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3日电(中国证券报记者黄玲玲)今年以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和再融资公司数量及融资金额呈爆发式增长。截至8月31日,已有62家企业登陆创业板,IPO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额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市场人士指出,创业板注册制于8月24日正式落地,为更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机会,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
(小标题)畅通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今年已有62家企业登陆创业板,初始募资金额为433.29亿元。首批18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200.6亿元,平均融资金额11.2亿元。
再融资方面,上半年分别有45家公司和165家公司披露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计划,拟募集资金分别为418.32亿元和1878.10亿元;2019年同期,披露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计划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5家和16家,拟募集资金分别为215.61亿元和140.06亿元。此外,上半年有22家创业板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计划募资166.49亿元。
在上市“入口”畅通的同时,创业板公司退市趋势也正常,优胜劣汰机制效果明显,进一步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截至目前,乐视、金亚科技、云升环保、神武环保已分别于7月、8月退市,千山制药机械已进入退市整理期。暴风集团已披露深交所终止其上市的决定。
发展势头强劲。
创业板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创业板公司2020年上半年业绩逆势增长,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实现平均净利润8300万元,同比增长13.97%。二季度,创业板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4.85亿元、平均净利润5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3.69%、147.37%,发展势头强劲。
其中,首批注册制上市的18家公司表现良好,上半年平均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7.34%;平均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62.39%。营业收入、净利润、净利润率同比增速均优于创业板整体水平。
创业板公司近七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88%和18.34%,远超其他行业;消费等领域继续回暖。
成长型企业市场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增加收入。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合计349.75亿元,同比增长7.01%。其中,CATL(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在R&D投资最大,R&D费用达12.98亿元;迈瑞医疗、兰斯科技、欣旺达、神泉信、汇川科技的R&D费用均超过5亿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