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摆放着十四张桌子,桌子旁边立着十四面不同国家的国旗。与会人员均为上海合作组织第四届青年交流营营员,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
这是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首次举办合作洽谈会,现场气氛超出了大家的预期。营员们在摊位上摆满了自己国家的特色美食和精美工艺品,并留出一摞介绍自己资源和项目的手册,供前来“洽谈”的伙伴们阅读。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一些露营者摇着手鼓,跟着摊位旁的鼓声载歌载舞。
吉尔吉斯斯坦露营者收到乌兹别克斯坦朋友送来的蜂蜜;俄罗斯营员和中国营员谈无人机代理;一名塔吉克露营者兴奋地发现,在蒙古展示的背包图案与他自己国家的传统漫画非常相似。他告诉蒙古营员,两国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希望有机会成为合作伙伴。
塔吉克斯坦青年团成员Dinora Chabolova从各国合作伙伴那里收集名片,塞了杏干、蜂蜜和蛋糕给大家品尝。她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我非常喜欢这次交易会。我可以介绍我的祖国,家乡的山和特产,认识很多新朋友,希望能有更多的合作。”
Zinora Chabolova认为这一幕就像是一个交流营的缩影: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青年代表们一起交流、建立友谊、寻找机会。
4月26日,第四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在中国青岛开幕。应全国青联邀请,一周内有200多名营员参观了北京和青岛。
赵日格阿荣腾格尔歌手,蒙古国国有成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行政管理,毕业后回到蒙古国工作。现为外蒙古蒙古协会秘书长。他认为,来自上合组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青年代表参加青年交流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之间建立联系将促进国家之间的长期合作。他观察到,营员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加朋友”的层面,而是在寻找更多深入合作的机会。
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阿富汗学生马龙告诉记者,他最感兴趣的是上海与其他国家的地方经贸合作推介会。推介会上讲解了青岛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来自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农业、IT产业、文化创新、法律等领域的7位中外青年企业家分享并展示了最新的商业成果。
在来中国之前,马龙是阿富汗的一名中文老师,在一家名为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机构担任经理。他不仅希望通过这次商河青年交流营交到朋友,也希望找到机会和潜在的合作伙伴。“我们有机会在教育、铁路、建筑等各个方面进行合作。”他向周围的人介绍说,阿富汗有许多山,有丰富的矿产和宝石以及可供出口的干果。
推介会上,马龙交到了很多朋友,其中一家从事机器翻译的机构让他兴奋不已。“翻译是我们中心的一项伟大工程,可以通过翻译书籍等促进文化交流。”。
马龙还将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中英文介绍资料带到现场,“我想了解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
上海合作组织青年委员会吉尔吉斯斯坦联络处负责人、上海合作组织青年委员会轮值主席塔拉依贝克代勒别科夫说,上海合作组织青年委员会已经举办了70多场活动。他希望参加本次交流营的各国青年代表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有所推动,在“上海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牢固的友谊。
哈萨克代表团团长Danial Sonjetbayev认为,上海青年交流营让他们能够接触不同国家的青年,了解其他国家的项目,学习他们的经验,期待一起办一些项目。
15px;">此次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安排了参访上合地方经贸示范合作区、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项目、文旅影视项目、青年创业孵化器机构、海洋和绿色经济基地等行程。驱车前往参观地的路上,志愿者们被各国青年友好开放的心态打动。虽然语言不通,但营员们努力去了解彼此的文化。巴基斯坦的营员主动要求学习中文,“崂山”“青岛”“谢谢”等词语相继飘出车窗;塔吉克斯坦的一位营员向中国营员介绍家乡美食,他自豪地提起“和中国新疆风味不同的抓饭”;来自印度的营员蒂诗雅·马哈加在体验中国传统“成人礼”后,告诉身边的志愿者“我喜欢这套衣服和书签”;伊朗的营员则主动为一部本国电影“代言”。
在青岛东方影都,营员们聊起了不同国家的电影制作。印度代表团团长希玛德里·苏万介绍,中印影视文化领域的一直有交流,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曾访问位于印度孟买的宝莱坞电影城。在参观电影《流浪地球》的部分拍摄场地后,希玛德里·苏万表示,“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
伊朗代表团团长西亚克·巴德尔则邀请青岛东方影都的工作人员去参加伊朗的电影节,他表示伊朗也有导演在拍“一带一路”等关于中国的故事。
青年创业是本次上合青年交流营的重要主题。
“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鄂木斯克州代表阿列克桑德拉·科祖林娜是第三次来青岛交流,她认为,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不仅能够更好地推进青年交流,而且当营员回国后,也可以将收获分享给本国青年。
阿列克桑德拉·科祖林娜介绍,中俄两国在2016年~2018年已经大规模地开展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今年在俄罗斯和中国将各有12个地区运作24个孵化器交流项目,将有超过240个企业参加。
令她惊喜的是,中俄的合作经验得到了推广。今年,俄罗斯青联分别与白俄罗斯青联、乌兹别克斯坦青联启动了青年创业孵化器,“孵化器是一个独特的平台,我们年轻的参与者除了可以获取知识,也有机会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一起落实自己的商业设想,让各国的青年企业之间建立真正的商业项目”。
据了解,今年中俄两国承办孵化器交流项目的24个城市的协调人均纳入营员名单,以更好地与上合国家的其他青年朋友分享经验、探讨合作。
在本次交流营中,“筑梦丝路”青年创业国际论坛也受到营员的好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外交部欧亚司、俄罗斯青年联盟等专家和青年代表围绕“上合地区新动能与青年创业新机遇”作主旨演讲。此外,上合组织青年创业交流基地(青岛)在论坛上揭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签署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合作备忘录》;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与俄罗斯青年联盟国际项目中心签署了2019年“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合作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艳茹倡议,“希望今后上合组织各国在创业教育、创业孵化等各方面深度合作,激发上合国家青年的创新活力,帮助青年就业,共建美好家园”。
据了解,本届上合青年交流营聚焦“新机遇、新未来”主题,积极传播和响应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成果,探讨上合地区合作发展新机遇,促进上合青年建立友谊与合作,为各国创业机构和创业青年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搭建平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