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苦干”壮大了实体经济
尚瑞
说国家犯错,做国家富强的事。面对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命脉。那么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呢?如何做到“实用”?怎样才能做到“真实”?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工商业城市,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个第一。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第一辆自行车.现在,在建党100周年的伟大时刻,天津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壮大实体经济。
鼓励“努力工作”的人。从蓝领专家孔祥瑞到送千灯的张立明;从社会热议的海河工匠,到精英云集的企业家大会。“勤劳”的人在天津最受尊敬,各种荣誉都献给他们。这不仅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创业情怀。
做“实际”的事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从钢铁、石化、纺织等传统“老”产业,到智能科技产业引领的“1 3 4”现代产业体系。数据显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6.1%,比“十二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效率、产业发展质量、经济增长新动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夯实实体经济,让天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节奏。
强大而实用的“事业”。金融“活水”孕育良好的产业领域。天津海河产业基金共带动185个项目落地,计划投资2186.07亿元,实际回报投资1269.8亿元,按照实际回报投资金额,回报投资倍数为14倍。这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市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产业新、科技强的新天津正在向我们走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的“实事”从人才激励到产业环境再到政策引导,都得到了规训、布局和举措。他们正在助力天津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奔跑。
天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