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在线海上7月9日讯(通讯员顾)“亲手送来的作品,素材来自总部,简单易学,一天赚300-500元。”这样的投资广告在同一个城市的大大小小的商业平台和网站上随处可见。但鲜为人知的是,打着“高薪低劳”的幌子欺骗客户的人并不少,他们在幕后的黑手直接指向这些客户口袋里的材料成本和存款。日前,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审查办理了一起以“出版手工作品”为名的诈骗案件。
2017年11月,犯罪嫌疑人何某成立公司,自称从事体力劳动外包业务。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当简单,专门提供原材料,寻找客户自己加工的产品,最后以约定的价格回收成品。但是,“醉态之意不在酒”,何的公司也不是“貌合神离”的正规公司,而是真正的诈骗巢穴。
何创立公司后,找了很多老同事和新朋友一起工作,一度发展成二三十人的诈骗团伙。他们分工明确,目标明确,就是通过频繁在网上商业平台发帖来搜索客户,然后哄骗客户签订所谓的“合同”,索要定金。当客户完成订单并向其提供成品时,他们以“有缺陷和不合格”为由拒收产品,同时扣除定金并向客户索赔材料成本。
犯罪嫌疑人何交代原材料来源时,说了:“陶瓷电阻3毛钱多,LED灯1个多,车载天线1个多,都是网上批发。”当被问到“客户的材料费也是按照这个标准退吗?”他回答:“稍微高一点,陶瓷电阻以2块的价格退,LED灯和车载天线都是5块……”,而其欺诈手段可见一斑。
经进一步审查,检察官还发现何某公司的成品回收率极低。作为雇主,他充当“质量检查员”,这几乎是对客户产品的“一票否决”。拒绝产品后,何某无视客户的投诉请求,要求其业务员按照“剧本”进行“后卖”。如果他真的无法避免,或者网上已经有很多对“骗子公司”的侮辱,他会立即更名公司,改变营业地点,欺骗新客户。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一开始除了何的几个亲信,很多业务员都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从事的是正规手工制品的生意。然而,渐渐地,每个人都觉得不对劲。事实上,公司一直在作弊。一些推销员向检察官表达了他们的罪恶感。“我们内心也很矛盾,觉得所有出轨的都是无辜的人。”然而,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知道自己在犯罪,但他们仍然因为工资和其他问题而出错。
何某及其销售人员以“体力劳动外包”为名,骗取多名受害人的物业费和押金,已涉嫌诈骗。经查,涉案公司十余名业务员完成订单2万元至7万元不等,金额巨大。日前,松江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包括何某在内的该案十余名犯罪嫌疑人。
[负责编辑:杨晓]
作者:顾。
新闻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