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是2019年,似乎离“大众创业创新”已经很久了。回到2014年,当你走进中关村,你会发现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然而不同的是,咖啡不仅仅是咖啡,而是“互联网创业”的代名词。
生存还是毁灭?
这个问题对千千成千上万的企业家来说似乎极其荒谬。毕竟比起活着,不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吗?
于是,全国各地的工商、税务都成了世界上最热闹的职能部门,因为每天都需要迎来成千上万的法定代表人。其中,出场率最高的,就是大学生脸上的青涩和年轻面孔。
年轻人应该自己创业吗?这个问题比“要不要呼吸”更可笑。
无息贷款、减税和租金优惠.这是创业者的最佳时机,也是年轻人逆天的最佳渠道。不创作有理由吗?
线上名人的经济,娱乐时代的全称,5G,物联网,很多名词让太多人一夜走红一夜暴富,这也刺激了太多人其他。
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如果不创业,哪里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大城市我们如何养活自己?
所以,创业与否从来不是很多人的选择题。这是必答!
如果把视角提升到上帝的高度,每个企业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
因为“大众创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刺激消费。
算算吧,老牌大企业支付宝,美团,腾讯。
看新企业:滴滴、OFO,物流、快递同城。等等~哪个没有刺激消费?
旧风口逐渐消失,新风口重新开始,于是市场发展的底线被大家明确。由此,过去只剩下一条路:消费。
曾经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把不同人的消费能力按顺序排列:女人>孩子>老人>猫狗>男人。
在我看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企业家>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
为什么在这一排?
因为企业家先解决自己的就业,才能在更好的情况下支持别人。如果产品和服务有市场,也可以促进上下游的发展,直接产生新的GDP。
当然,如果创业失败,也不必难过。毕竟你从家里借的钱都投资在办公桌椅、房租、水电上了。严格来说,也带动了消费。
所以,当你在黑暗中感到无助的时候,如果有人再问你:你为什么选择创业?你可以坚定地回答:为了改变世界。
创业难吗?难!因为90%的创业者都失败了!
这是最直接的统计结果!
《103010》的作者、硅谷资深企业家本霍洛维茨说:
“在担任CEO的八年多时间里,只有三天是好日子,剩下的八年几乎都是艰难的。”
根据不科学的统计,有人说,创业者面前往往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有10%机会生存的路,另一条是将近90%的骨头都没了。
在我看来,90%的数据有些保守,应该是99.9999%。
另一项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不管真相是什么,有一件事。
可以肯定,创业让许多人的寿命也在缩短。加班,劳心,费神,~甘来、李华、茅侃侃...这些年轻的名字不知你还是否熟悉,他们的离去彷如隔日。
脚踩悬崖上的钢丝,却强迫自己不停奔跑——想必这是大多数创业者的真实写照。
可更荒诞的是,那些你倾注一切甚至赌上性命的事,对于资本而言,不过是一场非常随机的概率游戏。
有人说,“天下武功,为快不破”,这句话被很多创业者奉为圭臬。
好比在这个到处讲究速成的时代,耐心,仿佛成了一种最稀缺的心态。
我们急着有钱,着急出名,着急成功,着急向全世界证明自己...可我们也许忘记了,人生很多事,并非是一条直线。
如果你不主动退后一步,喘口气停一停,迟早会有什么东西逼着你停下来。比如大病一场,又比如死亡。
曾经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跑去问刚刚出狱的九旬老人褚时健:“为什么我大学毕业都六七年了,却一件事都没成功?”。
褚时健回答:“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都10多年了,你急什么?”。
由此可见,创业本质其实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幸存者游戏。
从概率的角度而言,少数人赢的是密度,多数人拼的是长度。
因此,创业慢不得,但更加急不得。
过去的几年,许多创业者不亚于好莱坞里的超级巨星。
他们白天在聚光灯下表演速度与激情,夜晚便锁上房门玩起了末日的迷踪。
正所谓“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人生最大的苦不是死亡,而是明知死期将至,但却不得不隐忍扛着。
一向彪悍的罗永浩面对着镜头,说:“随时发不出工资、随时倒闭,随时被债主围楼,那个时候我是想过自杀的。”
往日的天才少年戴威,在ofo全体动员大会上说:“我曾经想过放弃,但如今除了倒闭,一切皆有可能。”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才时隔一个多月,自己便被北京海淀区法院列入了“老赖”的名单。
而另一个愿为梦想窒息的“老赖”贾跃亭,此时仍迟迟没有回国。
由此看来,“给予他一切,然后再拿走”,果真是摧毁一个人的最好办法。
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
在成功人士和投资人的眼中,答案当然是后者。毕竟创业成功了,连放个屁都有理。
在一杯咖啡就能喝出一笔巨额融资的时代,没有人会关心怎么赚钱。
可问题是,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原始积累、缺乏失败经验的年轻创业者而言,放弃赚钱,无异于自取灭亡。
为什么人人都爱钱,但创业者却迟迟不肯赚钱?
答案很简单,因为赚钱实在太难了。
毕竟,它需要你证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有价值的,而并非是伪需求。
正如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想法是愚蠢的,所以融资,便成为了许多创业者证明自己的最佳策略。
可惜的是,他们挑错了对手,因为资本从不关心梦想,它关心的是回报、是能否将来把你卖出个好价钱。
这也是为什么陶碧华把老干妈做出了每年10几个亿的利润,却坚决不上市的原由。
毕竟,会赚钱的人太少了,而会讲故事的人现如今满大街都是。
创业,就是把最基础的事,做到100分以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无暇理解。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句话不知害惨了多少人。
趋势、窗口、红利...过去这些词仿佛有着巨大的魔力,就好比儿时街头巷尾响起收破烂儿的叫卖声,穿透砌墙,撩拨人心。
电视上播放着各种创业真人秀,媒体们大肆宣扬着成功逆袭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的“淫威”下,传统行业百废待兴,没有一个人希望在这波变革的浪潮中错失机会。
于是,制造业的老板卖掉了工厂,干起了直销;零售业的老板关掉了门店,做起了微商;而更多的人则混进了咖啡店,白天“互联网+”,晚上“+互联网”。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转型,几乎成为了传统行业最高频的词汇。
可遗憾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那些最终活下来的,竟然是那群坚持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夯实的“笨蛋”。
更可恨的事,当你回过头冷静下来,那些靠趋势发了家的既得利益者,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
“未来10年,我们应该把资源all in在不变的事情上。”
至此,许多人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只能埋起头来再度大炼钢铁。
所以,这个世界上哪来的什么转型和方向。为用户提供价值,才是绝大多数创业者所能捕捉到的唯一趋势。
到底为什么创业?
在过去的10年里,无数年轻的创业者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他们像气球一般快速膨胀,再像泡沫一样瞬间幻灭。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有无数人脚踩趋势红利,在梦想和激情的涌动下实现了财富逆袭,上演了一出出令人瞩目的崛起大戏。
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激情的背后有一群百无禁忌的弄潮儿,他们在资本的鼓动下沦为了非理性的奴隶,这种激情又把市场推向了无序和盲动。
当激情来袭,你几乎看不到理性。
从电商到支付,从团购到打车,从订餐到按摩...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成百上千个APP参与竞争,动辄几十亿烧钱补贴。
然而,当经济复归理性,绝大多数创业者兵败落难之际,往往是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2018年,一个激情的年代宣告结束,而更有激情2019年也临近国庆了,有人说这是新的时代,不知道你们准备好了吗?如果要做,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不做,提早放弃。这条路很难,但是也很精彩!
创业之路不好走,但是如果你想好了,那么这条路有我们相伴,我们也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一个摸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