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小项目,加减法创新创业点子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新企业落户,促进光明、优质、可持续发展,近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光明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工作结束,初赛将于8月份以线上路演形式正式开始。第四届光学创作大赛共产生参赛作品948件,其中成功参赛作品781件,企业组191件,占24.45%,团队组590件,占75.55%。

本次大赛分为电子信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六个行业,比赛分别由企业组和团队组进行。行业分布方面,电子信息类项目123个,互联网类项目269个,生物医药类项目97个,先进制造类项目145个,新能源环保类项目76个,新材料类项目71个。

按每名个人报名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占15.74%,互联网占34.44%,生物医药占12.42%,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占18.57%,占报名总人数的81.17%,与鲜明的行业导向密切相关。通过吸引支持,光明区成为深圳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的聚集地,是深圳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随着科学城建设的推进,聚集亮点新兴产业的优势日益凸显。

随着大赛的推进,今年大赛组委会将给予丰厚的奖励,通过大赛吸引人才、吸引企业、吸引企业,推动科学城装备集聚区、产业转型区建设,推动光明产业体系和结构重新优化,加快优质项目落地,助力光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以优异成绩献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200万元奖金,凝聚创新力量实现“弯道超车”

光明区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充满希望。大惊小怪创新,依靠扎实的科技实力,向新兴产业进军,是光明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选择。

光明科学城规划图

目前,光明区企业数量超过6.3万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8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1%。在深圳“双区”战略的发展机遇下,光明正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为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020年启动了光明区创新创业大赛。在今年的比赛中,组委会将继续强化“以光创赛”的品牌效应,力争赛事运行再上新台阶。

今年第四届光学创作大赛总奖金增至200万元,其中企业组一、二、三等奖6项,总奖金100万;共有6个团队奖项,奖金总额为70万。今年的创光大赛依然分为初赛、行业赛和总决赛。其中,初赛由组委会选定的各类创意空间或设有路演大厅的创意服务机构组织,采用材料初审、视频答辩等方式进行(含港澳台分赛场馆)。行业比赛和决赛将采用视频答辩的方式进行。

为扩大本次大赛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赛事,组委会多渠道扩大宣传力度,打造“光学创作大赛”全媒体矩阵,不断扩大“光学创作大赛”品牌效应。同时,受疫情影响,初赛定于8月初进行线上评审。路演形式为8分钟路演和7分钟评委提问,评委3-5人,由inv组成

跟踪赛前项目,为训练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赛前,广创大赛组委会将制定参赛项目调查表,了解参赛各方赛前需要的支持或需求,如投融资需求、结算需求等。为更好地指导参赛项目,组委会还将在预赛、行业赛、总决赛中开展相关政策解读、商业计划书及路演技能、企业融资规划及企业股权结构培训等实践技能。

成立“光创大赛投资组”,解决参赛项目融资难问题。从项目征集开始,基于广创大赛积累的投资机构资源和广创大赛的品牌知名度,不少于5个项目

0家优质投资机构(需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审核资质)参与的光创赛投资团,在赛前、赛中、赛后做好投融资对接,较好的促进参赛企业融资成功率。


链接各大银行机构,打造项目资金“解决方案”。同时,大赛将与各大银行展开深度合作,邀请银行参与到赛事当中,为获奖参赛企业提供银行优惠政策,优质项目定向推荐,根据项目资金需求精准对接,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加大扶持力度,出台“1+4+N”产业政策体系


以赛引才、以赛引企、以赛引资是整个赛事创办的理念,今年的光创赛,光明区希望由科研院所、国高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等牵头的优质参赛项目不少于总参赛项目的10%;希望有20家以上企业/团队意向落户到光明区。


为了吸引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落户,光明区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去年9月20日,《光明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外发布,围绕7个方面,重磅推出22条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四城两区”,助推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光明科学城规划图


去年,光明区还出台“1+4+N”产业政策体系,坚持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理念,持续聚焦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问题,并在政策上做加法,陆续修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随着光明区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线上路演正火热进行中。科学城空间规划的具体落地,光明将再次成为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关注的焦点。光明区将以赛事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施策、精准施策,释放新技术、新机遇、新业态的发展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四城两区”,助推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记者】丁侃


【作者】 丁侃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