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水稻收获季节又到了。石滩镇石湖村的稻田里,一套收割机正在田里快速作业,不到半个小时,整辆卡车就装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全程服务田间管理成为增城区农业发展趋势,涉及多个养殖环节的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增城区现有注册农民合作社626家,其中13家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注册农民数量居广州各区之首。
这组亮眼的数据表明,增城在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增城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持续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将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为有活力的家庭农场。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实施财政补贴、开展农民合作社标准化升级行动、培育发展特色示范社和示范农场等。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社质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目前增城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影响力较弱,普遍存在资源匮乏、发展受限等问题。因此,今年初,位于石滩镇石湖村的石祥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沈灿兴、沈艳芬,在增城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积极与西京农机、增联农机、圆明农机、惠济农机等5家实力较强的地方农机合作社洽谈成立合作社。
“大力支持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连接小农户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增城区先后制定了《增城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增城区级农民合作社、区级家庭农场评定及监测管理细则》 《增城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补助奖励实施办法》、《增城区培育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办法》等扶持政策,加快农村承包地向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快速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增城区还实施了贷款贴息补贴、示范奖补、土地出让奖励补贴等财政补贴。其中,为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增城区财政将按照500元/亩/年的标准,对符合租赁条件、租赁期限5年以上、流转规模连续5年在10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
今年,增城区将通过申报创建2021年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将规模化农业户培育成为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提升示范带动能力,推动全区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全面促进农民经营性增收。
文字/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许婧通讯员:曾璇
图/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高鹤涛通讯员:曾璇
广州日报新华城编辑: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