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带领下,这只昔日的“落后村”蝴蝶变成了如今的“先进村”;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掀起了种小杂粮的风,从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增加到今天的7000多元;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习俗从“只管自家门前的事”变成了“团结邻里”“互相帮助”。他就是曹王勇,郏县金明寺镇袁家岔村党支部书记。
富不忘本立志改变落后面貌
高中毕业后不久,曹就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并率先在金明寺镇开了一家粮食购销店。但是,他每次往返村里,都要看着村民“背对着天面对黄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这让他感到很不舒服。2015年村“两委”换届期间,在众多村民的期待和呼声下,曹以高票当选为袁家岔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时候,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既开心又担心。他很高兴终于有机会为村子做点什么,但他担心自己能否胜任这么重要的任务。“既然大家都信任我,选择我,我就不能辜负村民。我要以实际行动回报村民,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曹淡淡地说道。
“一场大雨过后,原村委会办公室的墙壁全部脱落,门窗被冲走,屋顶裂开了裂缝。我不知道哪一天会崩溃。”说到老的村级职务,村民们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任职之初,曹就争取到专项资金20多万元,对原村委会位置的5孔洞进行了修缮,设置了办公室、会议室、党建室等。购置了办公设备,并对庭院进行了硬化和美化。“宽敞舒适的新位置,不仅解决了党员干部议事的场地问题,还极大方便了村民办理日常业务,一下子提振了信心,给大家一种‘家’的归属感。”曹对说: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以来,曹争取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两条生产路,分别与村道相连,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生产出行条件。此外,还争取资金18万元,为辖区内的九龙沟、碾子沟自然村修建一口水井,解决了村民多年饮水困难的问题。
如今,袁家岔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外观干净整洁,成为了知名的“模范村”。
初心不改誓要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金明寺镇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适宜种植谷子、绿豆、高粱等农作物。金明寺镇耕地面积3.1万多亩,是佳县重要的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为此,2015年,曹利用自己的佳县益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与12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地膜、种子、肥料,以高于同期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向贫困户免费提供了180台微耕机和65辆机动三轮车。当年贫困户平均种粮收入达到1.78万元,大大增加了贫困户致富的信心。但是,曹对此并不满意。2016年,他与10个贫困村的1134户贫困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帮扶合同,包括本村及周边窖村、乔家阁村、刘家峁村,仅这一户就实现户均收入1.89万元。同时安排36户贫困户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曹,也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荣誉。曾获榆林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榆林市科普带头人、佳县返乡创业十强等多项荣誉。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