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面临的困难 业余时间创业

想业余时间写作的你,时间够用吗?

很多朋友会问我,你哪里来的时间写作?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写稿子都要几个小时。你从哪里得到时间的?

其实“没时间”这个词只是写作频率低的表面原因。当我们深入研究的时候,会发现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全部的时间,而写作一定要有全部的时间才能完成?

秋叶在《写作7堂课》中写道:规划好碎片化时间,也可以实现高效写作.

00-1010之前,我们曾经认为写作需要整个时间才能写好,我们不得不静静地坐着,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人们总是打断我们的思考,我们怎么能写好呢?

但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写作,但是你根本写不出来,无论是开头还是一些细节,有一会儿因为查资料而分心,有一会儿因为又渴又饿而离开座位。不知不觉中,过去2个小时的稿子你都没写1000字。

但有时我们可以一次完成,为什么同样是有了整块时间,结果却不一样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写文章就像做饭。如果你需要的材料都整理好了,你只需要把它们按顺序扔进锅里。但是如果你做饭的时候缺这个,你要么出去买,要么从冰箱、储物柜等地方来回折腾。

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个整块时间,而是找齐材料的时间,如选题、结构梳理、提纲框架、案例材料、金句材料、语录等。

决定我们写文章顺不顺手的,并不是有没有预备整块时间,而是你的写作材料是否整齐.如果边写边搜,会一时忘了想表达什么,然后在一个有思想的章节里写太多内容。最后,看着眼前这篇“糊”的文章,你会有一种“手撕纸”的冲动,重新开始。

写作需要哪些材料?

写作之前:用流量和话题点寻找话题,确定风格(流量文章/书评/影评),提纲写作前梳理思路(读者对象、核心痛点、文章观点),确定提纲框架(从已知结构中选择一个更容易突出重围的结构,并设置框架)写作之中:如果读者不认同,在书中寻找名人故事和观点,增加认同感;比如读者不理解的。写完之后:片名,字幕,图片,金句。

a941c5801395729dda37d5" />

这里面很多材料的准备和积累便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解决的。


  • 利用上班乘坐地铁的十分钟去拆解优秀文章中的案例、框架、开头结尾如何展开,去充分地了解某一篇文章的组成;
  • 利用午间饭后消食的十分钟去确定自己文章的观点,去构建框架。

所以,你完全有办法通过碎片时间完整一篇长文写作。




二、如何找出碎片时间作为写作时间



1.什么是碎片时间

碎片时间,是相对于大块时间而言的,因时间、空间和状态切换而产生的零散、无规律的小块时间。




每天正常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就是大块时间,而午间休息、上下班途中和晚上睡觉前的这些零散时间就是碎片时间。比如电脑卡顿的1-3分钟,等人、等车时的3-5分钟,吃饭的5-10分钟,饭后或者步行的10-15分钟,以及15-30分钟这样的整块时间。


2.通过记录找到碎片时间,都藏在什么地方

当你心中有了“我一定要写出什么标准的文章”的冲动时,你就为这件事找到不少“非你不可”的理由,你心心念念的都是这件事,大脑已经不拒绝去做这些了,你会不自觉地想把身边的各种时间都用起来。




可是我们并不清楚各个碎片时间怎么应用更合适,之前并无此经验,所以我们可以从记录开始。比如你预计3-5分钟能读完一篇文章,记录金句,实际花了5-10分钟。那么,你需要把此事记录在5-10分钟档。






通过各种记录,不断完善你整个碎片化地图,让每个时间区间都有很多种利用方式。你的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越能各种放飞般灵活应用。




3.按时间和场景重新规划碎片时间

可以结合时间和场景对碎片时间进行规划。


(1)时间




根据时间做出规划,即通过估算你有多少可用碎片时间,预先想好这样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比如你排队等出租车,前面有30个人,你至少要等30分钟,那就可以选择一个30分钟里能完成的、适合公共场所做的,比如构思一篇文章的大纲、阅读一些收藏的文章。




如果你现在只有五分钟,你可以列一个选题、想一个时下热点话题的切入点、看看群聊里面有哪些触动的话等等。




(2)场景




你可以分析下,在办公室、通勤路上、外出办事路上、家里等不同的情境下,哪些时间可用,用来做什么。




比如你想一进地铁就写作,但发现今天地铁特别拥挤,你站都站不稳,这个情境就不适合你写作,即便你此刻时间和精力充足。




可以根据你对时间和场景的预判,设计一个碎片时间场景清单。




三、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写完一篇文章

《写作7堂课》一书中提到的碎片化写作法 :




一篇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45分钟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虽然我们不能一下子难以达到作者如此精准感知时间敏锐度,但是我们可以先从以下2个方法去刻意练习。




1.把零散的碎片时间整合到一个目标上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一周的碎片时间全用于打磨一篇长文,从选题到切入点筛选,从内容素材收集到全文写作和修改,充分利用起这一周的时间来。




在素材搜集过程中遇到一些好的内容和素材,只收藏不整理,毕竟它不是这周的目标,目标是写好当前这篇文章。




比如电视剧《三十而已》你看完,又在一些场合跟朋友、同事交流其中人物的看法,对陈屿这个角色你有话说,那么就围绕他写一篇长文,确定读者对象、痛点、观点和你给出的意见建议,你从各个平台搜素材、找理论解释,为了让此篇更详实。当你一周所有的碎片时间都在为这同一篇文章努力时,你会发现好像自己写作水平提升了,思考更深入了,其实好文章就是这样用“时间投入度”置换来的。




2.碎片时间用SLIP方法整理素材

SLIP方法l来自《高效学习7堂课》一书,是指我们可以将收集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类整理。




S(sort,分类):把素材按照一定的结构分类。


L(label,标注):给每一类的素材打上标签


I(integrate,整合):对不同的标签进行分类。


P(prioritize,排序):按照写作的先后顺序,对各类标签进行排序。


我在应用的时候用的是板栗看板,从左到右的排序是选题、破题、读者不信服(引用)、金句、排版,平时收集的素材就放在这里面。




结语:

《写作7堂课》一书中提出的碎片化写作,非常适合上班忙想要写作提高副业收入,以及上学忙想通过写作添置生活费的人。碎片化时间利用好,一篇好文同样能写出来。正如华罗庚曾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希望大家都能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