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话说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最初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概念。对于一个商业实体来说,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拥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意味着一个企业有一个既定的运营机制,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保障的。
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商业模式”。在分析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一类企业与市场中的用户、供应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关键要素的流动。
一般来说,商业模式有以下要素:
公司定位
关键资源能力
业务系统
盈利模式
现金流结构
企业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它包含各种既定的元素,这些元素相互碰撞,产生不确定的结果。
2
稻盛和夫的“人生事业的成功方程式"
成功公式生活和工作成果=思维模式能力热情
-tt-darkmode-color: #A3A3A3;">这是稻盛和夫著名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业的结果是由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能力”和“热情”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用0分至100表示。因为是用乘法计算,所以和那些炫耀自己有能力而不努力的人比较,那些觉得自己能力平平、却比任何人都努力的人,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思维方式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指对待人生的态度,它的范围可以从正 100 分至负 100 分。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生、事业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因此,在有能力和热情的同时,拥有做人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一、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才能或智能等先天性的资质;所谓“热情”,是指努力的意愿或热心等后天的努力;思考方式是指哲学、思想、伦理观等生活的姿态等人格因素。对于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只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考方式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为止。
二、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
这里所谓的“燃性”,是指对事物的热情。自燃性的人是指,最先对事物开始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可燃性的人,是指受到自燃性的人或其他已活跃起来的人的影响,能够活跃起来的人。不燃性的人是指,即使从周围受到影响,但也不为所动,反而打击周围人热情或意愿的人。
3
刘润的人生模式

在人生商业模式中,第一个重要的东西,叫做“能力”。刘润认为,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能力,不是演讲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抑或是多数人艳羡的赚钱能力。
刘润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勤奋、可怕的勤奋(努力)、高效而可怕的勤奋(沉淀)。
什么是高效而可怕的勤奋,换一个你可能更熟悉的名字,这其实就是“刻意练习”。一般而言,刻意练习的关键,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训练稍微困难的任务,从而获得最高效的进步。
当然,这一切是有前提的,第一,你真的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第二,确保所有的勤奋,都在你身体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拥有了“能力”,你还要提高做事的“效率”。提高效率的方式,其实也有系统的方法论,——选择、方法、工具。
选择,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有了高效而可怕的勤奋,有了自己的选择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提高做一件事情的效率?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借助方法和工具。
这就是效率更高的方法。除了用更高效的方法,你还可以借助工具来提高效率。
其次,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杠杆。常用的四种类型有: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
4
杠杆+乘数模式

