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体外呼吸机ecmo ecmo

两年前,曾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章称,即使使用了最先进的ECMO,仍未能挽救家人的生命。两年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重症患者迅速上升,使得ECMO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用ECMO设备成功救治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男,53岁),为湖北首例。2月6日晚,ECMO也被用于疫情举报者李文亮医生的最后抢救。

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再次提到:“对于重度ARDS患者,如果俯卧位通气效果不好,条件允许的话,考虑进口ECMO。

“最后的救命稻草”

ECMO,又称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仪,简称“叶克膜”,很多医生也称其为“人工心肺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排到外面,然后用驱动泵将血液经气体交换装置充氧后回输到体内,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支持肺功能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避免长期吸入高氧引起的氧中毒和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损伤;对于心功能来说,可以增加和维持心输出量,改善体循环灌注,保证循环稳定,从而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

目前,ECMO是重症心肺衰竭的核心支持手段,也被称为重症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其相应的治疗费用昂贵。

华西证券的报告显示,中国ECMO均价165万,而移动ECMO需要300万台左右,在医疗设备上并不贵,ECMO的成本主要来自使用过程。

一台ECMO的启动成本在7万元左右,主要是离心泵泵头、管道、一次性肺膜等耗材价格较高,需要从国外进口。虽然开机后可以连续使用,但使用时间要看实际情况。同时ICU、用药、监护设备等方面每天需要投入1万到2万元,也就是说短短一周内使用一台ECMO治疗至少需要14万元。

众所周知,ECMO必然面临肢体缺血、坏死、出血、神经系统异常、感染、血栓、溶血等一系列问题。在个体中,通常需要结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左心辅助装置、右心辅助装置或双心室辅助装置来增加循环支持。除了其他生命监测和支持手段,还会有更多的并发症和更高的治疗费用。

目前,在中国,与ECMO相关的费用尚未纳入医疗保险,许多患者因需要自己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而被拒之门外。

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ECMO病例总数为3923例,其中87%来自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地区。2018年,全国ECMO救助病例数最多的单个医疗机构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198例。

国内无一厂家可生产

少数患者能够承受的背后,是设备制造商同样的稀缺。

华西证券报告引用的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设有ECMO治疗中心的医院有260家,ECMO装置共计约400台。即使在医疗技术极其发达的美国,2019年提供ECMO的医院数量也只有264家,与中国几乎持平。

可见,国内外能够进行ECMO设备治疗的医院并不多。目前国内很多三甲医院还没有配备ECMO,这又导致了ECMO设备

及厂家的稀缺。


纵观全球范围内,ECMO的生产厂家屈指可数,且均为跨国企业,目前全球ECMO设备市场占有率前三甲分别是来自美国的美敦力、还有英国的理诺珐(ECMO品牌为索林)、以及瑞典的迈柯唯。


而中国无一企业可以生产,背后受技术门槛、临床使用制约、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


首先,ECMO系统的生产,具有颇高的技术门槛。ECMO由一整套设备体系组成,包括各类型原材料、电子元部件、高端材料等;ECMO设备厂家生产核心膜肺和泵、耗材等。


膜肺是ECMO系统的核心部件,为进行气体交换的装置,至今已经发展出三代产品。目前市面上膜肺的材料有一代材料固体硅胶膜、二代材料微孔中空纤维膜以及三代材料固体中空纤维膜(PMP聚烯烃材料),市场主要使用的第三代固体中空纤维膜,结合了第一代的材料固体硅胶膜和第二代材料微孔中空纤维膜优点,并克服了血浆渗漏的问题,有效延长了 ECMO的临床使用时间。


然而,PMP聚烯烃材料为3M公司旗下Membrana公司独家供应,因产能紧张,也导致下游ECMO企业产能受限,价格也居高不下,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过滤器材厂商杭州科百特已研发PMP多年,预计在今年面世。


除了ECMO设备本身,另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与设备相连的相关部件如监视器、血泵、体外循环管道以及一次性使用心肺流转血路则有部分国内厂家具有生产资质,主要包括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西安通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祥盛医疗器械厂、宁波菲拉尔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五家企业。


新冠疫情会促成大范围推广使用吗


有专业人士表示,ECMO作为重症治疗的一项技术,本身并不是针对此次肺炎的。但新冠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是肺,病人通常会出现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等,这符合ECMO的适应症,所以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部分病人可以采用该设备进行辅助治疗。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ECMO虽展现出积极的意义,但仍有待系统性的研究。于2020年2月19日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专家共识》的公开论文指出,该共识借鉴了湖北省内各医院利用ECMO救治危重型COVID-19的经验。针对合适病例,ECMO可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COVID-19患者在首次出现症状至进展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位时间为8天,但无研究表明何时启动。ECMO没有绝对禁忌证,需要临床风险和收益个性化评估,一些ECMO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被认为是相对禁忌证,包括:合并无法恢复的疾病或重要脏器衰竭;存在抗凝禁忌等。ECMO无特定年龄禁忌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风险增加。


上述文章也显示,目前尚无高质量证据支持在危重型新冠肺炎中早期使用ECMO,相关推荐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与研究;但仍建议根据病情个性化评估上机时机,同时充分考虑疫情期间,人力、资源与设备耗材限制对ECMO实施的客观影响。


除了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证实,人员的技术操作也是一个限制。


据了解,启动ECMO一般至少需要4人及以上的专业医护团队,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专业医护人员,包括心脏外科、体外循环、ICU医生护士、呼吸重症医生、急诊科医生、超声医生等等,对并发症处理、抗凝处理、如何撤机都需要技术处理和专业评估。此外,ECMO还需要与多种设备配合使用,比如呼吸机、血滤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由于很多医院开展ECMO治疗一年不到5例,造成专业医师稀缺,全国260家医院中掌握此技术的医生可能不超过2000人。


综合以上,在此次疫情中,短时间内大范围推广使用ECMO几乎难以实现,ECMO可以让病患的心肺暂时得到休息,原发病的治疗仍然是关键。


文章为医谷综合自第一财经、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