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意见》表示,我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创新营商环境试点城市为契机,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到2025年,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对此,上游新闻财经频道还邀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鹤林,著名财经评论员谭浩军,结合国内部分城市的实践,为重庆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总结经验、建言献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
既要公平透明,也要与时俱进
2018年以来,重庆出台了《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彰显了当地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决心。
我认为,在当前新经济发展格局背景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注重公平透明,与时俱进。
什么是公平和透明?
公平是指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为企业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给予更多企业平等进入市场的机会,消除企业资产规模等歧视,为企业提供公平平等的公共服务,提高市场竞争水平,鼓励更多个人参与经济建设。
透明度是政府一系列监管措施的透明度。良好的法制环境是重要保障。重庆需要更加重视企业权益保护,包括越来越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缩短争议解决时间,让企业在透明开放的制度空间中公平竞争。
这也意味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关系。落实政商关系“亲”“清”的导向,疏通政企沟通渠道,政府要深刻理解企业的需求和诉求并及时解决,企业也要遵守相关制度约束,与政府进行公开合规的合法沟通。
与时俱进,意味着在营造营商环境时,要充分考虑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特点和趋势,提供更好的客观支撑。
比如关注数据经济的重要基础————数据要素市场,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和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妥善管理公民数据,公民数据是具有一定公共物品的资源。可以借鉴广州提升首席数据官的做法,从公共部门的角度推进数据治理、共享和开发利用,引导企业和相关部门正确处理和使用数据资源,有助于为地方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适合市场的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划要紧跟产业特点和技术进步趋势,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这对打造适合新经济业态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认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抄作业”。要解决好政企关系、产业转型等问题。立足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结合自身特点,从市场环境公开透明和与时俱进两个角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著名财经评论员谭浩俊:
既要有硬环境,还要有软实力
只有当一个城市拥有良好的商业环境
实际就是服务环境,政府的服务水平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凡是政务环境好的城市,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都不会太差。政府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质效高,会让投资者来到这个地方不会感到陌生,让他们感到这个地方值得去投资,值得在这里持续发展。说到底,评价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怎么样,营商环境如何,最根本的就是看政府的服务能力。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城市,能够吸引大投资、大企业、大项目,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强是很重要的因素。当政府真心实意的去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把服务当作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良好环境的一种手段,营商环境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当然服务也不是毫无边际的,它的边际就是法治,既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又避免政府缺位,实现“法有规定必须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提供最佳的服务,最好的服务,最优质的服务。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既要有硬环境,还要有软实力。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他们非常关注的还有地方的引才政策。这关系着企业落户之后,是否能够引进到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到了、投资到了,却引进不到人才的话,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也不能算是好的。如果人才愿意来,愿意抢着来,愿意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无形广告。
上游新闻记者 谈书 配专家图