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到834万人。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拓展就业空间、推进双创升级,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新路径”。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清在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虽然2019年就业创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但我国经济总体稳定,高校毕业生需求总体稳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她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拓展基层就业新空间,以更广阔的视野打开就业新渠道,以更务实的举措开拓“双创”新动能,以更优质的服务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
在《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
为拓宽就业领域,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教育部提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对基层就业实行学费补偿、贷款补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实行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服务国家创造就业战略,围绕“一带一路”、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要领域工作;拓展新兴产业就业空间;继续做好高校招生工作;支持大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
在推进创新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教育部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和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各高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进一步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暂停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学生复学后到相关专业学习、允许本科生以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等政策。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支持。高校要积极推动科研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向创新创业型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高校要通过政府扶持、自建学校、校外合作、创业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教育部还要求强化部委、省、校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供需智能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指导。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以低年级学生的职业启蒙为重点,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求职技能为重点。根据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
2019年,河南省将举办以分行业、分区域、分行业、分学科为特色的就业双选会活动200余场,促进全省6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河北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根据大学生创业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给予补贴。深入实施广西贫困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对中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援助全覆盖;湖南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高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健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校校校企协同育人和国际合作新机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与上年同期相比,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略有提升,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