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重大机遇,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
不断丰富教育形式,营造开放教育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外、线上线下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国际化、开放化的教育环境。比如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国家工程培训中心为依托,以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教学科研等各类实验室为支撑,依托校外实习、培训、实践教育等资源,深化校企、校校、国际组织合作,共建创新创业联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此外,高校要积极打造“创意空间”,打造“创业孵化服务园”,营造“制造者”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激情,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交流发展平台,为有基础、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实现教育全覆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积极探索产教合作、科教融合等教育模式,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全覆盖。对于高校来说,关键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主题,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案例和实验课程,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专业教育课程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格培养体系与知识培养体系融合。在价值观塑造方面,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的激荡中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创新创业基因融入价值观;在思维训练方面,学生不仅要有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要有系统思维、战略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在能力培养方面,允许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二要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数字资源,积极实施多种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型”“参与型”等教学方式改革,建设跨学科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造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系统化培训,建立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师和专职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兼职授课,形成开放、动态的创新创业导师聘用机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的一项新工作,也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全局的工作;既需要重点工作,也需要制度保障和政策推动。高校要坚持“广覆盖、全过程、普遍受益、可持续”的指导思想,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并纳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等。并以各种形式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作者系山东大学校长)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