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陈薇 实习生 侯硕
在炎热的夏天,美味的小龙虾养活了许多“美食家”,并使许多人通过饲养小龙虾致富。
在河南省商水县,“80后”男孩刘洋另辟蹊径,靠卖虾笼起家。在过去的端午节,他从来没有休息过,每天,他都会送出成千上万个虾笼。商水县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虾笼产地,约70%的虾笼产于此。
【捉鱼捕虾的爱好成了创业的灵感】
作为一名“80后”,在安徽农村长大的刘洋对捕鱼虾并不陌生,在朋友中甚至是这方面的好手。
长大后,他离开安徽老家到外地打工,却意外地发现,捕鱼捕虾可能会成为未来创业的方向。
“这几年,我在工作的时候,发现城里人越来越喜欢吃小龙虾了。小龙虾越来越贵,养小龙虾、抓小龙虾的人越来越多。”当别人在饭后漫不经心地把小龙虾的价值倍增当作一个故事来讲时,刘洋敏感地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商机。
但是,他对养殖小龙虾不感兴趣,而是对捕捞鱼虾感兴趣,这让他想到了卖虾笼。有鉴于此,两年多前,刘洋经朋友介绍来到河南商水,成立了一家生产虾笼的工厂。
【捕虾网虽然小 手工编织却少不了】
商水县没有河湖,没有渔业生产。刘洋选择商水县开办自己的虾笼厂,是因为商水县本身就是我国重要的渔网加工基地。
刘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虽然虾笼看起来很普通,但制作起来有很多精致的要求。即使是现在,有些工序也不能用机器完成,只能用手工缝制。
商水县在2004年有了第一家渔网加工厂,因为当地人返乡创业。此后,这个小产业在商水县发展迅速,有大、中、小20多个规格。为了降低成本,当地企业学会了充分利用渔网加工链中的许多工业废料。
由于参与渔网编织的妇女大多是商水县的留守妇女,目前商水县有7万名妇女留在家中,通过编织渔网赚取更多收入。这些女工的日均收入在100元以上,在天猫618的旺季会更高。
刘洋在这里设厂,是因为看中了商水县的工业基地。建厂两年多来,刘洋从一个两三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全厂近500人,大部分是当地留守妇女,厂区面积从几百平方米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
【电商卖捕虾笼比传统批发零售市场更大】
每年4月至7月的小龙虾季节是刘洋最忙的季节。
“从五月份开始,我就没怎么休息过。我每天都在工厂加班,生产线已经开到最大。”刘洋说6月7日是端午节,他没有休息。他和工人们一起加班。这个季节是小龙虾爱好者的盛宴,也是刘阳渔民和工厂最重要的收获季节。
在刘洋创业之初,商水当地很多企业仍然通过传统的批发零售方式销售渔网,但这种销售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刘洋在创业之初就选择了电商渠道卖虾笼。
他在天猫开了旗舰店。仅在今年天猫618前夕,他就尝试参与了一场“千万爆款团”活动,一下子卖出了13000多张虾网,直接爆仓,动员所有工人、亲戚朋友整整两天发货。618年期间,他的店每天卖出一万多件。
这种销售方式帮助他在近两年打开了市场,赢得了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小龙虾养殖大省的客户。现在虾笼甚至出口海外,销往马来西亚。
如今,商水很多企业掌握了线上销售的方式,销量比以前的传统渠道更大。
“你吃的小龙虾70%都是上水生产的虾笼抓来的。大约小龙虾一听到河南省商水县的名字就会颤抖。”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