本商业模式来自网络,具体作者不详。商业模式的解释如下:
公平地说,每个人都有时间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把时间花在哪里。因为有了时间的自由,每个人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出售自己的时间,获得相应的收入和资源。
而所谓“杠杆+乘数”,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出售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雇员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②艺术家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③投资人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雇员模式
雇员模式是大部分人正在使用的个人商业模式。比如,一个人打零工,给别人做家政服务,那就是在零售自己的时间,一个小时给别人打扫卫生,获得单价100元的报酬,一个小时给别人买菜做饭,获得200元的报酬,这些都是按时计费的工作。
现在市场上很多共享职业也是这种类型,比如滴滴司机,外卖骑手,兼职家教等等。
再比如,在一家公司上班,朝九晚五,其实就是把自己“一周五天,每天8个小时”的时间一次性批发卖给了公司,公司每个月给你结算一次工资。
不管是时间的零售还是批发,本质上都是“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雇员模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收入 - 时间”线性关系,你的收入是通过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意味着,如果某天你不工作,你也不会有收入。
社会上大部分人选择的都是“雇员模式”,一方面,这种商业模式的门槛比较低,大家容易上手,另一方面,这种商业模式因为公司企业的存在而非常普遍,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是个铁饭碗,这是中国人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
雇员模式表面上看起来安全,事实上却是一个容易碰到天花板的商业模式,它存在的风险是,我们的路很容易越走越窄,所以心存焦虑也在所难免。
当你只能采用“雇员模式”这种个人商业模式获得财富的时候,那根据“收入 = 单位时间售价 X 时间销售数量”这个公式,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优化你的雇员模式:
①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最普遍的提高单位时间售价的方法,是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其次,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自我学习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你持续在一个领域里深耕,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的时候,你的单位时间售价自然会提高,职业上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因为你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经验和口碑,你的收入反而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②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如果要提高时间销售数量,就得要延长工作时长,压缩其他方面的时间,比如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工作,但这可能给你带来家庭,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建议大家在工作中抱持一种“为自己打工”的思维,因为在这个逻辑里,当你把一份工作做好,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是把时间卖给了老板,获得了相应的薪水;一次是把时间卖给了自己,获得了成长,提升了能力。
当你成长了,能力提升了,你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高自己的薪资收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雇员模式”虽然存在路越走越难的风险,但我们依然要重视它,因为如果我们能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实现物质上的富足,才会有富余的时间和资本去构建其他类型的商业模式。
艺术家模式
内容创作者,采用的都是“艺术家模式”。最典型的就是作者,他们通过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一部作品,通过书籍的方式在各大电商上售卖,这就可能将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这时候,“收入 - 时间”所呈现的就是非线性关系,在前面的创作时间里,你的收入为0,但是在你完成作品的那一刻之后,你就不再付出时间精力成本,但收入却可能源源不断地进来。
艺术家模式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和才华,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得到市场的认可,那就可以一劳永逸,在睡觉不工作的时候依然能够获得收入。
显然,“艺术家模式”的门槛要高很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和才华,那就很难采用这种模式来获得睡后收入。
如何启动自己的艺术家模式呢?发展你的兴趣爱好,构建自己在某个内容领域的实力,结合市场的需求创作出好的产品。
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只看到眼下自己的能力无法支撑梦想,但却不曾想过,通过长期的成长和积累,我们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未来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更大。
就像发展兴趣爱好,不在于现在能不能给你带来收入回报,而在于经过十年二十年,你能不能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跨入到“艺术家模式”。
投资人模式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购买他人时间再卖出去,就相当于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增加了自己的时间总量,这就是投资人模式。
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人,一类是是创业家,自己组建团队,让成员花时间花精力创造好产品,然后再卖出去,一类是投资人,就是把钱拿去理财投资,投资一些初创公司,购买创业者的时间来产生收益,或者购买一家优秀企业的股票,让优秀企业的管理者来为自己创造收入。
在“投资人模式”里,“收入 - 时间”所呈现的也是非线性关系,如果以“收入 - 年龄”来看这种模式,它往往会呈现如下趋势。随着时间和年龄的渐长,收入呈现的是一种指数型增长,也就是金钱的复利效应,钱生钱,利滚利。
创业成功的概率很低,作为VC参与初创公司投资的门槛也很高,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采用“投资人模式”更好的方式是投资理财。
但是,“投资人模式”是有一些前置条件的:有一定的资金,并且能给这些资金判无期徒刑;要有投资的智慧,有一套个人理财投资系统
想要进阶到“投资人模式”,一方面你得要学会存钱,让自己除去基本的生活开销之外,还能有富余的资金去投资;另一方面,你得要去多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建立完善的投资系统,合理规划自己的资产,拥有投资的智慧。
其实,“投资人模式”的内核是投资自己,让自己成长,只有自己成长进步了,才能创造出投资别人的机会。
多元的商业模式
“雇员模式”,“艺术家模式”,“投资人模式”,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其特色,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影响,互利互惠的。
人们不需要因为采用了某一种商业模式而放弃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相反,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一套多元的个人商业模式系统。
“雇员模式”能够让我们在某一个领域里成为专家,那当你成为一个领域专家的时候,就有了实力和才华,这时候你就可能在企业之外,创作自己的作品,跨入“艺术家模式”。
比如,你在一家企业做管理的职位,对于管理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化理念和方法,那你就可以在企业之外,开发关于管理的培训课程,成为一名培训讲师。
你在“雇员模式”中的磨炼和积累,其实也会成为你进阶到「艺术家模式」的根基和背书。
另外,当你采用了“艺术家模式”,你会见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你会和更多的人产生连接,这些人如果和你的工作相关,那也可以为你的「雇员模式」提供机会。
此外,我们在“雇员模式”和“艺术家模式”里积攒的收入也可以用来投资理财,从而让自己进入到“投资人模式”。
反过来,“投资人模式”里赚取的收益,也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参考各种提升能力的培训,去世界各地旅行增长见识,这些都能进一步促进我们拓展“雇员模式”和“艺术家模式”。
当这三种模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自运行的系统的时候,你就已经建立了自己多元的商业模式了。

5
本·沙哈尔人生模式
克劳狄说,自然界给了每一个人幸福的机会,人们都知道,却不知如何得到它。
心理学家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四种人生模式,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

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Hedonism),出现在 18 世纪的一种动机学说。是动力心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
《幸福的方法》中写道,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注重眼下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享乐主义型特征为追求先享受,不计后果。
忙碌奔波型
本·沙哈尔博士把“忙碌奔波型”解释为,此刻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错误的认为成功即使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解脱既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的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忙碌奔波型,以为目的即是幸福,从而忽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虚无主义型
《海贼王哲学课》中写道,虚无是一种感受,感觉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依据这种感受所产生的哲学,称之为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型”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心理学家马丁点·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
当失败或无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放弃或感到绝望。接受不了以前发生的不幸,也无法过好今后的生活。无助和痛苦左右了的思想,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
虚无主义型选择既不努力,更无目标,得过且过。类似于目前热门词汇“躺平”。
感悟幸福型
沙哈尔博士把“感悟幸福型”解释为,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既可以在过程中享受快乐,又能收获未来,当然,并不是这类型的人就能一直获得幸福,也会遇到短暂牺牲快乐的时候,比如王雪卿为继续修缮,而去兼职赚钱。
感悟幸福型,为好的未来而努力,边努力边感受此刻的美好。

202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