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大家都很慌张。
银行陷入了恐慌。他们只知道客户在哪个公司赚钱,在哪个平台花钱,却不知道客户在什么、为什么、什么场景下花钱。
线下行业非常慌乱。年初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课:传统商业要生存发展,就要尽快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电商很慌张。客户数据和在线营销工具主要分布在各大电商平台。要摆脱平台规则的限制,打造社区和私域势在必行。
就连互联网公司也感到恐慌。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能成为行业第一,必然会被同行超越;作为行业第一,我无法预测商业巨头的跨界抢劫。
这个时代,财富密码越来越难以捉摸,业务的不连续发展越来越明显。老板们一定要明白,建立新的业务团队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恐慌,让自己安心,而是为了帮助企业长期健康地生存下去。
未来,每个公司都要迅速拓展新打法、培养新团队、开展新业务,并学会用技术手段追踪业务、辅助新的绩效管理标准。
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者不仅要有好的工具,还要有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变化。
新业务新团队 根本在于数字化
每个企业都想有一个持久的基础,但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业务发展的不连续性。面对十年一遇的经济发展,企业要想生存就需要组织创新,这就意味着要开辟新的赛道,建设创新部门。
建设创新型部门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制定战略;第二步是组建团队;第三步是建立决策机制。
我们说新的业务必须有新的团队和新的想法。许多老板担心缺少一个受老员工祝福的团队。战斗力够强吗?你有强烈的价值观吗?
事实上,在很多传统行业中,老员工虽然既能取得优秀的经验,又能取得优异的业绩,但他们有着难以改变的思维惯性。让老员工成为新团队的核心更难转变商业模式。
新团队如何做线上转型?职能分配上需要:
运营,负责线上线下引流;
运营,负责产品设计和优化;
市场营销,负责线上渠道销售和服务;
私域流量运营,负责短视频、直播平台和社区等新领域的播放;
最后,技术人员给予最坚实的支持,并特别注意从各种营销渠道获得的线索和数据的存储和分类,以便销售人员高效跟踪。
制度建立后,不能放任不管,因为新团队的一切都在实验阶段,所以要积极跟踪过程,检查效果,调整方向。在管理研讨会上,我们反复强调,一定要有一个跟踪业务的Review系统,让复盘机制细分为日、周、月、季、半年、年。
在绩效跟踪过程中,要利用好数字化工具,如业务管理的CRM系统,任务跟踪的OKR系统,以及根据业务需求使用的各种中间办公系统。
font-size:15px;">未来数字化管理应该成为每个管理者的必修课,无论是团队的业务流打通,绩效模型的建立,还是分析业务和团队中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数字化工具的辅助。

数据,只有会用才是你的资源
我们说企业运营中只有数据和组织化架构不会骗人,数据就是企业发展的仪表盘,管理者可以不清楚数据系统的编程原理,但必须明白数据分析的底层逻辑。
詹姆斯·瑞森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叫做“瑞士奶酪模型”,也称为“瑞森模型”或“事故致因模型”。

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不动层面,每个层面都有不可避免的漏洞,就像切成薄片的瑞士奶酪一样。组织的各个层面被工作流程串联在一起,如同多片奶酪的叠加。
多数情况下,上一层的洞会被下面的其它奶酪挡住,但也有全部漏洞都恰好叠加在一起的情况出现。而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当光线恰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就会出问题。
我们的运营、销售、传播、财务、人力、行政等部门,甚至老板本人的决策,都有可能出现人为的或制度上的漏洞。
而数字化管理,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后把关的那个“救火队员”,只要数据分析和数字化管理做得好,完全有能力为组织架构查漏补缺,成为整个系统的坚实支撑。
很多企业选择用云技术做数字化管理,但我们要小心,盲目上的云可能是浮云。支撑数字化管理的核心,依然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逻辑。
组织架构的变革,就是企业最大的商业秘密。而商业秘密的核心要义,就是我告诉你,你也未必学得会。

考评新团队的侧重点有哪些?
面对业务增长的非连续性,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和业务的变革。
变革就是已经脱离了第一条业务线,第二业务线是另外一条路,而这两条业务中间是断裂的,所以一家公司在做创新业务的时候,他的业务总是是断裂的,发展也是非连续性的。
因此从老业务转到新业务时,我们需要研究创新业务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赋能团队,要让他们学会做创新业务的能力。
赋能新团队,需要内部外部的新组织架构,如果梳理不清晰,没有好的晋升通道和绩效考核,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没有充分显现出动力和活力,时间一长就会变得人浮于事。
怎样搭建有活力的组织?
第一,做好人才轻盘点,遵循271原则,“野狗”和“小白兔”要尽快淘汰,管理者和HR不要在不值得的员工身上浪费时间。
第二,进行团队内部长期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培养明星员工,让他们作为讲师和带动者,自动自发的去培养老黄牛类型的员工,打造学习型团队,建立团队内部的讲师机制。
第三,设置好的绩效目标,根据业务数据的反馈来划分层级、绩效目标,制定月度业务复盘和季度人员考评。
只要做好这些,我们就会发现,团队氛围和业绩一下就能提升起来。

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型指标的KPI怎样更好的制定和考核?首先肯定要考核你的团队KPI完成度,但这个KPI,一定要根据你的工作重心来设置。
我们不建议老板和管理者亲自设置10%-20%比重以下的KPI考核机制,因为做管理应该抓大放小。老板每个阶段就抓最重要的三个KPI指标,高管和中层的关注重点在自己这一块的子KPI指标,然后依次向下落地。
每一层管理者目标都不能设的太多,只需要追踪3个主要指标,抓大放小,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理要有灰度。
对于员工和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每家公司要有独特的考核方式。但怎样考核新团队价值观呢?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新团队上到leader下到员工的价值观,不能一上来就考核。因为价值观是教员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标准,不是形式主义。在绩效好的员工没有尝到奖励的甜头,绩效差的员工没吃到考评的苦头之前,先谈价值观太空泛了。
你需要给新人足够的时间来磨合与适应,而最好的适应公司价值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完成业绩目标。
跟着团队一起打一次胜仗,价值观的认同感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在这个变化飞速的市场中,已经没有时间给企业慢慢发展壮大,绝大多数新公司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管理者在针对新业务搭建团队时,应该掌握一个认知: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客户,谁拥有数据谁就占据市场。
- 今日互动 -
你在搭建新团队时出现过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