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李金芸
“我认为我们的漫画是一个美丽而自然的信使。她拉着她的手,带领孩子们、年轻人和所有的人跟着她,走进大厅的大门。”正如著名剧作家曹禺所说,近日,连环画带领朋友和孩子们来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连环画新中国70年红色故事画”展览正在这里举行,将持续到10月15日。原著和电子书一起亮相,50多幅原画,线上线下互动……精彩的展览和互动活动让漫画爱好者流连忘返。
《光明日报》记者李金芸摄“新中国70年红色故事画——漫画”展览展出的漫画图片及手稿/光明图片
精美的绘本记录了新中国70年的社会变迁,生动再现了共和国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一幅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壮丽历史画卷。
小人书浓缩大变迁
连环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石和北魏的敦煌壁画,最终在宋代印刷术普及后形成。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时期,连环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不仅是青少年重要的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和经典作品应运而生,连环画成为展现中国社会风貌、传播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连环画长大的。小时候,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了连环画上。有时候租不起,看完就回去,再租一个。”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主任金震说,“举办这个展览,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从熟悉的绘本的独特视角,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红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进一步弘扬连环画传统文化。”
展览现场光明日报记者李金芸摄/光明图片
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事业、民族团结、英雄赞歌、山河故事、文化繁荣、幸福生活、祖国花朵七个板块。展出当年出版的200多本原创漫画,与展墙上200多本漫画的内容一一对应,绝不重复。有些漫画书还配有二维码,观众可以当场扫描阅读电子书。
珍贵原稿再现创作历程
展览中有50多份手稿。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漫画网创始人李华新介绍,《白求恩》 《朝阳沟》 《风雨同舟》 《二十春》 《姜垚垚》 《创业史》等多幅作品为1964年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全国美展并获奖的绘画手稿。当年展览的标签还贴在这些作品的背面。《创业史》也是原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63年第一届全国漫画艺术创作奖二等奖获奖作品。“这些手稿在尘封55年后再次展出,是对一年中激情岁月的最好回顾和缅怀,也是对新中国70年翻天覆地变化的最美赞歌。”李华新说道。
展览还展出了著名漫画家的《迎接第三届全运会》手稿,以及的《三气“刮拢太爷”》、的《能高山的传说》、杨的《红色娘子军》、的《望江亭》等珍贵手稿。
展品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64幅连环画的两幅手稿的对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画家们特别努力,一旦不满意,就重新作画。两幅画的主要区别在于八路军的面部表情和马的表情,反映了对敌人的愤怒。事实上,这两张图片都是无效稿,也不是最终稿,”李华新说。“当时,漫画家基本上一天就画一幅画,而且它
“连环画的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非常辛苦,需要很大的精力。”88岁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编辑赵龙义说。赵龙义从事漫画创作70年,作品包括《敌后武工队》、《小城春秋》(第一卷、第二卷)、《贺龙的故事》等。“那一年,为了创作《杨开慧》,我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贺龙的家乡了解当地的地貌特征和风土人情。开始创作前先收集材料。”赵龙义回忆,漫画《贺龙的故事》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创作这部作品时,他们在厦门生活了近一年,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发展,最终创作出了既有乡土色彩,又有合理改编的经典漫画《小城春秋》。这件作品有500多件,已经画了将近三年。
《小城春秋》 (09版,2019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