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县位于鄱阳湖东南岸,新疆下游,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外湖水面49万亩,内湖水面41万余亩。是江西省十大渔业县之一,国家商品鱼基地县之一。近年来,余干水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合理科学开发鄱阳湖水资源,以提高渔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调整优化渔业结构、促进生态健康养殖为重点,以发展“一鱼一业”“一乡一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201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41.2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4.93万吨,同比增长3.2%。特种水产品总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6%,渔业经济总产值26.01亿元,同比增长4.05%。
随着余干特色水产品的快速发展,该县逐步形成了鳗鱼、泥鳅、鲻鱼、小龙虾、黄颡鱼等五大特色水产品产业。该县特色渔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鄱阳湖优质的水质和丰富的低价小杂鱼,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积极推广,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特色水产品成为带动富余干水产养殖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全县渔民增收的拳头产业,集群发展了5个专业镇、13个专业村,带动农户4000多人。
1.黄鳝的养殖正在蓬勃发展。余干黄鳝养殖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以网箱养殖为主,至今已发展十余年。黄鳝网箱养殖经历了池塘养殖、大网箱养殖和小网箱养殖的探索和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培养周期不断缩短。端午节到春节都可以上市。此外,当地养殖资源优越,鳗鱼价格较好,养殖经济效益显著,东塘、新丰的鳗鱼产业更喜人。截至2015年,全县黄鳝网箱养殖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养殖产量9000吨,产值6.3亿元。
2.泥鳅大有可为。目前,余干泥鳅养殖面积4000多亩,产量约3500吨,产值1.45亿元。2014年,该县建立了全省最大的生态泥鳅产业园,由上饶市鄱阳湖原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牵头.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截至目前已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集养殖、生产、学习、科研为一体的3000亩生态泥鳅养殖基地。经过五年的发展,其业务涵盖泥鳅养殖、种苗繁育、休闲渔业和出口创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泥鳅发展产业链。
3.鲻鱼的养殖稳步发展。该县鲻鱼养殖发展始于2003年。浙江人来到余干,从鄱阳湖购买大量小杂鱼作为养殖鲻鱼的饵料。但是聪明敏感的当地渔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采购小杂鱼,于是就去了解了一下,原来是用来养殖鲻鱼的,并向他们学习了鲻鱼的养殖技术。在家里几亩池塘开始试养生产后,他们一举取得了成功和优异的经济效益。随后三年时间里,乌鱼养殖在瑞虹等县城迅速发展。该县鲻鱼产业经受住了近年来严峻的价格波动考验,顶住市场冲击,不断优化养殖模式,降低成本,鲻鱼养殖持续保持平稳发展。目前全县鲻鱼养殖面积5000多亩,养殖产量约1万吨,产值3亿元。
4.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本世纪初,余干的小龙虾主要在外湖捕捞。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自然捕捞产量的逐年萎缩随着野生龙虾资源的枯竭,近年来,余干渔民开始尝试发展小龙虾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江西龙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县发展小龙虾养殖的缩影。自2013年以来,公司自行投资780多万元,在康山罗古山建立小龙虾示范生产基地,创造了自己的长垄滚动模块养殖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每亩小龙虾产量约350公斤。2016年,在公司辐射带动下,全县发展龙虾养殖近5000亩,预计产量1260吨,产值4000万元。
5.黄颡鱼的养殖形势喜人。为提高余干县名优水产养殖比重,增加养殖农户经济效益,该县持续推进黄鳝、泥鳅、鲻鱼、小龙虾养殖,积极推进黄颡鱼养殖。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黄颡鱼新品种试种专业培训,全程提供后续指导服务。经过4年的养殖推广,该县黄颡鱼养殖面积3000多亩,产量达4500吨,产值1.35亿元。由于黄颡鱼肉质细嫩,口感好,蛋白质营养高,价格稳定,市场需求量大,因此黄颡鱼养殖发展形势良好。
鱼肥香民乐,千鸟醉干。除了上述特色水产品,余干的其他特色水产品,如鳜鱼养殖、蚂蚱养殖、螃蟹养殖等也在快速发展。当前,狠抓渔业结构调整,走特色水产品发展之路,是余干水产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展望未来,余干将全面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重点延伸鳗鱼、泥鳅、乌鱼、小龙虾、黄颡鱼5条鄱阳湖高档鱼类产业链,建设立足鄱阳湖、面向江西、辐射“长株潭”的5万亩现代特色渔业养殖示范区,以及年加工出口水产品3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的鄱阳湖水产品加工基地,并加以建立和完善
吨的大型鄱阳湖水产品批发市场和仓储物流中心,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渔业产业化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