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议在三年内开展5000多万次补贴职业技能培训。今天,开发时间超过33,354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改变了你的生活吗?
阅读技巧
去年发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从失业保险基金余额中拿出1000亿元,三年内开展5000多万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自实施一年多以来效果如何?记者发现,通过校企合作、免费在线技能培训、劳动者培训等新学徒培训,很多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
去年底,山东聊城农民工马广水在村里参加焊工培训后,基本掌握了实用技能。这让他今年外出工作时更加自信。他没有做杂工,而是成了供不应求的技术工人,收入增长了30%。
马广水参加的焊工培训得益于各地正在开展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去年发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从失业保险基金余额中拿出1000亿元,三年内开展5000多万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为加快职业培训的信息化和便捷化,近日,38个城市也启动了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这样,职工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领取电子培训券,扫码,参加培训,无需提前垫付资金,事后报销。
除了电子培训券,职业技能提升自实施一年多以来,效果如何?
扩大培训,重点培训关键群体
目前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的旺季。今年,福建寿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三湘合作班”,计划招收85名初中毕业生。“现在已经有100多名学生报名。接下来,我们将采访注册学生,并与他们的父母交谈。”福建三湘新材料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范说。
“三湘合作班”是“招聘即招生,进企业即进学校,校企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班。除了与寿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外,范告诉记者,公司刚刚与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正准备与宁德师范学院签署协议,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提升寿宁年轻人的技能水平。
“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寿宁县人才办专门制定了‘千人培养计划’。校企合作是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之一。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培养,培养1000名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工作需要5年。”范透露,对于校企合作所需的学费和学生困难补助,人才办和企业按133.36万的比例投入。
这种校企合作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全国各类企业要开展新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训,三年内培养100万名新学徒。
与高校合作的不仅仅是企业。聊城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负责培训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为聊城所辖临清市、阳谷县等地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政府出钱、机构挂牌、农民选聘”等职业技能培训。
“在一些地方,农民的技能已经建立
能(创业)培训夜校,利用晚上时间为农民工送课上门,这样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技术。”这位教师介绍,他们开设有电工、焊工、钳工、汽车维修、育婴等多工种培训课程,通过学习学员可以取得证书,还可以被推荐工作,外出务工也有了技能水平的证明,每月工资较此前高出500元~1000元,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据统计,2019年全国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77.66万人次,超额完成当年1500万人次的培训目标。
线下不足线上补
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极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社部门积极调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原有部署,探索实施线上技能培训,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在微信搜索‘济宁创业大学’,点击在线学习就可以进入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界面。”山东济宁市创业大学副校长王见峰如是推介自家学习平台。
疫情防控期间,济宁自主研发的创业大学职业教育平台,成了当地线上培训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的“主阵地”。王见峰透露,今年以来他们已经在线培训了5000余人。
谈及线上技能培训的效果,他向记者举例,疫情以来,直播卖货火了,创业大学开展了短视频技能培训课程,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学生参加培训后,参加了“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帮助济宁特色农产品线上直播推广卖货,观看总人数55万人,卖了5000多件商品。
株洲齿轮公司是齿轮传动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疫情暴发后,公司暂停线下集中培训,开始策划启动线上培训,先后投入15万元进行课程开发和平台运营使用,上线了时代光华和培训宝线上培训平台。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大部分企业将传统的安全、技能和质量培训等,转为线上培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这种无接触培训,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帮助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未就业毕业生、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人群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截至6月15日,全国线上职业培训实名注册人数已超过1324.5万人次,开展线上培训超过1208.1万人次。
以工代训保就业
今年6月,山东济宁市人社局向九龙贵和集团发放了3000元的以工代训补贴,这是当地发放的第一笔以工代训补贴。
“6月初我们公司新招了6个人,让他们边工作边培训。人社服务专员告诉我们有项以工代训补贴,可以申领。”九龙贵和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丹丹说,抱着试试的心态,公司提交了材料,没想到,补贴很快到账了。截至6月底,济宁市共向7家企业114名职工发放以工代训补贴5.7万元。
以工代训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接受技能培训,上岗即培训、培训即就业。今年5月,人社部办公厅提出各地要大力开展以工代训,将以工代训作为今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等开展以工代训,支持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为了提升劳动者技能、稳定岗位保就业,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地方落实不遗余力。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公司工业工程部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录用员工1800余人,已完成1025人次岗前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工种设计课程,将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保证生产、培训两不误。确保在明年底前,一线员工接受相关技能培训。”
7月底的一天,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26个乡镇的90名学员,走进峨眉山市金威利运动用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当天,他们正式上岗接受培训。
制鞋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熟练员工的需求量大。乐山援彝工作队通过与对口援助的金威利协调磋商,计划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送配500人,后期通过参加培训的人员“帮传带”,预计“乐美扶贫工厂”建成后,将带动2000人就业。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