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特别综合保税区的企业是否正常运营?项目目前在新落地区处于什么阶段?很多建筑工地安全有序吗?在8月20日临港新区发布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2.0版本上,这些都一目了然。
临港新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新区管委会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2.0版本的发布,让新区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更加“自由”。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临港新区管委会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处处长吴群峰介绍,该平台以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为基础,充分反映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服务新区经济功能特区建设,以更深、更广、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和制度创新,实现“可管可开”。
其中,最核心、最鲜明的功能就是风险防范。据悉,为保障各项开放创新政策落实,平台全面梳理新区风险场景,对接20个业务部门和单位,构建贸易自由风险管控、金融安全风险管控等特色风险防控场景。
专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设计的全要素、全流程、可视化风险防控系统,可实时掌握洋山港船舶数量、集装箱吞吐量、进出口货值、通关时间等信息。
加强与海关监管系统的联动,通过收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智能设施和信用信息等。可以实现企业360度精准画像、一企一户的特色功能,打造全新的智能监管模式,实现风险预警和防控。
以风险防范模块中的自由贸易风险控制为例。打开后,你会看到屏幕上出现无数的点。这些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企业和众多车辆。点击“企业信息”,将显示所有被监管的企业数据。点击其中任意一家企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库存情况、财务情况都会清晰显示出来,甚至异常情况也会用特殊的颜色显示出来,从而实时了解企业是否在正常经营。“这是安全和自由的结合。”吴群峰表示,如果企业毫无保留地向监管部门提供信息,监管部门可以给予最大限度的便利。
他介绍,企业信息与WMS等企业系统相连,船舶信息来自海事部门,车辆信息来自交通委。这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孤岛状态,使平台发挥核心作用,建立了完整的数据池。
拥有全面的数据池,可以为各种场景下的风险防范提供监管依据,实现数字化智能监管。“这样,我们实现了对企业的无感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我们不需要去企业实地考察,但我们做了风险防范。”吴群峰说。
共5大模块15个特色应用
除了风险防范,综合平台还打造了经济运行、制度创新、事后监管、政务服务四大模块,共有15个特色应用场景。
经济围绕产业发展、经济全景、营商环境等方面运行。全面监测和展示临港新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企业的项目所处的阶段也清晰地展现出来。
制度创新通过实时呈现“五自由一便利”指标,展现新区的“自由度”。“每一种自由都需要通过实际的经济发展来实现,所以我们为每一种自由都设计了相关的指标。例如,反映投资自由,
“临港有大量在建项目,建设场地非常多。如何管理这么多项目和项目上这么多人?平台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吴群峰说,从项目规划、合同签订,到投资计划、征地、施工许可审批、施工过程、竣工投产等都有实时监控。
政务方面,针对新区管委会集中行使的城镇三级事权,持续推进“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强化监管、完善服务”的系统集成改革,线上线下办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刘万新。
实习编辑曹媛。
摄影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