户。除了中国,我们在美国和东南亚都有一些付费的客户,尤其是我们的开源项目 Apache Kylin 在全球有超过1500家企业用户。今天提到中国的环境,尤其是在云计算方面,中美 IT的基础架构展现了不一样的地方。例如美国、欧洲的 IT 基础架构基本以公有云为主,不太会走私有云这条路,但在国内大有不同。目前 Kyligence 产品有公有云版本,我们也正在投入资源做一些基于私有云的产品。对于国产化,国内也是一个风潮。我们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通过不断发展与实践,收获了很多丰富的经验,接下来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创有关国产化方面的技术架构和内容。
媒体:最近数据安全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您也提到现在的数据是分布式的,很难将一个数据集中一个系统处理,这会导致一些很严重的数据安全问题。Kyligence 在做技术上还是战略上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的?
韩卿:首先,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技术产品,我们提供的是软件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是把相应的安全和合规的要求融合在产品中了,例如利用了行业里比较流行的先进的安全能力。我也一直在强调两个方面:第一是信息安全本身,Kyligence 已通过 ISO9001,ISO27001 及 SOC2 Type1 等各项认证及审计;第二是我们也会在安全上投入更多资源,目前也跟安全的厂商合作,甚至跟我们客户合作时,我们客户会聘请第三方的安全公司扫描漏洞,确保我们的软件产品生产出来是符合安全相关的要求和规范,这些都会有第三方来做验证。
媒体:Kyligence 宣布战略升级的智能数据云还有合作伙伴的网络和玄武计划,可不可以具体从行业聚焦的角度介绍一下基于技术和生态伙伴合作在未来这一年的发展方向。
韩卿:我们在行业上还是会聚焦自己擅长的大行业,金融、制造、零售、电信等等行业,由于每个行业的特性不太一样,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先做深做透,这是我们的选择。尤其在金融行业,整个金融行业不管是对安全还是赋能业务本身,对于数据服务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要求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所以我们会跟这些行业的头部客户或者领先的创新客户一起合作尝试做一些新的东西。
在生态方面,我们会在几个方向上发展:一方面会与更多的云厂商合作,已经合作了微软云 Azure、亚马逊云 AWS、华为云等公有云平台,后续还会有腾讯云、阿里云、谷歌云等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拓展合作伙伴类型,目前合作了 各类 BI 厂商,各种应用厂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