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diy创意礼品店校园创业 校园文创产品创业策划书

这波文创产品火了!

这并不是特指故宫印刷的冰箱贴纸、手机壳等周边产品。一个默默无闻的独立设计师,或许正好可以戳中你的心,设计出一个非常规的新产品。小礼物背后的大众消费正在拉开普通人与独立设计师的距离,带来了蓬勃的大市场,——文化创意产业。

成都唐明创意工作区创始人余侃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春节期间,他收到了十几件特别的礼物,大部分来自成都的独立设计师,包括尹九龙设计的茶杯、手工制作的陶瓷摆件、年轻手工画家制作的“国风猫卷”。

余侃在朋友圈里写道: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成都文创产品生产出来。这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圈外,实现大众消费的表现。于侃认为,从这些小礼物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成都的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竞争力寻找在城市竞争中突围的可能,无论是在创意能力还是消费市场方面。

唐明创意工作区手工皮革体验馆图片来源:东方IC

生 产 力

“方便面猫”,一个知名的猫IP,曾经以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为主题的年画风靡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者和插画师“方便面”的根在成都。从插图到如今在全国多个城市销售的“头顶上的食物”盲盒玩具,其发展路径恰恰是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缩影。

“方便面猫”

余侃自称是证人。十年前,当唐明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就开始在成都寻找第一批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者。“找”是因为当时我们几乎面临人才短缺,需要在圈子里找到有潜力的年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起初,余侃一整年接触了20多个项目。直到2014年,唐明创意团队的数量才刚刚超过40个。如今,源源不断的“方便面猫”正在积极敲开大厅的大门。于侃说,目前,音乐、视频、设计、策划、动画、画廊等50多家实体入驻唐明,每年有200多个组织和项目参与小微文化创作合作。

在变化的背后,余侃把原因归结为时代对人的影响。一个现象是,如今的90后、00后大多出生在一个稳定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他们接受的教育和被赋予的价值观,都在推动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精神价值,即从过去用价值驱动社会发展到满足群众不满足的精神空间。

大部分都是初出茅庐,但很有创意。比如插画师布戈毕业于西班牙埃斯库埃拉德阿尔特费尔南多埃斯特韦斯艺术学院,主修插画。与海外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绘本《El Miedo de Ivan / 伊万的恐惧》荣获2014年美国立即生活奖绘本银奖。回国后定居唐明,他塑造的人物“羞”成了成功的“IP”。一组将人物画进成都传统小吃的作品被评为“,

“耻辱”

不可否认,这些年轻人构成了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力,他们的产品更具辨识度。除了插画师“方便面”等四川本土设计师,还吸引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文化创造本身就是一种群体行为,这些新生代的生产力正在成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消 费 力

今年五一假期,成都有一条不到500米的小巷,接待了近万名游客。他们大多来自外地,仰慕“魁星楼街”之名,这是成都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创意基因。

怒空间是余侃在魁星楼街建立的一个复合创意空间和书籍

、手作、展览、音乐、思想分享,这里浓缩了成都创作人的价值。你在进门处,就可以买到一张独立插画师的原创川剧熊猫,或是带走一盒卡纸拼图盒,回家自己拼成一个正在吃竹子的熊猫。对外地游客,这将是能够代表成都的极好伴手礼。


↑关于熊猫的文创产品


这里还是距当地设计师最近的地方,并为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文创作品提供了极好的展示和销售平台。而市场也给予回馈——于侃透露,Nu Space的消费力不容小觑,尤其在文创产品上,当地的购买热情可比肩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这在近期知名乐队的全国巡演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今年,知名摇滚乐队星球撞树的首次巡演选择了成都在内的20个城市,成都场落户Nu Space,而其售票热度和规模空前,几乎与北京场和上海场相当。


成都向来以极强的消费力闻名。据《2018成都文创指数》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文创关注度方面,成都以28.94%的增速稳居全国第一,全国用户从文化、设计、时尚、旅游、美食等方方面面挖掘出了成都独特的文创基因。而文化领域的消费力,则奠定了小众文化的大众消费天然具有市场。于侃说,消费决定市场,在这场由“B2B”转向“B2C”文化消费中,消费力将是成都的主要竞争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消费者与设计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于侃的观点是,明堂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创肌体,“只有当城市的文化空间变得普遍,当看画展、看小话剧、看艺术展如同家常便饭,才是艺术真的融入城市生活了。一个城市需要很多的艺术空间,并让它们落地生根,比如一个区两三个,常态化。”


↑位于奎星楼街55号的明堂创意工作区 图片来源:东方IC


痛 点 与 潜 力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大城市打造本土特色文化、以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势头非常明显。以城市GDP计算,排名第8的成都,以及其前后相邻的重庆、天津、苏州以及武汉、苏州、南京,无一不提出了提升本地文化影响力的计划。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文化产业中,时间是重要的催化剂,同样也是发展痛点。于侃曾看到过很多有才华的人,最后因未能收获预想的价值而决定放弃。好的商业化的运作也许将反哺艺术的发展,这也是文创产品发展的逻辑——“买不起名画,但文创产品可以把艺术品变成更多有趣的产品,让更多人带回家。”


↑关于熊猫的文创产品


当文创产业的价值被越来越多城市所看到,随之而来的就是“成长的烦恼”。城市首先必须正视,集体发力文创产品,是否意味着重复性的低效竞争?于侃认为,文创产业不是一种普适性的产业,“即使在欧美,并非每座城市都有发展的基因”。


对于国内城市而言,首先要找到创造的灵魂,就是独特的文化观点和那个地方拥有的文化特性。作为一种文化和哲学观念,这有助于文化的产出,所有的这些都塑造了城市和行业,比如说英国的戏剧行业历史非常长,纽约则有着领先的广告业。


“各个城市有着各自的品质,成都拥有成为世界文化城市的所有因素。成都正敞开怀抱,拥抱这一切,非常的包容,同时也会让文化产业变得非常的有趣。”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摄影报道


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