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康房地产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上升的发展通道,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信托金融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都试水了杨康产业。从已实施的养老地产项目来看,在规划设计方面,虽然这些项目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从全面小康走向全民健康
大健康与大文化旅游融合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医疗、文化、旅游、休闲的融合催生了高端医疗、专科医疗、康复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市场热点,成为大众旅游、健康消费的新需求。
康养文旅,主动式进化3.0时代
纵观中国杨康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0时代:靠气候资源,卖候鸟生活。
候鸟式的医疗保健和鸟类一样,选择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季节变化的不同地方。三亚这种从2000年开始的健康旅游模式,从2009年开始大幅上涨,也带来了三亚和海南房地产市场的井喷。
“三亚候鸟”是杨康吕雯1.0的代名词。
2.0时代:靠医疗概念,卖康养地产
2010年前后,随着三亚候鸟式养生市场日益激烈,全国养生度假地产市场火爆,开启了中国养生文化旅游2.0时代。
目前,康养与地产概念的结合主要有三种类型:居家康养社区、度假康养地产、专业医疗康养地产。
未来,杨康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更加关注更广泛的受众,向积极健康的生活转变,这就需要杨康文化旅游3.0的新时代。
康养文旅3.0时代:亚健康成大健康问题核心
正如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文化精神生活的丰富,全民健康也是如此,必然是“健康生态、健康文化、健康生活、健康生活”四个状态的融合,是“生态中国、健康中国、宜居中国、文化中国”四位一体的战略聚合。
未来,杨康文旅的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运营思路需要积极演进、整合迭代、三次升级。
但仍有部分养老地产开发商对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行业目前缺乏普遍适用的养老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有业内人士和相关学者从规划选址、景观布局、交通组织、设计规模、卫生设计、配套服务六个方面总结了养老地产的一些规划设计要点。
一、规划选址要求
在设计开发普通住宅小区时,一般要求项目选址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选择适宜居住、设施便利、不利干扰少的区域。
不同类型的养老社区对选址有不同的要求。基本医疗保健项目需要达到一般医疗保健地产的标准,满足基本健康生活的要求。高端医疗社区需要优越甚至稀缺的独特自然和社会环境。
二、对环境景观设计的要求
对于杨康房地产项目,需要明确绿地率和绿植选择。
(一)高绿地率
根据居住区标准要求,新建高品质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但
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上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更敏感,养老地产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绿地率的提高。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端康养地产项目绿地率不应低于40%,基础型康养地产项目不应低于 35%。
(二)高供氧绿植组合
目前居住区规划中,较常采用的是富氧植被组合法,即根据各种不同植被每公顷能提供的氧气量值来进行植被搭配种植。据研究,林地,尤其是阔叶林地的单位供氧量最大,其次是水体。因此在养老社区中,在地理和气候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阔叶林与水体的布置。
三、对交通组织的要求
(一)人车分流系统是基本要求
在目前的社区规划中,人车分流已经是被普遍认可的交通组织模式。而在康养社区中,既要安排人车分流,又要组织机动车方便入户或靠近住处,必要地段实行机动车与电瓶车的转换。

(二)结合景观体系打造慢生活步行系统
老年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健康和养生。无论是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养老项目,还是自然资源条件相对匮乏的养老项目,都有必要结合自身景观体系打造慢生活步行系统,以提供老年人开展健康养生活动的场所。
四、规划尺度要求
(一)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
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区的综合环境品质。因此,康养地产项目原则上不主张高层建筑,项目确有需要,可将高层与低层、多层分开布置。建筑高度上,建议以低层、多层为主,建筑高度小于20 米,保证足够的日照间距,建筑密度应大于25%,小于35%。
(二)宜人的活动场所尺度
活动场所是老年人平时最常使用的地方,对其设计应该充分地满足人性化的感受需求。根据“外部模数理论”,20~25米是适宜人活动的外部空间基本尺度,因此景观步行带上设置休闲设施,如桌椅、花坛、台阶的布置,建议以25~50 米间距为宜。
(三)适合老年人出行的服务设施设置半径
通过对老年人行为习惯的进行调查显示得出,养老社区的服务设施布置应以组团级设施150 米为服务半径,小区级 300 米为服务半径,社区级500 米服务半径,方便老年人使用服务设施。部分大型社区中,服务设施距离较远的,可以引入区内电瓶车交通系统,解决跨区域出行需求。
五、对日照通风卫生的要求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0.2.1(1)条,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规划上应尽量争取南向布置住宅,减少东西布置,避免“纯北向”住宅。南方高温潮湿地区的养老住宅还应考虑夏季通风设计,住宅排列上应便于夏季凉风进入,户型保证有两个以上的朝向。

六、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
康养地产区别于一般居住区的重要特点是能提供较完善的适老生活配套和医疗护理条件,这也是很多老年人选择养老社区的关键考虑因素。
(一)无障碍道路系统为强制性建设内容
目前国内比较高端的居住区都会进行无障碍道路系统设计,包括盲道、轮椅专用道、轮椅入户坡道、长坡升降梯等,在养老社区中无障碍道路设计则应为强制性内容,并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在道路设计的细节上给予更多的专门考虑。
(二)入户式和随身式急救护理系统
老年人是容易出现突发病情的群体,因此,老年社区需要配备入户式急救呼叫系统,在高端的养老社区中,还应引入老年人随身急救呼叫系统。针对身体状态不太稳定的老年人,为其配备贴身的警报器,通过警报器,医疗中心可以随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在紧急情况下,老年人可随时按警报器呼叫急救中心寻求帮助。
(三)医疗体检康复中心
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还希望在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及养生指导,因此,康养地产项目多会与一些知名的综合型医院合作,开设体检、日常保健、养生调理、老年疾病预防与治疗科室,让老年人住得舒心,子女们工作安心。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关注要点外,康养社区还有其他一些规划设计细节需要考虑,比如文化娱乐活动的引入、结合心理学的景观设计等等。
因此,通过中国式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打造来输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康养文旅3.0时代的最好应变,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能够在生命的质量和长度上都有收获,重塑生命持久活力。
因此,无论是想发展康养文旅的地方政府,还是谋求向康养文旅产业转型的跨界企业,只有先搞清楚康养文旅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之变,才有可能抢占康养文旅3.0时代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